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甄宓今年也就十四岁,若不是昭国带兵南下,其实她这几年也该嫁人了。
  别人在因为袁氏家族的覆灭而痛心难过,为昭国的政策感到愤愤不平,甄宓却是陡然升起了一丝渴望。
  过去这些年,那个在并州崛起的昭国,自她年幼之时就成为了众人讨论的话题。
  一个女子建立了一个国家,并且最后占据了一半的天下,这让身为女郎的她怎能不向往?
  哪怕关东之人痛骂那位昭王是邪魔歪道,但甄宓依然向往昭国。
  尤其是后来还听说昭国有许多女官,听说有一位叫做蔡文姬的才女还考上了状元,做了大官,这就更让她向往了。
  她甄宓明明也从小聪慧伶俐,不比兄长们的学识差。
  可是兄长们能够出去做官,而她只能等待嫁人,这样的差别自小就让她心中不平。
  如果没有昭国这个例子,她可以认为这世道就是这样的。
  但偏偏旁边有一个对比,这就让人很难甘心了。
  “蔡刺史,我听闻在昭国,女子能够大大方方出门游玩,可参加科举步入仕途,亦可报名参军。
  此等情形,自我幼时起便心生向往。若不是家族束缚,其实我在年幼之时,便想去往昭国,成为昭国子民。”
  这话让蔡文姬忍不住笑了。
  因为她突然想到了十几岁的自己,那时候若不是见到了大王一面,也许她的人生不会像今日这样自由自在。
  意识到今天这场谈论将会非常有意思,蔡文姬对眼前人的出现越发和颜悦色了。
  “甄女郎瞧着是个聪慧之人。我倒是可以为女郎讲一则故事。
  数年之前,我曾亲自经办过一件走私战马的大案,案中之人甚至还是大王的亲族。
  当时大王对族中犯罪子弟通通予以惩处,然而却有一人因这件事情得到了大王的赏识……”
  蔡文姬讲了一下杨潇的故事。
  明明当时她的父亲犯下了大案,然而她却没有出事,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在大王身边学习,现在甚至已经步入仕途了。
  这个故事的言下之意,两人都听得懂,甄宓自然听懂了对方的暗示。
  事实上她今日来,原本也是为了大义灭亲!
  只是有些事情还想确认一下,毕竟若做出这个决定,那就没有回头路了。
  “多谢蔡刺史告知此事。我今日前来,乃是为寻得一条生路。
  我不认同族中如今所行之事,可我却无权阻止他们。
  不过,我愿协助刺史大人寻得证据,为家族幼儿谋求一条生路……”
  冀州这样的小事情,杨秋是不会管的。
  如果蔡文姬这样的事情都做不好,那她只能换个人去冀州。
  当然,蔡文姬是优秀的。
  当初决定换个官职积累资历,那就是因为蔡文姬未来也有野心,想要走上仕途之路的顶峰,未来也成为三公。
  毕竟现在也没有丞相了,虽然这让蔡文姬有些遗憾。
  所以在关东之地都在忙碌春耕,包括连豫州朝廷也在组织春耕事情之时。
  南阳郡这边,李傕郭汜正讨论着许攸在昭国的待遇。
  “我派去的人打听到了,那许攸在长安天天在酒楼里面高谈阔论,每天享受着美酒佳肴,日子逍遥自在得很。
  还有很多年前投降的公綦稠,如今依然在雁门郡定居,下一代子弟也能参加昭国的科举考试。
  再看看如今凉州的情况,若是错过这次机会,难道未来豫州朝廷又或者刘表能够赢?”
  李傕这话说完,郭汜沉吟了一会儿,然后做出了决定。
  “你说得不错,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这样才能给子嗣争取一个未来。
  不如就去和那李文优再见一面吧,他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二人做好决定,于是在半个月之后和李儒相约见了一面,李儒早就知道,这两人最后会做出这种决定。
  既然这两人已经谈妥了,那么接下来有些事情就可以开始了。
  第183章
  刘表当年单骑入荆州非常有魄力,以一个外来户的身份能稳坐荆州掌权者的位置,当然是非常有能力的。
  不过为了坐稳这个位置,自然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那就是和当地士族合作,娶了当地大户蔡家的女儿。
  与此同时,刘表又重用蒯良和蒯越这对兄弟,平定了荆州的宗贼内乱,稳定了荆州的局势,可以说很快掌握了荆州的实权。
  但借用了别人力量,就得让出利益,付出代价!
  时间长了之后,原本信重的人也渐渐成了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刘表想要在荆州做出一番更大的作为,甚至有过野心想要带着军队向北而去,扩大地盘。
  那时候他还不想就认了刘宠这个天子,毕竟都是刘家子孙,刘宠能做天子,他刘表不行吗?
  可是,他有野心,他身边的人野心却不太大!
  荆州这个地方,再往前数几百年,曾经有大部分地区属于楚国,不算是名义上的中原地区,可以说和中原的文化习俗是有些隔阂的。
  这个地方的豪强士族自成一派,根本就没兴趣往北方打。
  把自己这块地经营好就行了,往北方打了之后,以后都城定在北边,跟他们南边还是没有关系。
  所以导致中原地区的诸侯打得你死我活,战乱不休的时候,荆州这边的人还在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