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太宗帝又转头对孙思邈严肃道,“孙道长,我一直派人寻访名医,四年多来,我只寻得你一个,坊间人人传言,孙道长‘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我也甚为敬服孙道长这点,但今日,我想斗胆请问孙道长,所谓精勤不倦,若只诊断了一次,就对这病症说无能为力,可配得上精勤不倦?所以,无能为力的话你先收回去,我不信,乾儿这辈子都不能走路了!”
  承乾一呆。愣愣的看着太宗帝。
  父皇……
  而孙思邈也定神看向太宗帝,见太宗帝神情甚为平静,可平静中却有一种无形的坚毅,心头不由讶异,皇上的意念如此坚定?便微微点头,道,“贫道会记下殿下的这个病症,若陛下信得过贫道,给贫道五年时间吧。五年后,不管有没有方法,贫道都会前来回复陛下。”
  太宗帝这才微微一笑,心头有些松了口气,“如此,就麻烦孙道长了。”
  承乾回过神,轻声开口,“孙道长,承乾想麻烦道长一件事。”
  孙思邈转头,看向一脸浅笑望着自己的承乾。恭敬作礼道,“殿下客气了。”
  “我想麻烦道长为父皇母后诊脉。”
  ************
  长孙皇后从甘露殿出来,慢慢的走回立政殿,想着刚刚承乾一脸无奈的模样,不由好笑。
  本来和长乐豫章说着高阳的事情,却没想皇上来了旨意,到了甘露殿,才知道,皇上终于找到了民间传说的神医孙思邈。
  只是,可惜,承乾的脚却还是不能治愈吗?
  虽然说五年……
  但长孙心里却不抱任何希望,正愁闷间,承乾却闹着说要让孙思邈给自己和皇上看病。
  本想拒绝,但见承乾眉眼间的担心,心头又软了,这孩子总是那么孝顺……
  没想到,这一诊治,也还真的看出毛病了。
  气疾吗?
  长孙皇后淡淡一笑,那又如何?只是……,摸摸肚子,会对孩子有影响吗?长孙皇后微微颦眉。
  回到立政殿时,已经接近黄昏了。
  刚进立政殿,就听哭泣声,不由快走几步,那孩子醒了吗?
  转进寝殿,就听长乐和豫章无奈的声音,“好啦,乖啊,不哭啊。高阳是好孩子,不哭哦。”
  “呜呜……我要娘亲,呜呜,我要娘亲……”糯糯的声音喘着哭喊道,明明没有什么力气了,却是竭尽力气哭喊。
  长孙皇后急忙走进,一边高声唤道,“娘亲来了!”一边走向正坐在床上哇哇大哭的小女童。
  小女童不哭了,却睁得大大的眼睛,看向长孙皇后,“娘亲?”
  长孙皇后柔婉一笑,摸摸小女童的头,慈爱道,“是啊。娘亲只是出门了几天,高阳怎么就不懂事了?”
  小女童很茫然,定定的看着长孙皇后好一会,才忽然扑进长孙皇后怀里,嗅了嗅,然后,嘴一咧,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呜哇……娘亲坏人,高阳好怕好怕!晚上黑黑的!高阳好怕好怕!”
  长孙心一酸,不由搂紧小女童,心头暗暗责怪自己,是自己糊涂,高阳娘亲过世都两个多月了,自己不该疏忽安排,让高阳一个人待在那种地方……
  哄拍着怀里的高阳,又不由想起刚刚承乾非要送自己出来时说的话——
  “母后,请母后千万重视自己。”
  “乾儿,母后自己会好好照顾自己的,你呀!顾好你自己就行了。”
  “母后……儿子和长乐,豫章,还有青雀,都不能没有母后……”
  是啊,没有自己……,抬头看向围坐在自己身边戳着高阳脸蛋嬉笑的长乐和豫章,长孙皇后心里沉甸甸的,没有自己……承乾,长乐,豫章,青雀,还有自己肚子里的孩子……该怎么办?
  *********
  承乾坐在软垫上,虽然眼前摆着宣纸砚墨什么的,手中抓着笔,可他坐了差不多半柱香的时间了,却一字也写不下去。
  为什么?
  因为这里是甘露殿,不是起晖殿啊。
  他坐在这儿真的很不自在啊。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最最重要的原因是,父皇生气了。而且,是因为他。
  忍不住抬头看向不远处认真批阅奏折的太宗帝。
  承乾张了张嘴,却又默默的把到嘴的话吞了回去。
  想起在送母后离开甘露殿,顺势也想溜的时候,父皇笑容爽朗的出现了,很是轻松的抱起他,对母后说道,“乾儿晚上就留在甘露殿陪朕一起用膳好了。观音婢,回去的时候小心点。”
  而母后看了他一眼,眼里又出现笑意,微微点头后,竟转身就这么走了??
  而他只能乖乖的被父皇抱回了甘露殿,被安置在李福公公不知何时安排好的位子上,前面的桌案已经摆好了笔墨砚台。
  “父皇?”他不解。
  “乾儿可知错?”父皇神情很平淡。
  “啊?”他迷惑了。
  “那就等你什么时候知道错了再说吧。”父皇说罢,就转身回御案前继续批阅奏折了。
  可他真的不知道自己错在哪了?承乾心头十分无语,忍不住摸了摸脸上已经涂了孙思邈留下的什么效果非常好的膏药。难道是这伤?可这只是一点小伤而已……
  作者有话要说: ps:一点小资料(关于药王孙思邈大人滴,某树很喜欢孙思邈啊。)
  孙思邈,出生于西魏时代,生于581年,而卒于682年,是个百岁老人。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享年一百四十一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