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云若安头上的是用水草做的,比较轻,他把方法都详细地告诉他们。
  终于在半个月后忙完了。
  剩下的只等结果了。
  等水稻成熟以后,这批水稻就可以当做秋季的种子,大量种植提高产能。
  然而就在做完水稻杂交后,一连半个月未下过一滴雨,地面开始干旱,许多农作物已经干旱死亡,这片水稻田因地靠河边,所以暂时还能靠人工浇水来维持稻子生长,但每日需要耗费许多人力挑水来浇灌,费时又费力。
  离河边近一点的还好,离河边远一点儿的地方,开始慢慢干枯。
  把农庄的众人都愁坏了。
  云若安自然也发现了,虽然试验做完了,但他时不时也会去田里看看情况,他也正在想办法。
  天气越来越干旱,农作物也枯死了许多,只有当初的梯田因为有存储水稍微好一点。
  而这压力给到了工部。
  朝堂之上。
  工部成了众矢之的,工部因前段时间风光了一阵,惹了多少人眼红,当初有多风光,如今就有多少人弹劾。
  第99章 解决干旱问题
  特别是向着柳家一派的官员,因为上个月柳派损失惨重,其中云若安没少起到关键作用,他们抓不到云若安把柄,如今一有机会就拿着李尚书出气,只差没指着李尚书的鼻子骂他没用了。
  李尚书压力是真的大啊,汗都不断从额头冒出来,加之天气又热,连官服都湿透了。
  但他目前是真的没有什么办法能解决干旱的问题。而且往年也有干旱,怎么不见这帮人着急?
  云若安不忍看上司被骂成狗样,于是站出来:“回皇上,臣有办法。”
  颜子瑞与颜子玉目光一下子移到他身上。
  随后百官的目光也移了过去。
  云若安夷然不惧。
  有些人则不相信他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毕竟干旱这个问题已经困了几百年,也没有人能解决。
  于是出言讽刺:“干旱这个问题已经存在无数年了,天下都没有人能想出办法,云侍郎才当官几天?能有什么好办法?”
  “就是,就是。”有的人在附和。
  “老夫又想起了十年前那一场大干旱啊,当时数月未下雨,无数农作物干枯而死,百姓饥荒连草都没得吃,饿死无数人,小一些的河流都干涸了,惨不忍睹啊!云侍郎还年轻,还是不要口出狂言为好,否则就是欺君之罪呀。”
  一位看起来头发半白的官员伤心地演说着。
  上来就扣云若安一顶欺君之罪的大帽子。
  云若安无语地看着他们这一群在这装腔作势的伪君子,人家皇帝都没说话呢,他们倒是先急了。
  李尚书悄悄地用眼神示意云若安退回去,让他来扛几波骂就是了,反正又不会掉块肉。
  这时候颜子瑞缓缓开口了。
  “哦?有什么办法爱卿说来听听。”
  听见皇上开口了,殿内终于安静下来。
  “启禀皇上,我们颜国从西到东、从南到东有青江、泾河两条大河流汇入东海,更有无数江河湖泊,水源充足,只不过这些水源目前没有工具运到地面上,或者是远一些没有河源的地方,导致不下雨,农作物就会容易干枯而死,我们只要用工具将水抽上来,再在地面开上渠道将水引流到干旱之地,便可解决问题。”
  云若安才刚停了一下,杠精又来了:“云侍郎说得轻巧,如何能把水抽上来?拿水桶吗?”那人轻蔑地笑了。
  然后旁边有一些官员也跟着笑。
  云若安翻白眼。
  颜子玉看不下去了,冷声开口:“在朝堂上的各位官员,你们大多都是经历过数次或无数次科考而得的官职,怎么才为官几年,就忘了当初读的四书五经,礼仪道德了?难道说你们当初的老师没有教过你们打断别人说话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情吗?”
  颜子玉顿了顿眼神微眯:“还是说你们的官职来得名不言顺?”
  颜子玉很少在朝堂上发表意见,大多数只是旁听,难得呛了这一番话,呛得某些人瞬间哑口无言,安静如鸡。
  同时也让一些人心中暗爽。
  颜子瑞都惊了一下,第一次见弟弟这么生气骂人,然后看着吃呛的官员内心舒爽,看吧,太过得意了,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看来朕以后也要小心一些,不能得罪云侍郎啊。
  云若安偷偷地朝颜子玉笑了一下以示夸奖,颜子玉看到了,手指微动。
  然后接着开口:“你们没有见过这种工具不表代没有,你们不知道那是因为你们乡巴佬,没见识,读书几十年也没见脑子更聪明一点。”云若安也不是好欺负的,有颜子玉兜着,云若安也丝毫不客气,张嘴就骂。
  虽然不知道乡巴佬是什么意思,但听得出来是骂人的话,某些官员听完涨得脸通红,上边有王爷盯着又不敢反驳,恨恨地低头不语。
  柳鸿都隐晦地看了他一眼,眼中眸光闪烁。
  颜子玉惊讶地看向云若安,嗯,他第一次见云若安骂人,好可爱,嘴角微微勾起。
  颜子瑞则无语地看着他俩,真不愧是夫夫。
  云若安从怀中取出一张设计图,交给小三子,图还没有画好,但已经完成了大半,本来打算完全画好了以后再拿出来的,现在被这么一搞,只能提前拿出来了,但也没关系了,总体能看得出来画的是什么,也能大致明白作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