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又对陈甫也行一礼,才跟着云雁离开。
  一行人坐上马车,马车慢悠悠走起来。
  嬷嬷从帘缝中瞧着,确认出了姜家侧门,招手叫众绣娘挨近些,小声问:“刚才那个陈甫,你们有谁知道吗?”
  刚才几个绣娘配合默契,收拾时照嬷嬷的暗示拖时间。现在却是相互看看,纷纷摇头。
  只有一人仔细想了想,说:“上回我和东方家的小姐妹出门玩,见到过他,是今年的新科二甲进士,听说东方将军挺看好他。”
  就有人笑着八卦:“东方将军想招女婿啊,不过他们文人怕是不愿意哦。”
  嬷嬷伸手打断,皱眉道:“姜公子进京才几日,就交到能递帖拜访的朋友……”
  众绣娘都禁了声,相互看看。
  先前那人又说:“陈公子好像华泽人,和姜公子同乡,可能以前就认识。”
  这时,一名坐在车窗边的绣娘突然掀开窗帘一指:“郎君在那里。”
  众人都跟着看出去,果然见到骑在马上慢行的荣少锦。
  嬷嬷连忙滑开车厢滑窗,急声吩咐马夫:“停车停车,快快,过去拦下郎君!”
  *
  姜闲招呼陈甫坐定,让云雁上茶水点心,笑问:“陈兄前来是有事要说,还是闲着过来聊聊。”
  陈甫没有马上开口,看向姜闲的目光相当复杂,姜闲甚至能从其中明显地看出惊讶、不忿、难过、婉惜、无奈、同情。
  姜闲笑笑,自然已经猜到他的来意,主动提起:“陈兄是知道我的婚事了吧。”
  陈甫最终只能一叹:“什么时候办?”
  姜闲:“还有九日。陈兄日后若是不方便相见,那今日大概就是我们最后一次单独见面。”
  陈甫拧着眉:“没有一点转圜的余地了吗?”
  姜闲:“今日上午,家父已经到衙门办好婚书。”
  说完,反倒劝陈甫说:“陈兄不用这般模样。我和你不同,本来也没什么远大志向,能和家母安安稳稳过一生,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以长公主府的家底,我在那里应当能比在这里过得好很多。”
  陈甫眼中的悲伤更浓一分。
  姜闲失笑地摇摇头,提议道:“陈兄今日若不赶时间,不如我们手谈几局?日后怕是没再有这种机会。”
  陈甫收敛几分心绪,点头应好。
  姜闲就让云雁拿出棋秤,双方各自执棋。
  刚走没几步,刘山再次进来禀:“郎君,开阳侯来了。”
  正好轮到陈甫下,他手中棋子在棋秤上敲了一下,才落稳。
  姜闲一边接着落子一边回:“请他进来。”
  刘山退出去,陈甫才抬头看来:“我是不是该告辞……”
  姜闲:“你若是不介意就先等等,看看他是什么事。若是觉得不自在,我让云雁领你绕出去。”
  陈甫有些愣。原本他手都已经放在扶手,听见这话,就没起身。
  荣少锦很快进来,对姜闲点下头,目光就落到陈甫身上:“我刚听刘山说了,陈翰林。”
  陈甫起身作揖:“开阳侯。”
  荣少锦抱个拳,随后拖张椅子坐到姜闲身旁,和他一同看棋秤。
  姜闲侧头看他:“你会吗?”
  荣少锦摇头:“不怎么会,你们下。”
  姜闲看一眼陈甫的面色,又问:“有事?”
  荣少锦一笑:“也不算正经有事。刚才田钦——就是我一个朋友,泽恩侯的五公子。陈翰林应该知道?”
  陈甫无言点头。
  荣少锦续道:“过几日在舞魁大赛,田钦包了艘画舫,约我们一同去看热闹。你有空吗?”
  姜闲:“好,我没事。”
  荣少锦:“那我到时过来接你。”
  说完,又看向陈甫:“陈翰林在这里,我本是诚心想邀你一起。不过你大概不想和我们这帮子人挨边,对外会风评不好,我就不开这个口,免得你难做。”
  陈甫连忙拱手:“感谢开阳侯体谅。”
  荣少锦道声“好说”,再敲敲棋秤:“你们继续,不用在意我。”
  姜闲便掂起棋子,落下一颗。
  陈甫思考的时间长一点,两人你来我往落下几颗子。
  荣少锦看过一会儿,目光开始无聊地四下扫,找话题似地问:“陈翰林也是华泽的啊。”
  陈甫:“是,我与姜兄是同乡。”
  姜闲听得心下有点好笑,开始寻思起找个什么借口好让荣少锦离开。
  却只陈甫问:“我来京城时间不长,不太懂京中规矩。开阳侯与姜兄的婚事,我该送多少礼金合适?姜兄在京里只有我一个朋友,到时可不能丢了姜兄的面子。”
  姜闲诧异地看向他,还发现旁边的荣少锦同样现出惊讶神色。
  荣少锦:“婚礼你要来?”
  陈甫不卑不亢:“两位总不会吝于给我一张喜帖吧。”
  姜闲不由得和荣少锦对视一眼。
  荣少锦甚至忍不住提醒:“你可是在翰林院。”
  翰林院虽是最清水的衙门,但也是最清高的衙门。
  哪怕陈甫现在只是在里面学习,可一旦和荣少锦这种娶男妻的纨绔有交集,更别说他还是那个男妻的同乡,几乎都可以预见被同僚孤立的未来。
  陈甫却是无所谓地一笑:“姜兄以前帮我良多,如今办喜事,我怎能不到场。”
  荣少锦深深看他一眼,抬手拿过茶杯,扬唇笑道:“礼金这种东西没个定数,你按着心意给就好。在我家里办婚宴,我看谁敢给姜闲朋友脸色。或者,你干脆送幅字吧,也挺好,别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