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端王轻哼一声:“看病哪还有嫌大夫多的。何况,你介绍的大夫也没在这里,孤的人可是立刻能叫来。”
高员外郎明显并不怵端王,只不卑不亢地回:“有本事的大夫事多,自然不是随叫随到。华大夫那边还有病人,我与他约了明日,他忙完也就过来了。”
一声“华大夫”出口,连端王都没立刻接话,可见这位大夫在京里应该名声很大。
姜闲一边仔细听着,一边有点诧异——感觉静宁长公主那边和端王之间关系不怎么样。不过,静宁的表弟敢于硬顶一个王,也能看得出来,长公主一方并不比端王弱势。
有了高员外郎的插手,最终姜德还是顶住了端王的压力。
端王后面的声音虽然有些不悦,但也没有到气愤的程度。大概也是看透了姜德,知道只要避开长公主的人,还是可以拿捏住他。
于是端王没有过多纠缠,起身离开。
他走之后,高员外郎也告辞离去。
姜闲趁着前方送客,带着云雁悄无声息地回小院。
高员外郎离开姜家后没有回家,而是径自去了长公主府。
他刚被领进花厅,荣家三人也进到厅中。
双方熟悉,静宁连招呼都省去了,直接问:“如何,见到姜闲了吗?”
事实上,在她的预想中,这其实就是招呼语——她完全没想过会见不到人。
但高员外郎摇了摇头:“说是一路车马疲劳,累得还起不来床。”
荣家三人都吃了一惊。
荣少锦回想一下前几日见到的姜闲,心中更是奇怪——虽然看着是有些体弱,但也不至于到累得起不来床的地步吧。
但,还有更让他们吃惊的。
高员外郎紧接着说:“也幸好是人没出来。刚才端王也去了姜家,直接说要见姜大公子。”
接着就把武敏吉去姜家的事仔细说了一遍,听得荣家三人纷纷皱起眉。
静宁冷哼一声:“陛下真是把武敏吉那小子宠得无法无天了!那日我请陛下赐婚,可是在他面前说的,他明明知道,还要横插一杠子!”
高员外郎轻叹口气:“表姊,你们还是赶紧下定,免得夜长梦多。端王那个脾气,经常行事不管不顾的。”
静宁却犹豫地看向荣少锦:“没见着人,我总担心泽华县那边的消息不准确……请了圣旨可就改不了人了,要是找来个不顺眼或者不省心的,大小也是个麻烦……”
荣长生提议:“刚才不是说介绍华大夫去诊病,不如这就让少锦走一趟,劳烦他老人家今晚去一回姜家。诊病总能见得到人。”
静宁:“这倒是个法子,他老人家看人也准……”
荣少锦却笑道:“不用麻烦华老,娘明日就去请旨吧。人我见过。”
荣长生和静宁又是一惊:“你见过?”
这事不方便当着高员外郎的面说,荣少锦只含糊道:“嗯,他进城的时候我碰巧见过,顺眼,瞧着脾气还挺好。”
静宁和荣长生对视一眼,见儿子都不反对,便点头:“行,明日我就进宫请旨。”
第7章 加速
姜家父子刚送完客,姜贵就迫不及待地拉住姜德,小声问:“爹,开阳侯那边什么下定?”
姜德还在想着刚才的不速之客端王,此时后怕得脸都在发白,反射回抓着小儿子:“长公主说要请赐婚圣旨,让我安心等着。可现在端王……”
姜贵听得心一跳,声音都不由得提高点:“赐婚?!”
不过姜德心乱着,没听出小儿子话音不对,只自顾自叹气:“唉,但愿高员外郎转告给她,她能尽快。赐婚固然好,但赶紧定下来最重要,可别节外生枝。”
姜贵的一句“就把姜闲送给端王好了,我去跟开阳侯成婚”差点冲口而出,最后险险按捺住,将他爹送回主院,才一边回自己院子一边细想。
前不久,他复生回来,原本想着这一世就念书科举,安安稳稳过日子。可老话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姜贵习惯了锦衣玉食,连书院的伙食都难以忍受,凭姜德给的钱又没法顿顿享受大酒楼。更别说他这么多年没有做学问写文章,想再捡回来,拿起书却是脑袋空空。
便是这时,他在书院里听到那则开阳侯要成婚的流言,才猛然想起上一世姜闲跟了开阳侯。尽管后来他偶然得知,“开阳侯对人一见钟情”纯粹是谎言,但直到他死前,姜闲得到独宠还是京中共识。
姜贵立刻起了心思——既然这样,不如自己截下这婚事!开阳侯是静宁长公主和襄侯的独子,哪怕地位比不上端王,家中财富也足够自己挥霍一世。以后他上报端王篡位,还能报仇血恨。
于是他立刻赶回家,路上还拼命回忆上一世隔得久远的记忆,总算琢磨出一个好法子。
可现在出现了变量。
姜贵记得上一世没有赐婚,真要赐了婚,端王也不会再来要姜闲。而且,上一世端王只是派门客过来,并没有亲自上门。怎么他才回到家,就出现这么多变量?难道是因为他复生引起的?
要放弃吗?
姜贵感觉心底的怒火在控制不住地往上蹿——他不甘心!凭什么,上一世是姜闲得着好,这一世还是姜闲!
现在还有希望,得赶紧行事!
姜贵心中几个念头闪过,猛一咬牙,加快脚步回到自己院子,叫出心腹小厮,细细吩附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