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不过昭国现在的举荐也只是在一些官署那边实习几个月,真正要成为官吏还是要参加正式考试。
  但这种机会还是让人很欣喜,所以凌霄楼让读书人趋之若鹜,都想在这里被人看到才华,也希望在这里能够一展抱负。
  至于五楼,那里是登高望远的地方,平日里面不会招待人。
  但若是有一些重量级人物到来,有时候会在这里招待客人。
  比如一些闻名天下的顶级大儒名士,他们是有资格到五楼去休息登高望远的。
  一般这种时候,都是蔡邕王烈这样的身份来接待人。
  而最近长安城就有一种传言,据说顶级大儒郑玄将会来长安了,说不定还能赶得上中秋节赏月。
  不过这都是些市井八卦传闻,长安人每天都会在酒楼之中听到各种新鲜的传闻。
  就算是关东之地的大儒来了,还不是要拜倒在我长安的魅力之下。
  至少这两年,长安人突然就生起来了这种自信。
  毕竟在过去五年,关东之地陷入内乱,百姓流离失所,长安却变得越来越繁华,人口越来越多,实在是让人忍不住骄傲。
  虽然三年前发生了一场小地震,让关东之地那边的人嘲讽了许久,认为他们昭国得位不正被上天惩罚。
  然而这地震带来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地震过后,长安的修建速度瞬间就加快了。
  不过两年的时间,偌大的长安城就修好了。
  这是一座崭新的长安城,比曾经的长安城还要大三倍,可谓是雄伟华丽至极。
  经历了几年战乱的长安人,他们自己都难以想象,不过是五年的时间,长安竟然能够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此规模庞大的建筑,从进入城门那一刻,就能感受到一种巍峨壮丽的感觉。
  这是一座欣欣向荣的城市,带着数不清的活力,车水马龙,商贾兴盛,那都是长安最小的优点。
  他们长安现在有全天下最好的医馆,有全天下最大的大学,更是当今天下最大的城市。
  如今长安人口已经达到了五十万,可谓是繁华热闹至极。
  司马懿在经历过数个关卡,在一张精致的纸张又盖下一张印章之后,他终于来到了长安城外。
  毕竟身为昭国以外的子民,没有昭国的户籍信息,想要顺利来到昭国,从第一个关口开始就要验证身份信息。
  每进入一个关隘就要进行盖章登记,若是在中间哪个关隘发现缺了一个印章,那么此人必定要立即关押起来。
  因为对方没有走正常的程序,说明此人身份有异。
  所以司马懿来到长安可谓是经历了重重关隘。
  只是,尽管在心中有所准备,知道昭国过去几年修建了新的长安,知道昭国商贾兴盛繁荣,也知道昭国的长安修得巍峨壮丽。
  毕竟过去这一年,关东来往的商人已经将长安城夸赞得无与伦比。
  然而真正见到长安之时,司马懿才明白那些商人们为什么对长安的夸赞如此夸张。
  因为有些东西只有亲眼见到,才能知道这所谓的巍峨壮丽究竟是何等样子。
  毕竟在那之前,司马懿以为长安的繁荣也就跟洛阳差不多。
  毕竟司马懿从小在洛阳长大,亲眼见证了大汉朝的洛阳有多繁华兴盛。
  他以为长安再怎么繁华,也就跟洛阳差不多而已,毕竟是关中之地,一个穷困潦倒的地方。
  就算现在和平安宁,又能繁华到哪里去?
  只是站在城门这里,看着远处那巍峨高耸的凌霄楼,看着门口这修建得雄伟大气的城门,司马懿第一次有了自己见识浅薄的感觉。
  “这位郎君,你肯定是外地人吧?”
  司马懿本以为有人在和他说话,转过头一看,却发现旁边不远处有一个长身玉立的郎君站在那里微笑和人说话。
  此人穿着一身儒服,宽袍大袖,头上又带着一顶冠,应该是士族出身。
  “老人家是怎么猜到的?是因为我的服装和昭国服装不太相同吗?”
  少年郎的语气很是温和,挑着担子的老人家瞬间就笑了。
  “这倒不是,你们这些读书人基本都是这种穿着,昭国的服装并不统一,从服装上并不能判断出身地点。
  但是从眼神上却可以判断,若是昭国之人,一般不会在城门外逗留许久,认真观察长安城,因为当地之人都已经习惯了长安的繁华壮丽。
  但外地人不一样,每次外地的读书人或者商人过来,都会在城门外面震惊许久。
  老人家这话说得有些不好听,但我觉得你们这些读书人应该最开始是瞧不起我们昭国的,没想到我们昭国也能如此繁华美丽。”
  说话的老人家挑着的担子里面,放着的是一些玉米。
  这是近几年传到关中的一种粮食,而老人家很显然要挑到城里面去卖。
  这样一个普通的老人家,提到昭国之时难掩骄傲之情。
  即使是面对他们这些士族子弟,明明应该有阶级区分,却没有丝毫惧怕。
  至少在关东之地,那些农户们见到他们这些穿着儒袍的读书人,都会下意识退后避让。
  根本不敢上前来攀谈,更别说这种下意识地炫耀了。
  不过少年郎的脾气很好,他甚至还微笑点了点头。
  “老人家你说得没错,我确实是外地之人,刚刚也确实很震惊,之前也觉得长安不会有多少繁华,但现在却觉得自己见识颇为浅薄,让老人家见笑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