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兴乐帝不由得伸手接了桃子,目光却是一直落在神女脸上。
神女带着淡笑,施施然转身,仪态万千地走回屏风后。
宦官们合上屏风,天星将军再喊:“恭送神女——”
屏风上的人影就渐渐淡化,很快消失,一直弥漫的白烟也散开了。
天星将军转向兴乐帝:“臣幸不辱命。”
兴乐帝看看手中的仙桃,好奇地问:“神女真回天宫了?”
武敏吉再命宦官打开屏风,里面又是一空。随后他一摆手,两名宦官就将屏风抬了下去,天星将军也跟着退走。
兴乐帝摩挲着手中仙桃,笑着给武敏吉赏了许多好东西。
武敏吉走回座,落座之时,小声对兴乐帝道:“陛下吃了神女的仙桃,便是与神女结下缘。有缘,自会有相见之时。”
兴乐帝眼中顿时一亮,含笑点点头。
两边座位隔着点距离,武敏吉再小声,皇子们这一排都能听见。
荣少锦忍不住轻轻咂下舌。
姜闲不着痕迹地扫一眼兴乐帝的面色,心中暗想——不知道他最后制的那批“登仙极乐丹”,是不是都被武敏吉包下了。
第43章 预兆
兴乐帝的寿诞过得隆重又热闹。
到天色暗下,还放起了漂亮的烟花,据说正是武敏吉请匠人新研究的样式。
姜闲和荣少锦相互挨靠着,仰头望着空中盛开的一朵朵灿烂光花。
荣少锦侧头看看姜闲,见姜闲唇含着笑,凑在他耳旁小声说:“等你过生辰,我也请匠人来给你放。”
姜闲一愣,回头看他,见他不似说笑,就也小声回:“不用了,在府里放太招摇。我生辰离过年不远,等到元宵节又能看到。”
荣少锦没说什么,只趁着旁人都在望天上,快速在姜闲脸上亲一下:“快多看两眼,武敏吉的便宜不赚白不赚。”
姜闲失笑,又转回头看烟花。
烟花落尽,寿宴也就到了尾声。
众官员再次向兴乐帝道贺,兴乐帝也高兴地说几句君臣同乐的喜气话。
就在这时,突然有名宦官急跑过来,凑到吕宦官耳边说了句话。
吕宦官一愣,随即又和兴乐帝低声说了两句。
兴乐帝惊讶道:“竟有这等奇事?”
他没压低音量,这话近处的后妃、皇子、大臣都听得清楚。
赵德妃先忍不住问:“陛下,什么奇事?”
吕宦官看兴乐帝神色,接话道:“放在御花园里的那块玉碑,在发光。”
众人顿时都面露惊奇。
兴乐帝起了身:“走,去看看。”
他打头,所有人纷纷站起,跟着走去。
玉碑就立在御花园里,离开宴之处不多远。
姜闲和荣少锦见到时都吃了一惊。
远看过去,整块碑都在发出柔和的白光,很有神圣之感。
还有一个令人惊奇的地方——玉碑是立在湖中央的一块大石上,四周和岸边完全没有相接的地方。
荣少锦也是刚知道玉碑立在这种地方,忍不住嘀咕一句:“这谁想出来的。”
立于湖边的众人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叹之声。
赵德妃率先向兴乐帝行个礼:“陛下,这一定是上天在为您贺寿!陛下定能福寿永昌、兴乐亘久!”
她起了先,众人也都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吉祥话。
兴乐帝龙心大悦,命人速去备船,要带群臣过去细看那块碑。
荣少锦和姜闲和皇子们一条船,划近过去看得更清楚些,不过也瞧不出玉碑为何突然发光,看上去无甚异常。
姜闲面上没动声色,心下却是打了个突——他记起来,那次审问姜贵,姜贵提到过“上一世”里玉碑发光的奇事。
这阵光直亮了半个时辰,方才渐渐淡下去。
寿宴也就在这种吉祥喜庆的气氛中结束。
*
回长公主府路上,荣少锦都不由得感慨一句:“武敏吉那家伙,花招可真多。”
两人回到院中,花清和云雁迎出来。
云雁递给姜闲一封信:“夫人的信。”
姜闲一边接过一边问:“哪边人送来的?”
却是花清回道:“郎君派去华泽的人回来了,说是事情已经办妥。”
姜闲立刻拆信,同时迫不及待往屋里走。
荣少锦吩咐花清:“去把人叫过来。”
姜闲快速将信看完,不过母亲在信中只说一切顺利,自己也一切安好,叮嘱他好好和开阳侯过日子。
等到被派往华泽那人来了,两人才听他讲了一遍经过。
和离文书办得很顺利,华泽县令问都没问就给办了。
姜闲又细细问过母亲的情况,才放下心来。
荣少锦便让花清带人备水。他们吃宴回来,身上免不了沾上些酒味和旁人的香料味。
姜闲再看了一次母亲的信,目光凝视着上面的字,拿信的手不自觉地越捏越紧。
最后,他做了个决定。
两人洗过澡躺上床,屋里还留着一支烛火,虽然不亮,却也能看清彼此。
姜闲仔细听听,确定外面没有了动静,才坐起身披上衣。
荣少锦诧异地抬头,见他一副要说事的样子,也跟着坐起,还把被子往姜闲身上盖:“怎么了,有什么事不能躺着说,还要坐起来。”
姜闲拥着被,压着声音说:“你还记不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那日,是在一间小庙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