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皇上受了哪位高人指点,如此大灾都能预算准确的话何不请来封为国师?”收拾了心中复杂心情的陈廷敬立刻提议道。
此等世外高人能够对大旱大灾做出预警,让国家先有一手防备,这可是能直接避免许多伤亡损失的!
这对于大清来说何尝不是天降神人相助呢?越想越兴奋的陈廷敬眼光蹭得发亮,激动的心情流于眼底。
隆禧听了陈廷敬此话有些忍不住的偷笑,但憋住了没发出声,他特意将头转向一旁开始偷笑。
康熙脸上勾起一抹笑意,对陈廷敬的表现十分满意,只是对方猜了又没猜准,让康熙,忍不住对他说了些提示道:“此人一直呆在朕的身边,看似远在天边,实则近在眼前。”
胖团子有些莫名其妙的看着自家阿玛跟陈廷敬打迷眼,不过心中对内心的称呼十分受用。
高人?听起来似乎很不错的样子,胖团子心中满意,脸上自带笑容看向陈廷敬的目光更加温和。
康熙的话对正儿八经进士出身的陈廷敬来说不亚于为迷途的人直接照亮了前方的明灯。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排除掉皇上屋内就只剩下纯亲王隆禧和太子殿下,这东西又是太子所写,并且两人之间只有太子殿下是一直呆在皇上身边的,所以……
陈廷敬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离自己两步远的太子殿下,对上太子殿下温和中带有喜爱的目光,陈廷敬不由自主地蹲下平视太子殿下开口问道:“是殿下吗?”
虽然是疑问句,但语气却十分肯定,沉思片刻后反应过来的陈廷敬眼神中充满了激动,说想越觉得自己的猜测正确。
旱灾之前推出的三种抗旱良种的培育人都是出自乾清宫的太监,但并不是服侍皇上的太监,他们都是服侍太子的。
平时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的陈廷敬此刻在脑海中穿梭起了那些蛛丝马迹,越想越吃惊。
与抗旱良种类似的是,水泥是太子殿下弄出来的,炸药也是太子殿下弄出来的,而这些恰恰号都是在去年大旱之前所弄出来的东西。
水泥和炸药配合着建造了水库,抗旱良种解决了干旱带来的颗粒无收,每一个东西的出现都不是偶然,都有着它的相关作用。
感受到陈廷敬眼神热情胖团子没有回复,而是看向上方的阿玛,康熙对他点点头,示意他可以说。
得到允许的胖团子话阀立刻打开:“陈大人,地震是下个月二十八号早上九点到晚上七点,地震中心点在平谷县,余震持续大概要一个月。”
“这一个月间房屋是不能住的,为了保证百姓们在这一月之间有一处庇身之所,我们要制作大批量的帐篷……要粮食等生活所需……要……,这大概就是本次地震所需要的赈灾物品了,听说你是管户部的,你可要好好筹钱呀!”
说到最后胖团子向前拍拍陈廷敬,对着他鼓励道。
“是…是……”已经被太子殿下说了一大堆东西绕晕的陈廷敬顺口答应,随即脑中顺着那些东西展开计算,此次总耗费大概范围多少等等。
康熙看着被绕晕后直接答应了的陈廷敬,对着自家胖儿子无奈的摇了摇头,眼看天色不早康熙摸了摸下巴道:“廷敬回去吧,此事明天详细再议。”
一旁等候着无聊的隆禧听了这话,干净利落的上前行礼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家,他今天还没有仔细的看过富尔祜伦呢,也不知道她会不会想自己,刚刚晋升父亲的隆禧美美的想到。
康熙瞧着对方脸上那恨不得立刻回去的表情,利落的放了人摆摆手让他赶紧走人,隆禧脸上笑嘻嘻的并不生气,反而开心的行礼退下走人。
正在头脑风暴的陈廷敬被康熙这么一打断反应有些慢,落后了隆禧几步,但也很快的反应过来行李退下,不同于隆禧康熙看他一脸沉重思虑还特意叮嘱了句早点睡才让他走。
南书房内只剩下了康熙和胖团子,康熙终于不板正着脸了,松了一口气脸上的表情散了下来。
这第一关钱财总算到位了,接下来就是安排各路人马按照计划内样准备各类赈灾物品了。
康熙揉了揉眉心,脑海中一直紧绷的一根弦总算松了些,胖团子做到一旁桌边椅子上看着脸色疲惫的康熙伸出手为他揉了揉太阳穴。
“今天怎么到这儿来了?”感受到了胖儿子的孝心,康熙撑着额头问道。
“阿玛,我等你好久了呢!我还是看曹寅容若他们都走了才过来的,我因为这边已经谈完了,没想到还有人没走。”
胖团子撅着嘴说道,南书房不能乱闯,这是康熙最开始给他定的规矩。但每次只要那些议事的大臣们走了,基本上就只剩下康熙一个人,偶尔等急了的胖团子也会进来,只能说这一次运气不好人根本就没走全。
康熙自然是知道自家胖儿子的习惯的,所以也知道他说的是真的,只能说这次真的是凑巧了。
不过也是误打误撞,那份折子正好让陈廷敬对地震有些清晰的认知,想到这的康熙突然记起自己还没看那份折子。
他立起身来拿起了桌上的折子,就着通亮的火光读了起来,一边看一边点评:
“……这个字太软要写锋芒点。”
“……这个点不错……”
“哦,京城集合点?可以记上……”
……
“可以,明天就按这个准备了。”康熙直接将折子放到一旁说道,胖儿子这份折子难得写的如此全面,比之前自己让他锻炼的那些写的好多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海棠书屋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