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这些东西目前可都还没有流入中原,可以趁机狠狠赚上一笔。
  于是两人又谈了很久,制定了许多计划,直到水快要凉了,颜子玉才将他抱起擦干,轻放床上,炙热的眼神盯着他。
  云若安全身酥软,眸光水润,眉目含情。
  又是一个无眠之夜。
  第二日,云若安差点儿起不来,但他还想着要做酱油的事,所以还是忍着身上的酸痛爬了起来,匆匆忙忙吃过副将准备的早饭,便坐着马车到清风楼。
  刚到清风楼,便见到里面人流比昨日好了许多,掌柜王安见他来了,脸上红光满面:“大人的法子昨日教的菜品好使呀,今日一早客人吃了都说好,不一会儿便引了来许多人,今日的生意可好了。”
  云若安丝毫不意外,悄悄地告诉他:“等会儿再出一个新品,保证让人吃了难以忘怀。”
  王安一听,眼睛一亮,忙把他请到后厨。
  大豆已经泡好,云若安取出一部分放到石磨上让人磨出豆浆。
  石磨机自从从北境传开后,中原有条件的百姓家及店铺都准备一个用来研磨,非常方便。
  然后再把豆浆过滤出渣煮熟,便得出了豆浆,又把豆浆分出一部分加入糖,让王安做营销,把豆浆放在门口,写上招牌,只要来酒楼吃饭的客人可以免费品尝。
  这一波操作又让酒楼来了更多的客人,而且人都是贪新鲜的,看到豆浆这种没有见过的玩意,自然就想着尝一尝鲜。
  另一半豆浆加入熟石膏做成豆腐花,石膏在这个时代现成采出来的,昨日就叫掌柜买来烧熟了。
  做好的豆腐花放入事先做好的木框中,木框中放着一块纱布,把凝结好的豆腐花倒入框中,四边的纱布再盖好,上面压上大小合适的木板,再放上一桶水在上面便可压出水份,形成豆腐。
  压出水份大概需要一两个时辰,所以最快也要到下午的时候才做出了豆腐。
  在等待的过程中,云若安又开始做酱油。
  先把大豆蒸熟,大约蒸两三三个时辰,再把豆子铺在竹篱上,然后放在室内发酵,发酵好了后,再入木桶中配制,桶中放入合适的食盐与清水,然后再把木桶封住,再放上三四个月就可以制成酱油,最后放入糖,再放太阳底下暴晒半个月即可酿成酱油。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下午等到豆腐一出,云若安便安排上。
  炒,煎,炸,各种花样菜品拈手即来。
  厨子们看得眼花缭乱,钦佩不已。
  这些菜刚端上,香味飘出了街道外面,此时正是饭点,还正值官员休浴之日,街上人特别多,许多人闻着味蜂拥而至。
  第65章 尝尝新菜品
  云若欢最近认识了一位世家公子于思晨,长得明眸晧齿、貌比潘安,在他当值巡城时,正好看到了他在小巷里被几位女子非礼,当时时他带着几个手下,正好经过,听到他求救,便打算走过去看看,几位女子一见是官兵然后笑嘻嘻地走了,走后还不忘给于思晨一个飞吻。
  站在原地的于思晨衣冠不整,脸上带着红韵,据他所说,几位姑娘是青楼女子,于思晨平时是有护卫的,不过临时叫护卫去买东西,刚好又叫几位女子抓住他落单的时刻前来非礼,只因于思晨长相太过俊美。
  于思晨确实长得貌美肤白,叫皇城不少的女子芳心暗许,只可惜于思晨虽平时风流,但意不在此,只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于思晨乃礼部尚书之子,但他从小不爱当官,也不爱读书,只爱经商,对算术之道很有天份,嘴巴也像父亲一样圆滑,只不过没用在正途上,这是他父亲对他的评语。
  只是父亲于智思想守旧,固执地认为当官才是正道,坚决不允许他经商,让他读书,这于思晨也是倔强,哪怕父亲不让他经商,他也绝不去当官,因此到现在二十有三了,还整天游手好闲,整日流连风流场所。
  于尚书也经常被这个逆子气得吐血三升,但又无可奈何。
  云若欢于是稀里糊涂地救下了这位于公子。
  于思晨便请他吃饭,当做谢意,一顿饭后,两人臭味相投,一来二去便称兄道弟了。
  这日于思晨听朋友说清风楼有新菜品,从未见过,味道超绝,于是又叫上云若欢一起去尝一尝。
  两人到清风楼时,座位已满,找不到位置,于思晨有些沮丧,要早知道人这么多早点来就好了。
  云若欢则安慰他:“没事,明天再来也行。”
  两人正打算出去随便找个地方吃饭,云若欢却看见云若安从后厨出来。
  云若安教完厨子们做豆腐的菜品后,听掌柜说外面人已满座,十分惊喜,于是打算亲自出来看一看。
  没想到却听到二哥叫自己,他寻着声音看过去,发现二哥身边还有个长相十分俊美的青年。
  云若安快步走过去:“二哥,你怎么在这?是来吃饭的吗?”
  云若欢点点头道:“这位是我朋友,刚刚放值,正想找个地方吃饭,听说这里有新菜品,便想过来尝尝,只不过这里人已经满了。”语气有些遗憾。
  云若安向于思晨行了个礼,于思晨回礼。
  云若安把掌柜叫来:“王掌柜,楼上厢间也满了吗?这是我二哥,你看能不能腾出个位置来。”
  王安回道:“大人,楼上的厢房也满了,实在抱歉,现在暂时空不出位置来,不过您如果不急的话稍等下,等下有客人走了,我第一时间给您安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