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云裳看了一眼,确实都是庄子里不能自给自足的东西。
她调侃道:“还是咱们碧玉管家想的周到。”
碧玉自信一笑:“婢子也不能白拿管家的月银不是。”
魏云裳笑着将单子分成两份发给以老李为首的两个车夫,和以老五为首的四个护卫,让他们分头行动,抓紧时间将东西都买回来。
老五拿到单子便面露为难:“夫人,我们几个都对京城不熟,怕是没办法迅速完成任务。”
魏云裳刚想说话,老李就回了他:“这么些东西两辆马车肯定装不回去,咱们先去车马行顾几辆骡车,到时候让车夫给咱们带路就好了,他们每天满京城的跑,绝对熟!”
魏云裳点头表示同意:“就这么办吧,尽量快些,赶得及咱们今天就回庄子。”
“是!”老李和老五各带着一人走了,只留下两个护卫保护主子。
两个护卫守在门外,魏云裳去里间看了一眼睡的像只小猪的小平安,转身和碧玉去了外间。
碧玉帮魏云裳沏了一杯茶。
魏云裳喝了一口咂咂嘴,觉得不如将军府的好喝。
她叹道:“也不知道将军府会给些什么回礼。”
要是有茶叶就好了,省得她自己去买。她实在不会挑茶叶。
碧玉笑道:“按照旧例回礼怎么也得小年前后才会送来。”
魏云裳喝完茶也睡了一会儿。
有本地车夫指路,魏云裳有给够了银子,老李和老五买东西买得十分顺利。
下午四点多就带着一支骡车队回到了客栈。
魏云裳和碧玉点了点东西,确定没有漏了什么就启程往五里坡赶。
把那母子俩顺利塞进去南海郡的流放队伍的叶捕头,本想来告诉魏云裳这个好消息,结果却扑了个空。
他哭笑不得地看着人去楼空的客栈:“真是……这也太相信我了吧?”
给了那么大笔银子,却连结果都不闻不问就走了。
这位夫人也真是位有趣的人。
第42章
回到五里坡后,魏云裳让汤大夫在外院挑了几间屋子安顿下来。
因为他腿伤还没好,小林和阿沐都先暂时和他住在一起,方便照顾。
收拾好自己的房间后,阿沐就迫不及待地说想见见弟弟妹妹。这还是他第一次和他们分开这么长时间。
魏云裳让碧玉派人带他去庄子上的临时教室找人。
阿洲那群孩子小的小,弱的弱,碧玉只安排他们上午跟着庄子上的人干点捡柴、捡麦穗这样的轻松活计。
下午则应魏云裳的要求,让庄子上除了碧玉以外唯一识字的庄头王勇教他们认字。
这段时间王勇忙的恨不得多长八只手,原本一点也不情愿去教一群陌生小孩认字的,哪怕这群孩子是主家带回来的。
他儿子六岁了都还没开蒙呢,天天跟着他娘去捡柴,捉虫子喂鸡鸭。这群小孩倒是比他儿子都金贵。
好在魏云裳不差钱,让庄子里的孩子都一起跟着认字,孩子们的伙食也都一样。
碧玉把这事儿落实下去之后,庄子里就空前和谐了。孩子们玩到一块,大人们也一天到晚乐呵呵。
开始也有几个重男轻女的不想让自家女儿去认字,回家帮忙干活。
魏云裳也不啰嗦,直接让人把他家儿子女儿一起送回去。
吓得那几家人赶紧把孩子都送回教室,从此就再也没人敢说什么女儿家读书认字没用的话了。
魏云裳自认不是圣母,可没有什么追着人讲大道理的爱好。机会她给了,能不能抓住就看命了。
碧玉叫了个小丫头带阿沐去找人:“王庄头事务繁忙,怕是难以身兼数职,这事儿要想长久,恐怕还是得专门请个先生才行。”
魏云裳理了理之前做的计划:“就先*这样吧,很快就要过年了,天气越来越冷,再过几天就先停课,请先生的事儿等明年再说。”
她明年准备先把员工房建起来,庄子上的奴仆们住的都是泥胚茅草房,在她眼里和危房没什么区别。
不出意外的话,这些人以后一辈子都是给她干活,她总得保障他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
碧玉也知道夫人的打算,心里暗暗盘算了一番,大约统计出明年可能需要花掉的银两,心里便松了口气。
还好还好,账上的银子还算充足。
庄子上的一切都慢慢步上正轨,每天魏云裳把小平安送去他师父那练功之后,就能独自享受悠闲的下午时光。
看看书,写写字,或者拿本菜谱语言指导一下厨房的厨子,满足自己口腹之欲的同事,惹得厨子们感激涕零。
转眼过去了小半月,京城这一片地方四季分明,冬天还挺冷,早起地里全是白花花的霜,第一次见的时候魏云裳还以为是下雪了。
庄子上的临时教室已经停了课,小平安的武课却是一天都没停。
按他师父陆无仇的说法,练功就得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道理。一天不练,两天不练,没有进步就是退步。
魏云裳看小平安自己愿意也能坚持,也就同意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海棠书屋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tags_nan/nri.html" title="基建文"target="_blank">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