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孙渠鹤没心情赏什么灯,自己带玄鸦跑去客栈屋顶上赏月去了。桑岱则上赶着要凑热闹,急急忙忙拎了那把命根子似的祖传佩剑,迫不及待地跟上来。
顾年遐似乎是头一回逛人间的灯会,满眼都是五光十色的花灯,如何也看不够。他拉着晏伽在人群里乱跑,笑声淹没在周围的喧闹之中,但手指始终紧握着对方,时不时还要回头看一眼。
“年年,慢点。”晏伽低声叫他,“过来,带你去湖边看荷花灯。”
顾年遐兴致勃勃道:“走吧!”
晏伽回头去找桑岱,却发现这人早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奈何顾年遐又急着拉他走,只得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往湖边走去。
湖岸连着行船的河道,水流自西往东,在此湖中稍作周转,夹岸是合抱粗的垂柳,此时也挂满了竹笼纸灯。前来放花灯的人并不少,大多是一家几口或恩爱情人,湖中三四游船上悬着荷花彩灯,隐隐约约的女子放歌声飘至岸边,婉转如铃。
顾年遐站在岸边,陶醉地听了半天才想起转身去找晏伽,却见对方手中提着两盏荷花灯朝他走过来,面纱被湖风撩起,脸上挂着浅淡笑意,湖灯一映,恍若世中散仙,看得他有些微微出神。
“怎么,我好看?”晏伽走到顾年遐面前,伸手拢拢他的头发,“耳朵竖起来了。”
顾年遐急忙去捂自己的耳朵,却发现好端端的根本没有现出原形,不由得恼怒:“胡说,没有看你。”
“不看我,那你看谁?”晏伽低头,与他碰碰鼻尖,“谁比我好看,把你勾去了?”
顾年遐耳尖染上了红,好在夜色晦暗,背光也看不出什么,“就不看你,你爱欺负人。”
晏伽笑着将花灯递进他手中,指了指湖面:“我们去放一盏。”
两人走到湖边,顺着草丛蹲下来,晏伽指尖一捻,两盏荷花灯的灯芯便腾起了火苗。顾年遐双眼中倒映着忽明忽灭的火星,小心翼翼地拿手护着一盏,慢慢推进河里。
他放完灯,扭头期待地望着晏伽:“你也快放,我们的要放在一起。”
“为什么?”晏伽随手将花灯放进水中,看着两盏灯一前一后地漂远。
顾年遐低下头,很小声地说:“方才我听那边的夫妻说,花灯放在一起流走,这辈子就永远在一起。”
晏伽捏捏小狼耳朵,与他耳语道:“不用花灯,也一样的。”
说罢,他听见顾年遐低笑了两声,再低头趁着湖灯的光去瞧时,却发现顾年遐不知何时已经涌出了两行眼泪,满面皆是晶莹,双眼怔怔望着花灯消失的方向。
“你哭什么?”晏伽一愣。
顾年遐如梦初醒一般抬头,与他对视着,后知后觉地抹了把脸:“我没有哭……这是什么?”
手背上一片潮湿,分明是他自己流出的泪。顾年遐茫然看着满手的泪痕,不知所措——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哭,此时才觉出一股莫名的悲痛涌过心底,那是他很不喜欢的感觉。
“年年?”晏伽抬起他的脸,“怎么了?”
顾年遐站起来,半晌才摇摇头:“我不知道,晏伽,我们回去吧。”
第95章 欢喜
孙渠鹤坐在屋瓦上,仰头百无聊赖地看着着天边将圆未圆的月亮,手中石子抛了几下,又丢出去。
她放眼望向眼前的万家灯火,觉得东湖城自她小时候就时常这样热闹,不过从母亲去世那一年起,原本便古板严厉的父亲脾气越发古怪,整日埋头剑法,对她的训诫也一日严苛过一日,只为了百年来整个家族魂牵梦萦的那一剑——那据说是开宗立派的孙氏先祖曾斩出过的一剑,剑芒刺破苍穹,天光倾泻而下,仿若神境,此乃仙道对飞升、长生的追求之肇始。
只是从那以后,再也无人达到那一剑的境界,家门辉煌不再,自然不会甘心。
身后哗啦一声,有人跳上了屋顶,玄鸦被惊得蹦了两下。孙渠鹤回头一看,是晏伽和顾年遐回来了,显然玩得很尽兴,一人还拿了一盏花灯。
“这不是往水里放的吗,拿回来做什么?”孙渠鹤问道。
晏伽递给她一盏,说:“顺手给你们带回来的,桑岱人呢?”
孙渠鹤一愣:“没跟你们在一起?”
几人面面相觑:“没有。”
“他是不是玩疯了?”晏伽坐下来,将原本带给桑岱的那一盏灯放到旁边,“我进传音灵阵里问问吧。”
他调动灵识展开阵法,叫了半天却不见桑岱应答,正疑惑着,就看到院外走来一人,垂着头没精打采,正是桑岱那厮。
桑岱抬头瞅见了几人,叹了口气,轻功跃上屋顶,也一屁股坐下去,托腮望着月亮,满面愁云惨淡。
“你挨人家打了?”晏伽诧异道。
桑岱忽然就变得很忧伤,扭过脸看了看他,还是叹气。
顾年遐:“我懂了,他漏气了。”
晏伽拍拍他:“你不太懂。”
就这样,桑岱和孙渠鹤坐在两边,叹息声此起彼伏,听得晏伽不由得回想起自己的人生悲惨、颠沛流离,一时间悲从心头来,也长叹一声。
“你们都怎么了?”顾年遐平白无故听了一耳朵叹气声,觉得很奇怪,“刚才不还好好的吗?”
晏伽将另一盏花灯丢给桑岱,说:“走了年年,不陪他们在这儿伤春悲秋,我们回去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