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胤禛笑道:“你皇玛法今儿还问起你了,担心你回家不适应,闹脾气。”
  “安安坠乖啦!”云安道,虽然很想去草原玩,但她是个懂事的宝宝,不会闹脾气的。
  “你二十三叔舍不得你,都哭了好几回。”胤禛道。
  云安:“……”
  说实话,云安回家后就把小伙伴忘到脑后了,被阿玛这么一提醒,她猛地想起二十三叔的小锅碗瓢盆还在自己这里。
  云安立刻从胤禛腿上下来,跑去找自己的小木屋,把里面属于二十二叔和二十三叔的玩具拿下来。
  虽然她很稀罕这一套小玩意儿,但没有经过人家同意,她不能顺手牵羊。
  云安拜托阿玛将玩具还给两个小叔叔。二十三叔那个小气鬼,发现自己的玩具不见了,肯定着急。
  胤禛答应下来,次日进园,派人把两个弟弟的玩具送过去。他则去澹宁居参与议政。
  前两年闹旱灾,今年入夏眼看着又是大半个月不下雨,康熙有些着急,打算斋戒三日求雨,并让诸王大臣讨论,朝中是不是有哪里做的不好,需要更改。
  大家自然说皇上勤政爱民,没有要改的地方。
  但康熙还是坚持斋戒求雨,他真的是怕了旱灾,再这样下去,朝廷哪儿拿的出军费对付准噶尔?
  胤禛看着汗阿玛满面忧色,心里酸酸的。普通人家的老人,这个年纪早就可以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了,汗阿玛却有操不完的心。
  胤禛想替汗阿玛分担,但汗阿玛没安排的事儿,他又不好插手。他在户部当差,只能过问户部的事儿。
  胤禛便向康熙提议,把粮仓中的陈米拿出来分往直隶各地,一来这些米放久了,以后就没法食用,十分浪费。二来前两年直隶闹旱灾,今年米价肯定不便宜,把这些陈米放出去,也可控制米价。
  然而户部其他官员却不太赞同这么做,陈米放出去,仓廒就空了,拿什么应急。如今直隶又还没到没米吃的地步,何必要动这些粮食。
  康熙在位这么多年,哪儿能不知道这其中的门道?有些商人趁着米价便宜的时候存了不少,就等着灾年高价卖出。若朝廷这时候拿出陈米压米价,商人们就要少赚一笔。
  康熙不想断了商人们的财路,但更不能为了商人们就让百姓吃不起饭,从而对朝廷怨声载道。
  他虽未立刻答应胤禛的奏请,心里却已经倾向胤禛的建议了。
  议政结束后,康熙以为胤禛会去无逸斋看看弘历、弘昼,谁料这人走的飞快,去户部把粮仓的米麦存量做了统计,次日一早就送到了康熙手上。
  速度这么快,证明昨晚就整理好了。
  康熙见胤禛眼下带着淡淡青色,显然昨晚没休息好,就道:“你不是说,趁着随驾前这段日子多陪陪云安么?估计小家伙回家后都没怎么见着你这个阿玛吧?”
  胤禛笑道;“前儿儿臣陪她玩了一会儿。昨儿儿臣有些事,就没顾上去看她。”
  康熙听他不邀功,心下满意。“那孩子回去没闹脾气吧?”康熙还真有些放不下心。毕竟小孙女之前心心念念要去草原。
  胤禛道:“倒是没闹脾气,只是她额娘教她识字背诗,她不太情愿,不过这孩子聪明,嘴上说着累,却都记下了。”
  康熙就问了下云安的学习安排,听说每日学几个字,顺便背一两首诗,就道:“背诗不必着急,还是先以识字为主,而且咱们满人小格格不能只认识汉字,也要认识满文和蒙文。尤其满文,一定不能落下。”
  胤禛颔首应是,他本想着云安会说满语就行了,长大了再学满文不迟。可汗阿玛都这么说,自然要重视起来。
  康熙又跟胤禛说起宫里几个小阿哥,“朕让二十二、二十三也早早开始学满文,别进了尚书房抓瞎。对了,昨儿你是不是把小胤祁的玩具给他送去了?”
  胤禛颔首,“云安之前忘记,不小心带回家了。”
  “朕跟和妃之前哄他,说小侄女拿走他的玩具是留个念想,结果你昨天就给他送过去,他以为小侄女不喜欢他了,又哭一场。那小子真是……”康熙说着无奈地摇摇头,小二十三还没云安懂事。
  胤禛听了也是哭笑不得,只能说自家闺女太受欢迎了。“要不儿臣待会儿去跟二十三弟解释解释。”
  “和妃已解释过了。”康熙道:“胤祁这家伙还没小二十四懂事。”
  胤禛心说您就是喜欢小儿子,等您有了二十五,就又觉得二十四不懂事了。不过以汗阿玛这年纪这身体,不知道还能不能有小二十五。
  此时,云安正被年氏拉着复习昨天的内容。
  年氏先把昨天学的新诗《山居秋暝》写在纸上,让云安找出昨天学的“山”、“天”两个字。
  复习完昨天的,还有前天的,年氏又写两句带“云”和“安”字的诗。
  云安觉得这样怪麻烦的,就提议道:“额娘这样写好累呀,可以把安安要学的字写在卡片上,一个字写一张,以后可以反复用。”而且这样额娘就不会说既然已经把诗写出来就学一学的话了,她只要找出字就算完成任务。
  年氏:“……”
  是啊!自己怎么没想到这法子。
  年氏笑起来,在女儿软乎乎的脸颊上亲了下,“还是你聪明。”
  晚上胤禛回来就见年氏在那写识字卡片,她让人找来比较厚的纸,裁成一样大小的正方形,然后把要教给云安的字写在上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海棠书屋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