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山上山,白山抱千翠;水中水,黑水拥万红!
  “我们走!”包拯突然拉起公孙策起身说道。说罢,就拉着公孙策冲出了房门。
  “哎!包大哥,公孙大哥,你们要去哪啊?等等我!”展昭一愣,随即一边喊着一边追了出去。
  冲到前堂,八贤王正和一个将领模样的人喝茶。
  八贤王有些意外的看向有些急切的包拯和公孙策,“可是有了线索了?”
  “王爷!我们要去侉依族的领地!”
  “侉依族?”八贤王一愣,随即皱眉,“那是庐州城外唯一的异族,人数不超过一千。怎么?这案子和侉依族有关?”
  “王爷知道侉依族?”公孙策很意外。
  八贤王微微一笑,“侉依族也是我大宋百姓,我如何不知?”
  包拯沉声道,“王爷!事情紧急!我们边走边说,好吗?”
  八贤王微微点头,随即转身对身后的长相粗犷的将领模样的人说道,“刘将军,我们一起去吧,或许,我们也能找到一些木都统的消息。”
  听到木都统,公孙策颇有些惊讶的看向那将领,木都统来了??
  八贤王见公孙策一脸惊讶,便说道,“木都统前阵子来了庐州,但驻扎在庐州城外,并没有进城,不知为何,突然失了消息。这是刘副将,听说本王来庐州,便来告知。”
  包拯只是微微点头,并没有怎么问话,公孙策却是心头渐渐明了,那木都统悄然前来,定是为了侉依族的宝藏!
  几人来到庐州郊外,顺着从庐州府衙拿出来的地图,一路寻去。
  路上,包拯简单的说了案件的事情,八贤王听罢,皱紧双眉,“那么看来,本王和庞太师都被人利用了!”
  庞太师?公孙策顿下脚步,转身问道,“王爷,莫非庞太师也收到这样的一封信?”
  八贤王轻轻一叹,“不然,你以为王松为何会来到庐州?”
  王松是庞太师的人?公孙策一震。
  “本王听说王松来了庐州,之前就觉得有些奇怪,那王松才能浅薄,为人高傲刻薄,庐州之前发生的案子让圣上对庐州甚为重视,此刻绝不该派那王松前来庐州才对,但庞太师却是力排众议,将王松推上了庐州府尹的位子。本王又因有事错过了这事,只得让那王松前来,但心里也觉得奇怪,本来对庐州的处置,庞太师是和本王意见一致的,却不知为何在这个事情上,庞太师非得要王松前来不可?待本王收了这封信,看到信笺上写的庐州二字,本王微微有些感觉,这王松之事莫非和这封信有关?本王出于试探,将信给那庞太师一看,那庞太师见了,也拿出了一封信,赫然和本王的一模一样!本王和庞太师都觉得不对劲了,因为公务繁忙,庞太师不能前来,本王便连夜赶来了。”八贤王皱眉说道。
  几人听罢,都很是困惑,而包拯却是在听罢后,便举步而走,公孙策忙转身跟了上去,包拯在公孙策跟上来后,便加快步伐,朝那山里走去。八贤王看着那二人的背影,特别是看到包拯在公孙策跟上后加快步伐……八贤王的嘴角微微一勾。
  进了山里,跟着地图的标识饶了几圈后,终于找到那侉依族的驻地。
  第31章 血祭坛(14)
  包拯站在驻地里,看着四周的残破的房子,被火烧得黑漆漆的横梁四处倒卧着,怔然了。他心里有预感,这侉依族的情况不容乐观,但却没想到会是如今这般模样,如今一见,心头震惊了。这侉依族……难道已经全灭了吗?包拯蹲下,手轻轻触碰那被烧焦的倒下的横梁,看这样子……最迟也已经十年了吧?
  眼前这般景象公孙策不是第一次见到,如今再见,心头还是难掩悲凉,慢慢的看向左边,那倒卧的横梁下是被鞭打致死后烧掉的尸首,如今……只剩下被横梁压碎的骨头了吧。
  而八贤王似乎呆怔住了,看着这驻地明显就是被烧杀抢掠后的凄凉景象,神情凝重了起来。
  展昭这时上前了一步,站在正盯着横梁看的一脸公孙策,小声问道,“公孙大哥,这里就是那侉依族的驻地吗?”
  公孙策回过神,轻轻点头,举步走向那横梁,蹲了下来,小心的捡起被压在横梁下只露出一小截的绣布。
  展昭这时也跟了过来,蹲下一看,惊呼,“这是那祭坛上的图样哎。”
  包拯闻声,转身走了过来,接过公孙策递过来的绣布,仔细翻看了一下,沉声道,“这就是侉依族的图纹。”
  “包拯,你能看出这是怎么回事吗?”八贤王走了过来,看见那横梁下的骨头,皱眉问道。
  包拯没有回话,沉默的蹲了下来,捡起一节骨头细细看着,又起身走到一边,仔细的看着一边的骨架,半晌,才起身,声音有些低沉,语气里压抑着怒气,“很简单,先是行刑后毁尸灭迹!”
  跟着八贤王一起来的刘副统领,此时出声问道,“你怎么这般肯定?”
  公孙策指着那骨架轻声开口说道,“那骨架有个洞,应该是被锋利的物什刺穿而过,这么明显的痕迹……”
  包拯低沉的声音里有些压抑,“那些骨架你们可以看,没有半点挣扎的痕迹,而且在骨架身下还有绳索烧毁后的灰烬,明显是被人绑住,活活烧死……”
  听罢公孙策和包拯的解说,那刘副统领忍不住皱起眉头,“什么人又是为了什么原因要将他们灭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