第149章

  一旦遇到大面积的灾害,土地卖着卖着就卖完了,然后就开始把自己也卖了,变成奴隶,又或者变成流民。
  这种过程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不是以个人的意志可以转移的。
  所以小农经济的风险非常大,并且生产效率低,但这个时候也没有能力进行工业化种植。
  所以杨秋正和邓容他们在乡里实验一种新的制度,那就是农庄互助制度。
  成立生产小队,然后由杨家军这边提供耕牛和农具,帮助每个乡每个里的农户能够用更高效率的农具种植。
  毕竟杨家军生产的农具铁器,买下来的耕牛,其实大部分农户是买不起的。
  但想要提高生产效率,让雁门郡的农户们能提高粮食亩产,这件事情必须要推广下去。
  所以按照以前的行政化分,每个里成立一个生产小队,然后每个乡成立专门的农庄。
  之后再根据人口给每个农庄分发一定的农具和耕牛,然后就进行细分管理。
  每个生产小队成立专门的队长,副队长,组织今年的粮食耕种以及年底的赋税收成。
  虽然这样的制度在未来一定会产生弊端,但那是未来的事情,没有任何制度是完美的,至少此刻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然后让每个生产小队互帮互助,让农户们能够用到耕牛和铁犁,这样就能够减少小农经济的风险。
  与此同时,杨秋还构建了一个上升通道。
  以前的胥吏基本一辈子都会待在那个位置,没有任何上升的空间。
  而杨秋则让这些承担胥吏身份的队长,农庄的乡长,根据每年年底的收成情况,然后提拔那些优秀的人升职。
  这种制度现在还在实验阶段,杨秋甚至还让这些组织生产的队长以及乡长,除了组织粮食种植,还要负责教化的责任。
  只要这些队长乡长们能够组织当地的人识字算数,年底组织一场考试考核,只要识字算数的人多,这都可以算在政绩当中。
  毕竟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只喊口号不给好处,没有人愿意执行这些又累又烦的工作。
  但若是能让他们看到上升的希望,那么整个组织就活起来了。
  所有人都会产生生产的热情,学习的热情。
  这一次,杨秋还任用了以前的一些底层胥吏,以及一些世家大族旁系。
  毕竟地盘大了,自己的人手是真的不够用。
  而且杨家军也不能把这些曾经的利益群体全部排斥在外,但又不可能让他们白白享受好处。
  所以想要重新占有权利,想要重新回到官吏的体系当中,那就从最底层的位置给我爬。
  先去当队长,组织农业生产,之后再一步步往上升。
  不然若不给这些人希望,他们岂不是偷偷联合起来继续捣乱造反?
  更何况这些中层以前只是一些附庸而已,上面是什么样,下面就有样学样。
  所以解决了那些最大的囊虫祸害之后,中层的人渐渐也安分了下来。
  目前,杨家军治下的雁门郡秩序井然,大生产运动进行得非常火热,除了有一部分人观望,大部分人都加入到了这个秩序当中。
  而杨秋呢,在张角还没有到来的情况下,她当然不可能闲着没事做。
  所以视察每个地方的农业生产,观察目前制度里面的漏洞,然后改进,这是杨秋现在正做的事情。
  在这百忙之中,杨秋又来到了吕布目前在的一个农庄。
  主要是荀谌令狐邵在这里,杨秋有事需要找他们。
  当初徐庶被杨秋救下来之后,杨秋还是让人处理了他的伤口,让对方休养了一阵子。
  不过她并没有见对方,毕竟杨秋自己的生活也非常忙。
  而且对方最初的目的是绑架田冲,所以杨秋觉得他们现在的立场是冲突的,于是,她就把徐庶的未来交给了田冲管。
  田冲就非常有意思了,他认真执行了有恩必报的态度,以及有仇必报的态度。
  所以在徐庶受伤的那段期间,田冲让人好吃好喝的招待着,让对方能够吃饱饭,能够好好让双手养伤。
  至少徐庶当时觉得,田冲之前只是刀子嘴豆腐心,当时那话只是吓吓他。
  而且他来到这里之后,也知道了荀谌安危没有问题,所以徐庶就安心待在了马邑县这里。
  然而,一个月的养伤结束之后。
  徐庶发现,田冲瞬间翻脸无情,直接把他赶到了乡下种地!
  而他现在待的地方叫做奉先生产小队,一个身高九尺的壮汉负责这个地方的农业生产。
  而他成为了这个生产小队的成员之一,每天都要下田劳作。
  徐庶其实有点想逃,然而待了几天之后他就绝望了。
  因为负责这个生产小队的人叫做吕布,所以叫做奉先生产小队。
  而吕布的大名,徐庶之前当然听说过。
  吕布在并州那是非常有名气,那可是一员猛将啊。
  谁能想到一个身高九尺的壮汉在这里下田种地,并且还日日监视着他,要是干得不好就直接不给他饭吃!
  徐庶简直无语了:
  你可是一个将军啊,不在战场上杀敌,天天管理我们这种小人物,然后监督我种地是不是很积极,干得不好还要搞惩罚,有没有搞错呀?
  徐庶简直要被逼疯了。
  他虽不是豪强士族出身,但也算是一个寒门,家里也有一些地的,不然怎么可能当一个游侠仗剑天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