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思来想去,让人传胤禛过来。
“你这人真是,有什么话自己来说就是,还派儿子打头阵。”康熙见了胤禛就哼道。
胤禛一脸懵,“儿臣愚钝,不明白汗阿玛的意思。”
“不是你让弘历在朕这哭闹,要让朕提前回京的?”康熙说着忍不住笑起来,“该让弘昼来,弘历平日太乖了,哪儿像会为这事儿哭闹的?”
胤禛见汗阿玛似乎挺高兴,先是松口气,但还是如实道:“并非儿臣让弘历来的。”
康熙:“……”
问过胤禛,康熙这才知道是自己误会了。从头到尾都是弘历一个人的主意。
“这孩子……”胤禛也没想到自家这小崽子这么有主意,一时心情有些复杂,孩子虽然是好心,却不该在皇上跟前耍心眼,他于是起身道:“儿臣替弘历请罪……”
康熙忙抬手让他坐下,“哪儿来的罪啊?弘历这孩子一片孝心,不仅孝顺朕这个皇玛法,还将错就错,想把功劳让给你这个阿玛。你小子好福气,生了个这么好的儿子。”
胤禛:“……”
“汗阿玛,要不咱们就早些回去吧,一来您这足疾需要调养,二来太后也有些精神不济。若等天气彻底冷下来再回,路上容易受风寒。”
“对外就说你儿子闹着要回京?”康熙问。
“这也是人之常情,弘历、弘昼毕竟是头一回随驾。”胤禛嘴上这么说,其实心里叫苦,这样一来,有些人更要误会自家孩子受宠了。从而以为汗阿玛动了立自己为太子的心思,上来攀附。自己不怕这些人,是怕汗阿玛看到这样的景象,生出疑心。
可自家儿子先想出这么个主意,且汗阿玛瞧着还挺满意,胤禛也只能顺着说。
最终,康熙还是决定提前回京,理由就是这次随驾的小皇孙年纪太小,在外面时间长了不免想家。
小皇孙里包括弘明,这算是在保护弘历、弘昼,更是保护胤禛。胤禛得知汗阿玛的理由后,心下万分感动。可这事儿他也只能自己偷着乐,连给福晋的信里都没敢提。
蒙古王公们也都见识了康熙对三个小皇孙的喜爱,倒没怎么怀疑这说法。
而对于其他皇子来说,除了胤禩,其他人也没想太多。只是感叹胤禛和胤祯家的这几个孩子是真得宠。
太后知道要提前回京也很高兴,她虽然不用做什么,大部分时候都在行宫待着。但时不时有蒙古的女眷来请安,老人家每日见这些客人也怪累的。
唯一仔细琢磨此事的人就是胤禩,他自然察觉汗阿玛的变化,出门走路、骑马的时候越来越少,从前汗阿玛可是最喜欢散步的。可见汗阿玛的足疾根本不是对外说的那样轻。
什么皇孙想家,或许只是个借口。
胤禩于是去找三个小侄子。
“听说你们闹着要回家?”
此时的弘昼、弘明也被打过招呼,统一口径。
仨小少年齐齐点头,弘昼道:“我想额娘了,我想回家过中秋吃月饼。”
他本来就是想额娘了,在草原上还好,整天跑马,顾不上想家。到了热河行宫便觉有些无聊。
“你们知道为了你们要耽误多少事儿吗?”胤禩道:“许多要来见汗阿玛的蒙古王公都走到半路了,得知圣驾要提前回銮,只能返回。”
“那有什么,谁让他们来得晚。”因为之前蒙古王公给自己送礼的事儿,弘明现在有点怕这些人了。他虽然不想落下任性不懂事的名声,但这是皇玛法安排的任务,他一定不能露馅。
胤禩打听一圈,什么也没问出来。他又去跟康熙身边的小太监魏珠打听。
魏珠只告诉他,万岁爷这些日子确实不怎么动,每晚都烫脚,除此之外,没别的异常。
胤禩心里拿不定主意,更不敢贸然有什么行动,只能老老实实跟随御驾回京。
御驾在中秋前一日回到畅春园。
在京的皇子们都进园请安。康熙只随便关心几句,便让他们散了。随驾的阿哥们也早点回家跟妻儿团聚。
圆明园内,都在正院盼着胤禛父子回来。
胤禛在写给福晋的信中说了提前回京的原因,当然是对外的那个说辞。福晋一时也不知该不该高兴,弘历、弘昼虽然不太懂事,但皇上愿意为他们改变行程,可见皇上对这俩孙儿的宠爱。
等福晋听胤禛说了弘历、弘昼在塞外如何表现出色,福晋对钮祜禄氏和耿氏的态度都客气了几分。
胤禛回家后第一晚留在正院,第二天中秋节晚上则来了年氏院中,跟云安玩了好久。说是要检查她识字的情况,其实父女俩把插图识字卡当纸牌了,你出一张“走”,我就出一张“跑”。
胤禛见女儿不仅认识了这些字,还理解字的意思,十分满意。
胤禛又搂着女儿,给她讲在外面发生的趣事。白天云安已经缠着四哥、五哥讲了一下午,四哥记性可好了,不仅能记住发生了什么事儿,连时间都记得清清楚楚,还有那些蒙古人的名字,四哥也都能全部说出来。
怪不得是能把诗写成“史”的乾隆,是搞纪实文学的人才!
四哥还告诉她,皇玛法腿脚疼,乌库玛嬷精神头也不大好。
这破系统只续命,却不能很好地改善任务对象的身体状况,有些病还是躲不过去。云安听系统说,历史上康熙五十六年冬天,也就是太后去世前的两个月,康熙也病得很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海棠书屋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