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顾尧买了二十斤棉花,花了二两银子,满满当当的装满了板车,驾着牛车晃晃悠悠的往家里赶去。
  顾尧刚进门,就听在院子里晒刚洗好的衣服的戚莳说道:“一早儿你刚走,云家那边来人把粮食拉走了。”
  顾尧卸下板车,如今大白学聪明了,板车刚离身,就自已慢悠悠的走去牛圈了,倒是省了顾尧的事儿了。
  闻言笑道:“倒是来得及时。”
  戚莳甩了甩刚洗好的衣服上的水,“听说他们过几日便要举家去京都了,云家在村里的宅子都要卖了,现在在村长家里说这事儿呢。”
  “哦?”顾尧闻言若有所思,云家的宅子盖的还行,够宽敞,离自家也不远,若是买下来,家里倒是可以把家禽养到那边去。
  “我过去看看。”顾尧把板车上的棉花搬进堂屋,出来说道。
  “你要买?”戚莳停下手中的活计,问道:“买来做什么?”
  顾尧笑道:“你不是之前就想多养些家禽牲畜吗?买回来就在那边养,那地儿也够宽敞。”
  戚莳心中微动,但养在那儿就得有人去看着才行,说道:“可是把家禽养在那儿,谁去看着啊?”难不成他们夫夫二人要分开住?那怎么行。
  顾尧笑了笑,“别担心,你还记得秋收来咱家帮忙的那个瘦子短工吗?”
  戚莳点了点头,十个人里,就他话最多,长得也是猴精猴精的样子,他想不记得都难。
  “秋收时,我才知道,他家里去年没人了,就他一人讨生活,若是买了云家的房子,可以雇他做长工,让他住那边,再放两只狗子去那边就行。”
  戚莳听到,心里有些难过,那么开朗健谈的一汉子,家里竟然只剩他一人了,也是够可怜的。
  闻言催道:“那你赶紧去。”
  顾尧笑了笑,刚卖完新米的银钱也没给戚莳了,洗了洗手,便出门往村长家走去。
  村长家里围了一圈儿的人,看着穿着棉绸的云家人,一个个羡慕的不行。
  “还是周叔有出息,你看看原是村里的泥腿子,如今家里也要搬到京都去了。”
  “可不是,周小子打小儿我瞅着就和别的小子不一样,一看就有出息。”一和云老汉年纪相仿的老汉笑道。
  “孙老头,你这就有些事后诸葛亮了,以前就你说云小子最多了,说什么数他命最不好,家里没人帮扶。”钱老汉撅了孙老汉一嘴。
  孙老汉脸皮够厚,哼道:“你听岔了,我说的定是就数周小子命最好了,村里谁人能比得过他。”
  众人哈哈一笑,这话如今听着倒是不假,有些妇人夫郎拉着云叔么笑谈,一个个的直往云叔么头上的玉簪上瞥,眼中的羡慕似要流出来。
  往时爱慕过周叔的婶子叔么,暗暗瞅了几眼周叔,看着比之前在村里还要丰神俊雅的年过四十的汉子,又看看身边身型佝偻,地里刨食的糙汉子,心中嫌弃的不行,也不知这云哥儿啥福气,嫁了个这么好的汉子,嫉妒坏了。
  村长喝了口云家送来的好茶,清了清嗓子,冲院子里的村里人道:“云家要举家去京都,村里的宅子要卖掉,一共三间泥瓦房,加上院子,一共二十两银子,你们有谁想买?”
  说实话,如今日子过得好,村里人要说拿不出这二十两银子的人家,有倒是也有,但不多,但家家户户在村里都有宅子住,倒也没人想买。
  家里儿子多的人家,村里都按人头发了宅基地了,有人家生儿子,就会去村长那边报备,村长便会划一块儿地出来给到那户人家,不大,但盖房子足够了。
  说实话,村里的房子还真没人想买,又不是砖瓦房,泥瓦房还不够吸引人。
  如今的朝代生产砖瓦的技术还不够娴熟,所以价格要贵些,若是盖的大些家里没有个百两银子,是起不来的。
  周叔见状,望了眼云叔么,小声道:“要不再便宜些?”
  云叔么刚要点头,便听到一声,“村长,我买。”
  众人一回头,只见是顾尧,颇有些意料之中的感觉。
  顾尧从人群里走进村长家的院子,冲周叔和云叔么微微一笑,道:“周叔,云叔么,你们家的院子我买了。”
  周叔笑道:“好好,需我带你去院子看看吗?”
  顾尧摇了摇头,“不用,周叔,之前路过时有见过。”
  周叔方才放心,村长笑道:“那就在我这儿先变更好,等月底了,我再统一送去官府备案。”
  村里的宅基地一般都是在村长这儿登记,村长每月去一次县衙,新登记的要和衙门备案,换新的宅基地的契书来。
  顾尧也没还价,直接拿了二十两银子来,交予周叔,村长喊他大儿子来在书册上登记好,等月底村长把新的契书拿来,这事儿就算是全完成了。
  “这顾小子买新房干啥?家里又没添人。”一夫郎不解道。
  “谁知道啊,有钱没地儿花了估计。”
  “那顾家那么大,就算是添人了,也够住的了。”
  众人纷纷点头,对于顾尧买新房这事儿,都觉得他是钱多烧的慌了。
  顾尧没在意旁人的目光,从村长家离开后,见天色还早,便去了那瘦汉子在的葛家村,早些把人雇来,也早些把云家那块儿给收拾出来。
  第97章 热火朝天干起来
  瘦汉子名叫葛华,顾尧刚说完来意,便迫不及待的点头道:“东家,我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