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副将们的话,让太子的心更是凉了大半。
  筹谋那么多年,他一直以为自己的敌手是三弟,没想到最后给他重重一击的却是父皇,他现在一闭眼,满脑子都是家人们被屠杀的场景。
  尽管没有见到,但想象的场面可比实际更可怕。
  心力交瘁,胡子拉碴,几天前还是代君出征的荣耀之身,现在却成了丧家之犬,有那么一瞬间,他心里的蓄着的那股力都散开了,可他能倒下,身后跟着的副将们可不想倒下。
  他们的家人同样在清洗的名单之中,想也知道再无回头之路了。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了王都。
  反正他们现在手里还握有十几万的大军,这些人若是许以重利,将会是他们的一大利器!
  于是就有了副将们撺掇太子划城而治,公开与南唐皇帝对峙的的说法。
  此事原本还在商量中,但不知为何外头消息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这里头当然少不了裴子谡和方桀的手笔。
  既然都被推到这份上了,那南唐太子也就不管了,直接召集幕僚就写了一封“告天下书”,里头清清楚楚的将南唐皇帝是如何弑父杀弟,如今又残害子孙的事情给描述了淋漓尽致。
  不仅在南唐境内广为宣传,就连周边的国家,诸如大绥也收到了这消息,一时间之间,南唐内忧外患不断。
  原本还想要殊死抵抗的城主们,看到了皇帝和太子内斗到如此地步,压根就不管他们的死活,这还有什么好打的,干脆开城门直接投降算了。
  有一就有二,因此斐城之后,裴家军势如破竹,不过十一日就打到了翁城下,看着驻扎在不远处黑压压的大绥军队,南唐太子也是真的怕了。
  要让他与父皇斗,与臣子斗,他豁得出去,可要与裴家军打,他心里多少是有些放怵了,所以第二封“告天下书”又快速的发布了出去,大意就是广招天下贤明之士,若有能解翁城之困的,待退了大绥军队后,即刻册封为丞相,亦或者护国大将军,子孙代享荫封!
  这样的消息传出去,果然有能士自四面八方涌来。
  一时间,似乎还震慑住了裴家军,因此,见他们后退十里后,太子心中的那块大石稍稍落了落。
  这一日,就在城主府内接待来自各地的谋士武将们,一个个的自诩不凡,有的上来就信口开河,夸夸其他,有的则是指点江山,献计献策,但没有一个人的话打动太子。
  正当他郁闷苦恼之际,倒是来了个清风道骨的仙人,说是此前乃是在浔城山上修道之人,听闻大绥军队攻破了浔城后,这才下山来的。
  此人看上去,年逾五十,但通身都透着一股不理尘世喧嚣之感。
  他上前来,倒是吸引了太子的注意力,紧接着就听到他淡定从容的分析说道。
  “我有一虑,如今内有陛下牵制,外有大绥发难,太子殿下是打算先顾哪头?”
  先顾哪头?太子若是能想得出来也就不会召集这些人来了,于是哧鼻一声,连话都懒得多说,就想示意底下人将此道士给轰出去,结果那人却不为惧,依旧淡定的说道。
  “贫道说完话,即刻就走,不必劳烦诸位。”
  或许是他的镇定让那些原本想出手的士兵们也停了脚步,继而就听到他开口说道。
  “古语有云,攘外必先安内,翁城之地势,易守难攻,且大绥军队连月征战,到此时,即便军心高涨,也需休养生息一段日子才能发起攻击了,否则不至于会退军十里,就是这个天赐的关口,让太子殿下有了可乘之机,倘若能折返回朝,一举夺下王都,到时候,即便是翁城失守,您也会有回旋之地。”
  第249章 大战前射杀杨将军
  “否则……若是此刻与大绥军队殊死搏斗,无论输赢,王都内的陛下都会是一柄利剑,届时刺破战损严重的太子之部队,就轻而易举了!”
  道士的话倒是给太子挑明了头。
  大绥军队又不是他一人该对付,王都内人人有份,凭什么他在前线挡着,还给足了王都的人找准时机对付自己。
  与其这样,不如舍了一个翁城,让他回手去收拾了王都内的一切,到时候号令起南唐其他诸部,才有更多可胜算的机会。
  于是想法有了,这动作上自然是快。
  前一秒还觉得这是个碍眼的道士,下一秒就咧嘴笑迎称呼其为“国师”,态度变化之快,让太子身边的那几个副将都觉得有些佩服。
  “国师此言有理,只是王都守卫逾四十万,本太子手里目前只有二十万,对敌之下,恐忧艰难,还请国师指点条明路才是!”
  “现在只有二十万,不代表一直都只有二十万,此去王都,还有好几座城池不是吗?若是一路招兵买马的过去,到时候未见得会比王都的守军少,这是其一。”
  “其二,王都的守军大多没经历过战争,说起来也就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但各城池经过操练的将士们就不一样了,他们可是随时准备要上战场的,因此无论是能力还是心智都要厉害的多,到时候即便人数上还少了些,也无需焦虑了,不是吗?”
  听了道士的话,太子和副将们也觉得甚对!
  “行,此刻就放出招兵买马的消息去,倘若是愿意投了本太子的忠义之军,军饷按照三倍发放!”
  “是,殿下。”
  还是那句话,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海棠书屋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