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戚莳轻笑道:“是的,阿尧前两天买回来的。”说着又帮齐羽和戚游倒了两杯茶水,“配着茶吃刚刚好。”
戚游道:“好了,四儿别忙活了,歇歇罢,我和你三哥么坐坐就走,晚点儿还要回戚家看下爹娘。”
齐羽道:“是啊,莳哥儿快坐下,我们聊会儿天儿,都是自家人,不用那么客气。”
戚莳点了点头,乖顺的坐在顾尧身边,和齐羽你一句我一句的聊了起来。
顾尧本就不爱说话,此时也没多言,坐在戚莳身边像个门神一样。xĺ
戚游瞟了好几眼顾尧,欲言又止,想和他说些什么又不知道说啥,轻咳了声儿,道:“刚刚是在做什么?”
顾尧闻言,轻声道:“准备做两盏灯笼。”
“哦哦,原来如此,我手工还不错,帮你一起做吧。”说着就起身往院子里走去,动动手总比干坐着要强些。
顾尧连忙起身,道:“会不会太麻烦三哥。”
“不麻烦,不麻烦,顺手的事儿。”戚游摆了摆手道。
“我俩也去瞧瞧,你三哥啊,现在就是一会儿不动手就手痒,如今家里里里外外都是他亲手做的物件儿。”齐羽笑道。
戚莳点了点头,他也许久没见过三哥了,如今瞧着比之前有生气了许多。
戚游帮着顾尧把竹条削好,编成稍扁的圆形,戚莳和齐羽把裁好的红布用浆糊仔细的粘在上面,底部粘了些黄色的粗线,做流苏,一盏简单的红灯笼就做好了。
有了戚游的帮忙,两盏大红灯笼并没有用多久就完成了,戚游还帮着弄了些小红灯笼,齐羽笑道:“这灯笼还真够小的,不过看着还挺好看的。”
戚莳点了点头,对戚游笑道:“三哥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戚游憨笑道:“做灯笼简单,这些小灯笼挂树上刚刚好。”
等做完灯笼,天色也不早了,戚游和齐羽准备告辞,戚莳挽留道:“三哥,三哥么,在家吃过饭再走吧,刚巧阿尧昨儿买了些羊肉,咱们炖羊肉吃。”
“不了,下次有时间再说罢,我和你三哥也就休沐五天,等过了节就要回镇上做工了,今儿得回戚家看看。”齐羽笑道。
戚游看了眼戚莳,也知自家娘亲待戚莳还不如陌生人,也没开口问他要不要一起回戚家,没得那样讨嫌的。
明儿就是中秋节了,不好再走亲戚,戚莳和顾尧也是没有想到戚游他俩会来,闻言忙道:“那你们等我下。”说完匆匆往厨房走去。
不一会儿,戚莳就拿了一篮子东西出来:“三哥,我和阿尧也没时间再过去你们那边了,这些东西你们拿着。”说完,戚莳把东西递给了戚游。
戚游推拒道:“不用不用,你们留着吃就好。”
顾尧适时开口道:“也没啥贵重物件儿,就是些吃食,阿莳一番心意,三哥就别再推辞了。”
齐羽笑道:“既如此,我和你三哥就收下了,改日有空记得来家看看。”
送走了戚游夫夫二人,顾尧和戚莳相视一笑:“也是没有想到三哥他们会过来。”
顾尧道:“明年我们早些去就好。”
既然戚游打算按着亲戚往来,也没作妖,之前待戚莳虽不太好,但也没落井下石,他倒是也不反对有这么一门亲戚。
戚莳闻言眼睛亮亮的,之前他就生怕顾尧会介意和戚家来往,现在看来,倒是对三哥没有什么意见的,笑道:“那我们赶紧把灯笼挂上去吧。”
大灯笼里面放了两根粗粗的蜡烛,等到天黑了点燃后,看着就会亮堂起来,戚莳本来是不舍得把蜡烛用到灯笼里的,太浪费,但顾尧道:“也就点今天一晚,两根蜡烛也没多少银钱。”
戚莳觉得顾尧有些飘了,但他不敢说,想着过节嘛,点就点了罢。
一轮圆月悬挂天边,戚莳晚上做了红烧鱼,炖羊肉,卤猪蹄,还有一道清灼河虾,配上一碗猪骨汤,一顿中秋晚宴就新鲜出炉了。
顾尧给戚莳也倒了杯米酒,举杯道:“阿莳,中秋快乐。”
戚莳举杯笑道:“阿尧也是。”
第37章 李癞子
深秋已至,戚莳最近在家里忙着做过冬的棉衣棉鞋,少有出门,顾尧也上山去了,一阵秋风吹过,颇有些冷清。
家里菜园子里的蔬菜被戚莳清理了出来,架豆角和西红柿的竹竿也都拔了出来,放进柴房等来年再用。
戚莳把菜地重新翻了一遍,种上了蒜头,萝卜白菜和芫荽,现在已经冒出了绿芽,算是秋日里园子里唯一的一抹绿色。
家里的田地也翻了一遍,旱地两亩种上了小麦,一亩打算半亩种红薯,半亩种玉米。
前段日子顾尧去找了一趟村长,不曾想那几亩旱田都被村里的李癞子家买走了,着实把顾尧惊讶了一番,“李癞子?买地?”怎么想都不能把这件事儿和他联系在一起。
村长对于顾尧的惊讶,非常理解,他当时听李癞子说要买地,还以为他在戏耍他这一村之长,不曾想还真掏出了银子,也被震惊到了原地,还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若说如今哪个村子都有那么几个人烦狗嫌的人,清水村李癞子就是那么个存在。
李癞子名叫李青,和李叔家还有那么点儿七拐八拐的亲戚在,李青是家里独子,也是李老汉的老来子,那可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