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再加上天子昏庸无能,卖官鬻爵,奢侈无度,宦官之徒横征暴敛。
  张角突然发现,他之前的认知好像都是错的。
  这天下的官员,庙堂之高的天子,是这些人贪婪无度导致了小民艰辛。
  他们才是导致这个世道贫苦百姓活不下去的罪魁祸首!
  大彻大悟之后,张角的心中渐渐萌生了一个念头。
  他要建立一个黄天之世,他要带着自己的太平道信徒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吃饱穿暖的世界。
  至少一开始,张角抱着这样的信念。
  毕竟他和两个弟弟没有成婚生子,没有后代,难道还是为了建立一个张家王朝,世世代代穷奢极欲吗?
  张角从来没有这种念头。
  他只是在传道的过程当中,渐渐心生怜悯。
  他觉得这天下的百姓太苦太苦了,而他所做的符水,其实他都知道里面都是一些安慰的成分。
  而很多时候,其实符水里面都是一些熬出来的米粥,或者加点肉末子的热汤。
  对于这万千的庶民百姓来说,喝一口有粮食有肉沫子的热汤,其实能治好绝大多数的病,因为绝大多数的病都是饿出来的!
  因此,张角发展太平道的速度很快,因为他是真的会给这些人一点吃的。
  但随着心中有了造反的念头之后,张角明白,单打独斗是不能推翻这个朝廷的,他需要将太平道发展壮大。
  于是他开始大面积的收徒,将势力发展到大汉朝的整个天下。
  而这个过程之中,太平道的成员开始变得鱼龙混杂,但张角恐怕顾不得这些。
  只要是想推翻这个朝廷的人,大约张角那时候都觉得可以联合起来。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太平道的成员吸收了一些在朝堂之上做官无望的失意之士,以及被朝廷官员冤枉坑害的家族子弟。
  而张角为了让实力进一步壮大,还会开始收买宫廷里面的宦官,结交各种达官贵人,传授教义,而他甚至还成为了一些豪强士族的座上宾。
  那些人对太平道给予钱财支持,似乎也想加入太平道。
  甚至,这些人对太平道偷偷举事的事情莫不作声,仿佛支持太平道重建这个世道!
  所以张角一直以为,这天下千千万万的人都想要建立新的世道了。
  不管是底层的百姓,还是那些对朝廷怨恨的豪强,又或者是那些遭受党锢之祸的党人家族,好像大家的力量都团结到了一起。
  因此,张角一直觉得他们这个团队联系得很紧密,大家利益一致,一定能够同心协力推翻朝廷。
  可是从出现唐周这个叛徒之后,张角就隐隐约约意识到,事情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容易。
  他所信任的弟子随时都有可能背叛他,而曾经将他奉为座上宾的豪强士族,在太平道举事之后,似乎也在保持着一种沉默观望的态度。
  而让张角恐惧的并不是这些人微妙的态度,反而是杨秋之前的那封信。
  因为这封信预测的未来都在现实当中一一对照了。
  张角无法忍受杨秋在那封信中写下的未来。
  黄巾军不只是会失败,而随着他起义的那些贫苦百姓,都将会随着黄巾军的失败大面积死亡,甚至还会被筑成京观。
  这样惨淡的结果,简直将他毕生的努力都变成了一个笑话!
  十多年的日子里面,他从最开始一个小道士传道治病,见证了庶民艰辛的生活,然后开始对这个世道产生困惑。
  最开始,他希望有贤明的天子能够拯救这个世道,到最后发现天子官员其实都是坏的,所以他想要自己改变这个天下。
  可是这样的雄心伟业,走到今时今日,其实张角也不知道,自己是野心居多,还是怜悯居多。
  他只是觉得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他都不希望太平道失败,他需要寻找到一条出路。
  而这条出路很有可能在这个拥有着奇特能力的女将军手里面。
  所以在这样紧张的时刻,明明汉军和黄巾军还在焦灼地对峙着。
  而他却偷偷的来到了雁门郡,马邑县。
  “大贤良师,久闻大名,今日得见,吾甚是荣幸,不妨进内屋一叙?”
  张角颔首点头,已经四十多岁的他身高七尺,手持法器九节杖,看起来自有一股仙风道骨的气质。
  而秘密来到马邑县的张角还带了一百多个护卫,这些人个个都是精壮勇猛之士。
  杨秋让人带下去招待,而张角留下了郭泰这一个人一起去了室内坐下。
  大约还是有些防备她,所以要留下一个信任的弟子。
  杨秋没什么意见,毕竟若是一点防备心思都没有,那张角大约就是个蠢人。
  于是,屋子里面就只剩下了他们三个人。
  “久闻杨家军盛名,今日一见,甚感意外,杨将军竟如此年少,此等年纪便能成立杨家军,观之未来,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这一开口就是寒暄恭维了,杨秋笑着点头。
  “大贤良师,观之如神仙中人,难怪能引领黄巾之众,破汉军如破竹。”
  两边你来我往地夸了对方几句,都确定了彼此的态度甚为友善,于是张角沉声开口了。
  “杨将军的书信,我自阅后,一直铭记于心,然犹不敢全信。但近两个月之事,一一验证了杨将军的预测,我心中疑惑颇多,实需杨将军为我解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