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闻言都沉默不语,许久,谢云霆问道:“留在京城的王爷是哪两位?”
男人想了想回道:“是裕王和康王。”
裕王不走很正常,先皇当初宠爱他,留他在京城,一直没有给他划封地。临死前才将位于澧江以南富裕的瑶郡划给了他。
瑶郡正好位于南边灾区,如今已经是叛军的地盘。裕王的母家已经没有什么亲人,他如今根本没地方可去。
康王是先皇的弟弟,因为身体有疾,被先皇特许留在京城养老。他生母不过是一个卑贱的宫女,早已亡故,也没有地方可去。
两人都是想走也没地方去的人,也是没有传出过什么贤名的,显然并不具备守卫京城的才能。
谢云霆说不上什么心情,对男人道:“我都知道了,你辛苦了,先回去休息,有什么事再来禀报于我。”
“是!属下告退!”男人迅速起身离开。
谢晏与谢言欢对视一眼,都有些担心。先皇昏聩,这么多年来,想要拉拢谢家军的王爷宗室可不少。
可是无论他们开出多么诱人的条件,父亲都从来没有动心过,一心一意地为皇室守着北疆,可不是铁打的保皇党吗?
康王就不说了,裕王虽然是个纨绔子弟,但也是先皇颇为宠爱的儿子。他们真怕老父亲要带兵去京城勤王护驾!
谢晏忍不住率先开口:“父亲,咱们怎么办?”
父子三人都没把魏云裳当外人,魏云裳也没吭声,默默地留了下来听了一耳朵一手消息。
乍一听到当初的冤大头裕王的消息,她还愣了愣。也不知道那少年留在京城会不会有事。
见谢家父子开始议事,她就更不会主动提出要走了,这可是关系着她和小平安接下来要过什么日子的大事!
谢云霆在一旁的石桌边坐下,手指一下下敲着桌面,闻言回答道:“咱们的职责就是守护好沧溟郡,别的咱们想管也管不了。”
谢家兄弟闻言松了口气,不去京城就好!
谢云霆又道:“老大,你负责管理好郡内政务,若是有南边来的难民,便妥善收容安置了。”
谢晏点点头,却面露难色:“父亲,咱们沧溟郡的粮食储备怕是不够用。”
沧溟郡本就不是产粮大郡,更何况还有驻守北疆的十万谢家军这个吞金兽在。
如今天下大乱,没有朝廷给谢家军供应粮草了。若是再大肆收容难民,怕是会出现粮食危机。
谢云霆点点头:“今年的粮草不是已经送到了,先用这个顶着,老二负责让军中将士轮流开荒屯田,以充实粮草储备!”
谢家兄弟领了差事,面上却依旧忧愁不解。
沧溟郡虽然东临大泽,却气候干燥,终年少雨,粮食产量普遍偏低。
就算把军士们拉去屯田,也供应不了整个谢家军啊!更何况军中主力必须时刻防备异族趁虚而入,不可能全拉去屯田。
谢云霆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乱世之下,人命贱如草芥。他既然身为一郡之首,就该庇护治下百姓。
谢家父子三人有些愁云惨淡。
魏云裳为谢云霆收容难民的主张动容不已,此时见他们为粮食发愁,立刻上前打开她带来的箱子,这是她为小平安准备的束脩。
她拍拍箱子道:“大将军若是为粮食发愁,可让人试种一番这种粮食。”
谢家父子闻言回神,才注意到箱子里转着的东西。
谢云霆上前看着箱子里陌生的东西问:“这是粮食?我从未见过。”
魏云裳笑道:“这是甘薯,我从一个海外商人那买来的,这种粮食不挑地,耐干旱,好好照顾可亩产千斤。”
这种甘薯,品种名是甘薯270,是老宅里储存的几种甘薯品种之一。
魏云裳选它做束脩送给大将军府也是经过考量的。
它既不是味道最甜美的,也不是口感最软糯的,但是却是产量最高、抗病能力最强的。
以前外公每年都种这个品种,水肥管够的情况下,可以亩产两千公斤,连瓜带苗全都卖给村里养猪场喂猪。
旸朝百姓别说用甘薯喂猪了,他们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粮食还有很大的缺口。
不过旸朝的耕种技术落后,水利工程也缺失,更没有化肥,魏云裳也不敢多说,把常规产量对折又对折。
她考虑了很多,这才拿出甘薯270。它需要的生长期不算长,不仅果实可以饱腹,茎叶也能当菜吃,算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抗荒食物。
外公就曾说过,他小时候每年有大半年都是靠吃甘薯填饱肚子。
“什么?!亩产千斤?!”
谢云霆失态地惊呼:“我没听错吧?!”
魏云裳点头:“大将军没听错,您若是不信,过几天我便要安排人在我新买的地里种植此物,它的根茎成熟需要二到三个月左右,收获时将军可以安排人负责称重。”
“不不不……”谢云霆拿起一个几乎有两三斤重的甘薯掂了掂,箱子里的其他甘薯也几乎都有差不多大小。就算一颗苗只结这一个,亩产也足够吓人了!
况且他看着这种粮食明显是可以饱腹的。
他轻轻地将甘薯放回箱子里,抬头看向魏云裳:“若是等你种出结果就太晚了,我相信你!不过这东西怎么种还得劳烦你详细告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海棠书屋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tags_nan/nri.html" title="基建文"target="_blank">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