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所以要想提高技术门槛,让人难以仿造,就得把白银、锌等一些矿产加入进来铸造合金。
  而杨秋让手下工匠模仿的正是明清时候的技术,铸造黄铜钱,而黄铜钱实则是铜锌合金。
  此时铜的开采铸造在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锌矿也已经开始挖掘,所以原材料并不匮乏。
  更何况从炉甘石里面也能够提取锌,这也是后来明清时期常用的技术。
  不过技术资料虽然有,但要建立一个工坊,并且让工人研究出来,最后还能将其制作成流水线进行大量量产,这都需要耗费不少时间。
  忙活了许久,直到最近工坊才传来好消息,所以杨秋赶忙带着邓容和田冲前往工坊。
  当然,白银和黄金的铸造技术也在研究之中,只是这两种将会作为大额货币使用,目前并不急于量产。
  如果按照杨秋的设想,一旦吕布在辽东站稳脚跟,将周边的胡人蛮夷都解决掉,届时就可以进驻那座海岛,进而占据大量的银矿。
  到时候就完全不缺白银了,也不必担忧市场上货币流通量不足。
  毕竟历朝历代都曾多次出现钱币短缺的情况,尤其是铜这种金属,本来北方的储量就不丰富。
  再加上数百年的厚葬风俗,那些有钱人直接将大量的铜币藏在了自己的墓葬之中。
  因为这事,她还让张角在太平经中多加引导,多写几个薄葬受到神仙赞扬的故事,慢慢改变大众认知。
  日后,她再对杨家军旗下的官吏倡导薄葬,并将其与政绩挂钩,杨秋就不信这群官迷会为了厚葬而放弃当官的前途。
  不过这都属于需要慢慢推进的事情,眼下杨秋正在观赏工坊里铸造出来的钱币。
  汉朝流行的五铢钱,中间是有孔的。
  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技术所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样能够减少铸币时所需的铜量,而且串起来也便于携带。
  然而,从后来的历史发展脉络来看,钱币逐渐变成了实心的。
  所以杨秋提前命人铸造出了实心钱币,并让工匠在上面铸上了“大昭通宝”这四个字。
  不仅如此,钱币上还铸造出了精美花纹。
  按照杨家军的理念,这花纹看上去很像是禾苗,毕竟无论在何时,粮食都是最为重要的。
  邓容和田冲这是头一次见到如此精美绝伦的钱币。
  这由黄铜铸造而成的钱币,那璀璨夺目的金色宛如初升的朝阳,瞬间令人眼前一亮。
  其铸造工艺精妙至极、细致入微,上面的字迹清晰明了,线条流畅自然,毫无半点模糊之态。
  而钱币的边缘平滑规整,毫无瑕疵,仿佛是能工巧匠精心打磨而成。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独特的铸造工艺赋予了钱币耐磨抗蚀的优良特性,可以预见,随着其在市场上流通时间的不断延长,这先进技术的优势将会愈发凸显。
  至少就当下的情况而言,外人想要模仿,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将军,这般精美的钱币,恐怕人们都会想要收藏,而不舍得拿出来使用了。”邓容感叹道。
  田冲在一旁连连点头附和。
  “没错,我一看到这钱币都想收藏起来。将军完全不必担忧这种钱币不被人们接受。
  依我看,咱们昭国到时候反而得担心人们因太过喜爱而舍不得使用。”
  这两人曾经都称得上是有钱人,既然他们俩都一致认同,足见这钱币着实令人惊艳。
  “那你们再来看看白银铸造的钱币?”
  这种钱币暂时还未量产,不过已经有模型出炉。
  于是邓容和田冲跟着杨秋继续去了工坊的另一边,看到了目前工匠制作出来的银币。
  当然,银币并非纯粹由白银制成,为了增强银币的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其实也会掺杂一定比例的铜、锡、锌等金属。
  但银币的面额相较于铜币要大许多,所以暂时只是先研究技术。
  一旁的邓容看到如此精美的钱币,心中突然萌生出一个想法。
  “将军,要不就在年底举行仪式的时候,先行发放一定数量的银币作为年底奖励,再逐步让其在市场上流通起来。”
  没错,根据这上半年的讨论,杨秋和自己的内部团队决定在明年开年之后称王建制。
  目前已经有很多细节商讨出来了,但还有很多地方尚未完善,所以这件事情仍在筹备之中。
  毕竟还有将近半年的时间,大家也都在继续填补细节。
  对于邓容的这个想法,杨秋其实并无异议,新的钱币总是要流通起来的。
  只要能让这些钱币具备购买力,能让下面的百姓和官吏买到粮食、食盐、布匹,那这就能成为真正的货币。
  不过在此之前,一枚铜钱和一枚白银钱币的购买力如何确定,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商讨的问题。
  杨秋之所以今日把邓容和田冲都叫过来,主要是因为邓容负责内政,而田冲是她手下最具天赋的数学人才。
  虽说田冲不是经济学家,但拥有数学天赋的人,总是能够触类旁通的。
  所以杨秋得让田冲和邓容两个人计算出一下钱币的购买力该如何挂钩,这种事情杨秋并不擅长。
  总不能让钱币进入市场之后,却不知道一枚钱币能买多少粮食多少布匹吧?
  所以当杨秋将这件事情告知这两个人之后,邓容不禁皱起了眉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