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汉室有爱卿这样的忠臣,我汉家天下必定能够诛灭反贼,一时的忍让羞辱不必放在心上。
  卿家现在务必要保重身体,待明年一雪前耻……”
  因此,抱着一腔愤懑之情的朱儁就没有得到任何成果。
  反而直接被刘宏绕圈子绕得离开了皇宫,最后发现自己什么劝说都没有达成。
  满心丧气的朱儁回到府邸之后,曹操马上上门求见了。
  毕竟都是武将,之前还在冀州站场上合作击败过黄巾军,所以两人关系密切,目前的阵营利益也算是一致。
  于是朱儁自然马上接待了曹操,而曹操到来的目的也很简单。
  他想知道朱儁的劝说有没有成功,朝廷是否真的要放弃河东郡北部,并且和杨家军这种反贼和谈,从事实上承认割让了并州以及河东郡的土地。
  “将军,陛下是何想法?河东郡北部莫非真的要割让?”
  朱儁沉默地点头,他脸上满是无奈与沉重,长叹一声道。
  “原以为能够劝说陛下回心转意,可吾最终发现,天子心意已决,根本就不给我们武将再战一场的机会。”
  说着,朱儁眉头紧锁,神情落寞,继续道:“这种时候,就算有一腔报国的热血又能怎么样?朝堂的大臣不支持,陛下不支持,难道我等还能抗旨不遵吗?”
  所以,朱儁回答这个问题之后就露出了沉重的表情,还未在战场上失败,但感觉已经是彻底败了一场。
  天子的这种做法,分明是苟且偷安,鼠目寸光之举。
  可是他一介武将又能如何,只能独自叹息。
  曹操听完,顿时怒发冲冠,双目圆瞪,怒斥道。
  “今日割一城,明日那反贼必然得寸进尺!一步退则步步退,此事焉能长久?
  陛下难道不知繻葛之战的教训?哼!这般糊涂,简直是自毁长城,陷大汉于危亡之境!”
  此言一出,朱儁脸色大变,惊慌失措地喝道:“孟德,慎言!”
  然而这种想法现在还真不是只有曹操一个人这么想。
  确认了朝廷那边真的要割地求和,承认昭国存在的事情之后,袁绍也在自己的府邸里面和一群人为此事大骂天子。
  “繻葛之战之后,周天子威严丧失,从此以后,群雄并起。如今陛下割地求和,实乃短视之举,必将重蹈覆辙,使我大汉威严扫地!
  繻葛之战,乃是春秋时期周桓王率领陈、蔡、虢、卫四国联军讨伐郑国。
  郑庄公摆下鱼丽之阵,大破王师,周桓王甚至还被郑国将领祝聃一箭射中肩膀。
  此役过后,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天下诸侯不再像从前那般尊崇周室。
  自此,诸侯纷争不断,战火连天。
  所以,刘宏这一出割地求和之举,无异于自曝短处。
  那些原本对汉室还存有一丝敬畏与忠诚之人,此刻也不禁心生疑虑,对朝廷的信心开始动摇。
  而那些心怀不轨、野心勃勃之辈,则如同嗅到血腥的恶狼,眼中闪烁着贪婪与兴奋的光芒。
  许攸在此刻突然道。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本初,汉家天下莫非已经走向末路?”
  此言一出,周围其他人还来不及震惊。一旁的何颙突然开口了。
  “自古以来,王朝兴衰皆与德运相关。大汉自高祖立国,关于德运之说便颇有争议。前汉之时,有言汉承秦制,当属水德。然至武帝,又改定为土德。及至光武中兴,复定汉为火德。
  夏商周三代,亦有德运之说,夏朝为木德,商朝为金德,周朝为火德。朝代更迭,德运转移,皆关乎天命。
  如夏桀无道,天命移于商;商纣暴虐,天命转至周。如今,大汉历经风雨,莫非天命已改,德运转移?”
  这样近乎于大逆不道的言论,以前绝对不会让众人深思讨论。
  可是现在,似乎所有人都嗅到了危机下隐藏的机会。
  汉室若是灭亡,岂不正是我等趁势而起的时机?
  而未来,谁是天命之子,谁又能成就帝王霸业?
  当然是先下注再说,这可是绝佳的权力洗牌机会。
  不过,事情不会有那么快,就算大家都知道你汉室可能要完了,但也不至于举世皆反。
  毕竟汉室忠臣这个名头,有时候反而能够攫取更多的利益。
  至少现在这个时候,还是不适合另起炉灶撕破脸,有些事情也就是大家私底下想一想。
  表面上还是要当个忠臣的。
  所以,在这种风雨飘摇的情况下,是不是该立太子了?
  万一天子有事,或者大家希望他有事儿,到时候可以顺顺利利让皇子接班,以免生出诸多麻烦。
  因此,清流党人这边开始撺掇何进,想办法将史侯的太子之位确定下来。
  毕竟皇后嫡出长子的身份摆在那里,其舅舅又是位高权重的大将军,这岂不是名正言顺?
  明面上,他们说着一堆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诸如太子之位尽早确定对稳定朝局有多么重要,强调此举关乎江山社稷的未来等等。
  可是私底下,众人的心思昭然若揭。
  在他们眼中,刘宏行事荒唐,极为不靠谱,大家已然开始将赌注押在下一位天子身上。
  刘宏自然也不是傻子,太子立下之后,他难道还有必要活着?
  一个小皇帝哪里能够执掌天下,到时候不全都是何氏家族及其他身边围绕着的依附之人瓜分权利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