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周管家哈哈一笑,“这倒是个办法。”
  顾尧拿到钱后,没有多停留,留了一篮子鸡蛋答谢周管家,竹筐里太多银钱,虽用装鸡蛋的稻草掩盖着,也不敢在镇上闲逛,就匆匆和戚莳驾着牛车回家了。
  回到家中,关紧大门和卧房门,顾尧把沉甸甸的竹筐放在桌子上,夫夫二人齐齐松了口气,相视而笑,这下子盖完房子也能有余钱了。
  戚莳把家里的银钱都拿了出来,箱柜里的盒子里的钱袋里有二百六十两,之前二百五十五两,戚莳又拿了家用的五两放了进去,凑了个整数。
  床褥下还有七两六钱的家用,加上今天挣的五百并五两,竟有七百多两的银子了。
  戚莳直乐,笑到合不拢嘴,顾尧调笑道:“我们家阿莳也是小富翁了呢。”
  戚莳微红了脸颊,七百多两在村里可以说是很有钱了,叫小富翁也不为过。
  顾尧把三个金元宝放进盒子里的钱袋里,又拿了六个十两的银锭子装在另一个钱袋里放里面,合上盒子,锁好,放进了箱柜最深处,道:“这三百六十两不动,剩下的用来盖房子。”
  “还有四百一十二两并七钱。”戚莳道。
  “四百两留着盖新房,剩下的留作家用。”顾尧开口道,“我身上的钱袋有些脏了,你还有新的钱袋吗?把四百两装好放箱柜里。”
  戚莳摇了摇头,“我的也旧了,之前就缝了五个,我记得做秋衣的时候剩了些布,我现在做,一会儿就能弄好。”
  戚莳说着就去找布料了,钱袋好缝,没一会儿戚莳就把新的大钱袋拿了过来,把四百两银子装好,放到了箱柜底下,剩下的一十二两并七钱也重新装好,放到了床褥下面。
  戚莳松了口气,笑道:“没想到能卖这么多钱。”
  顾尧道:“若不是直接去赵府,肯定是卖不了这么多的,能有三百两就很好了,赵夫人确实财大气粗,估计这五百两可能也就是他们的几顿饭钱。”
  “也不知她买这么多干嘛,我以为买个两条就很多了。”戚莳深深的感觉到了贫富差距。
  “做被子,送人都可,有钱人家的人情往来多的是用的着的地方。”顾尧之前和他养父一起生活,也算是见了些世面。
  戚莳心情平静了下来,暗暗想到,这钱也不多其实。
  第34章 银镯子
  昨儿被五百两银子整的夫夫二人紧张兮兮,竟忘了与那收红薯的掌事见面,商谈收红薯的事情。
  今儿一大早,顾尧把要卖的四石新米放板车上,驾着牛车去镇上卖粮顺便找找那掌事,家里的红薯太占地儿,还是早些卖了的好。
  如今家中银钱富余,顾尧这段时间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了下来,准备先把家里的事儿弄好,再上山打猎。
  无名镇最大的粮店名曰丰谷铺,据说是京城的贵人开的店铺,店里的伙计见人三分笑,不管来店的人身份如何,态度都很好,最重要的是价格童叟无欺,所以很多村民都爱来丰谷铺买粮卖粮。
  粮价和去年相比,倒是没有什么变化,四石粮食按十五文一斤的价格卖了出去,卖了七两二钱的银子。
  拿到银子,顾尧没有着急去找那掌事,驾着牛车晃悠悠来到首饰铺,准备给戚莳买双银手镯。
  首饰铺里人来人往,店里的伙计迎面热情道:“客官,要买什么首饰,我们这儿刚进了几款府城那边的样式,您瞅瞅?”
  伙计把顾尧引到柜台那边,指着那几款首饰道:“这些可受镇上的太太小姐们的欢迎了。”
  顾尧目光落在了一双雕刻着梅花的银手镯上,低声询问道:“这双手镯价钱几何?”
  “客官好眼光,这款卖的可火了,朴素中又不失典雅,一双的话要六两银子。”伙计边说边把手镯从柜台拿了出来,方便顾尧细细查看。
  顾尧还挺满意的,但秉着买东西就要还价的原则,还是开口道:“能否便宜些?”
  “这款手镯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一手雕刻的,给您报的已是最低价了,确实没法再低了,您若是喜欢,我和掌柜那边说下,看能不能送您点儿其他的东西。”伙计说完小心翼翼的看了眼顾尧,生怕今日的第一单生意插翅给跑了。
  “行,你帮我问下罢。”顾尧掂量了下这双手镯,分量确实可以,六两银子也能接受。
  最后伙计询问过掌柜的,附赠了他一支雕刻精美的桃木做的木钗,顾尧满意离去。
  在家里剥玉米,晒玉米的戚莳还不知道有一份他之前渴望过的礼物正在回来的路上,呵斥了一声在玉米上面打闹的大黑和大黄,瞅了眼天色,擦擦手准备做午饭。
  顾尧还没法吃辛辣的食物,戚莳从木桶里捞出一条鲤鱼,准备做鲤鱼豆腐汤给他喝。
  鲤鱼切块腌制后用猪油炸的透透的,熬出来的鱼汤白嫩似羊奶,再把豆腐放进去,滚一下就能出锅了。
  戚莳做好午饭没多久,顾尧就从镇上回来了,手里还掂着用油纸包裹好的四张酥油饼,戚莳刚走近就闻到了香味。
  “陈记的酥油饼?”戚莳眼睛一亮,顾尧夏时有买过一次,味道他记了好久,一闻到就馋了。
  “鼻子还挺灵。”顾尧轻笑,把手里的酥油饼递给他,顺便把怀里用红棉布包好的手镯也掏了出来。
  戚莳看到,不解询问道:“这是?”
  “打开看看。”顾尧有些期待道,不知自家小夫郎见到这礼物会不会哭鼻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