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所以大王看的这封信不过是董卓同意的信件内容,而李儒亲自给某写的信,那才是他真正的意图,大王不妨一观。”
  这话说完,贾诩就将李儒亲自给他写的那封信交到了杨秋的手里面。
  于是,杨秋展开一看,她脸上慢慢露出了笑容。
  “李儒这是想要利用董卓?你确定他能成功。”
  在这封信的内容里面,李儒对贾诩明说了自己的想法,他要的就是关西之人进入朝堂中枢。
  如若不成,那就乱了这天下,绝对不会让这群关东之人继续作威作福。
  虽然按照历史线上发生的事情,最后的结局确实是大汉分崩离析,但眼下不是事情不一样了吗?谁知道李儒是何想法。
  “大王,李儒此人,某不能说十分了解,但也能稍稍探知他的想法。
  李儒这人谋略顶级,以他的才能,完全有能力入主朝廷中央。
  然而关西之人数年来都被打压,没有多少人能够进入朝廷中枢掌握大权,而李儒的祖先曾经也经历过这种情况。
  就算惊才绝艳,也没有能力在这世道出头。所以李儒最害怕的不是失败,而是一辈子默默无闻,永远不为人所知。
  所以他要干就要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儿。董卓已老,其实李儒深知,西凉军未来根本无法主政天下,但他依然选择辅佐董卓。
  盖因为关西已无其他人可以统帅西凉军。所以明知这是必死之路,他依然要轰轰烈烈败一场。”
  贾诩眼带叹息,缓缓分析着李儒的心思。
  杨秋听完沉默了一会儿,这分明就是想要报复一场吧。
  有些人活着愿意默默无闻,有些人生来就想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无所谓失败。
  而东汉关东本位的政策,一开始就和关西之人离心离德,常年掌握不到权力,并且还被欺压多年,那自然是有报复心理的。
  目前昭国的土地还不够多,所以这几年举行的考试完全是按照名次来进行。
  未来地盘扩大了,看来也得注意一下每个地方的名额分配,这要是不注意,未来必定是分裂的导火索。
  “那就赌一场,就算李儒到时候反悔,这也没关系,反正现在关东不是我们的重心,李儒也不可能带领着西凉军来攻打昭国。
  但我要加一个条件,财宝既然对方都愿意给了,这也没有拒绝的道理,但是洛阳既然注定生乱。
  让李儒将兰台的藏书典籍全部都交给昭国。告诉他,我会利用这些典籍未来给汉朝修史,文和觉得,他听了是乐意还是不乐意?”
  杨秋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露出一抹狡黠。
  这话一说出来,贾诩都笑出了声。
  “文优兄应当不会介意,大王倒是准备得好,这汉天下都还没有亡,大王就想给他们修史了。”
  贾诩的笑声让杨秋想到了蔡邕,还得再加一个条件,让对方把蔡邕一家人到时候送过来。
  接下来,杨秋一行人自然准备回昭国。
  当然,这并不是撤军,徐晃和赵云还是留在这里。
  虽然这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已经剿灭了大半的鲜卑匈奴精锐,但不代表这场战争打完了。
  要想彻底占据河套平原,这场仗还能再打几个月,直到把残留的敌人全部都赶出去,让这群人再也不敢来。
  所以,杨秋并没有让自己下面的兵卒撤军,只是带着一部分精锐先行回到昭国,而她留下了秦峰和马青在这里继续杀敌。
  回到马邑县之后,杨秋旋即与李儒会面,双方就接下来的计划展开商谈。
  对于杨秋另外提出的两个要求,李儒自然都应允了。
  其实,作为一个读书人,李儒本就天然有着保护藏书典籍的念头,故而这一要求让他答应起来并不困难。
  只是对于另一个要求,他尚存一丝疑问。
  “蔡邕去往何处,于朝廷大局并无影响。所以,我想询问昭王,何时能让人带蔡邕过来?”
  “若是你们西凉军自身安危都不能保证之时,又或者是董卓意外去世,那便是蔡邕到来的时机。”
  此言一出,李儒的表情瞬间阴沉下来。
  “昭王仿佛很有自信,笃定西凉军会输?”
  杨秋直接轻笑着端起手中茶杯。
  “君又何必生气?此茶为昭国所产,烹煮之法极为简单。
  抛去了以前煮茶的各种杂物,所以此茶香气扑鼻,无有杂物之味混浊,让人能清晰品尝到纯正的茶香。
  而非如以往那般,不知喝的是茶还是其他杂味儿。
  而如今汉室天下,各方权势争斗其中,各自盘根错节。想要除去某方势力,让行政命令通达,实则层层阻挠。
  哪怕杀得了一人、两人、上千人,但这大汉天下依然只能继续腐朽下去。
  因为从一开始,这群人就已经混浊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根除。
  就像是喝茶一样,若一开始就混杂太多味道,实际上茶味已经和其他混浊在一起,永远无法知晓清香的茶味是何等滋味。
  而君目前的这杯茶,却是最纯正的茶香,完全没有任何杂物混浊。
  所以,汝觉得,西凉军真的会赢吗?”
  有些事情,大家心知肚明。
  这上上下下的利益已经连接在一起,不是换个天子,换个掌权之人就能改变这天下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