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话没说完,秋泓忽然按住胸口,向后一倒,吓得何皓首振声大叫。
  这一叫叫来了门外的李果儿、铜钱儿以及隔壁的庄士嘉,几人上去又是拍背又是掐掌心,总算叫差点厥过去的人顺来一口气。
  等不明所以的庄士嘉听完前情后果,这个老好人也不禁笑了,他道:“公拂,不如你就告假回去一趟,娶个老婆再回来。我听说潞州涉山风景秀丽,夏季清凉,你正好去养养身子。”
  秋泓坚决拒绝:“我不去。”
  何皓首欲哭无泪:“那就得悔婚了。”
  “那就悔。”秋泓坚定不移。
  庄士嘉在旁劝道:“你悔婚不要紧,一个大老爷们的,但人家姑娘怎么办?况且,男婚女嫁,迟早的事,哪有男子不想娶老婆的呢?现在不娶,以后也得娶,何必抗拒。”
  秋泓也不知自己为何抗拒,或许他只是不想听秋顺九这个不靠谱老头儿的话。
  可事已至此,不听也得听了,这个潞州,他恐怕还非去不成了。
  “算了,那就让李果儿收拾东西吧,我明日告假。”秋泓闷闷不乐道。
  何皓首感天谢地,同时还好好谢了庄士嘉,称赞他读书人讲话就是在理。
  其实秋泓并没有多少东西需要收拾,草草整理好行李,待告完了假,庄士嘉专门把自家京宅里的马夫和车架送予秋泓,又嘱咐他路上小心,不要对天崇道掉以轻心。秋泓谢过好意,收下了庄士嘉赠的盘缠,一行四人这才上路。
  从北都到潞州,约莫要走十四日,若是再因天崇道动乱一事而绕路,少说就得二十日。
  秋泓还病着,何皓首也不敢催促,只能慢慢往南走。等到了鲁阳境内,又遇上了关口巡检。几番折腾下,直到六月底,才走到潞州外。
  潞州临西江支流孟水,两岸丘陵峻美奇秀,再往西南去不到五里路,就是闻名天下的涉山宝地。
  秋泓的母亲舒氏舒平君,就是涉山人。
  这地方钟灵毓秀,国朝一百多年间竟出过两、三个状元郎,秋泓入京赴试前,舒夫人还专门回了趟娘家,为他在文昌观里上香求高中。
  幼年时,秋泓也跟着母亲去过两次外祖家,在他的印象里,潞州一片粉墙青瓦,远山如黛,薄雾如纱,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可等今日秋泓再来潞州,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却与曾经的世外桃源相去甚远。
  天崇道已先他一步在这里掀起了动乱。
  何皓首做主,一行人歇在了潞州城外的驿舍客栈中。这地方还算安稳,有官兵把守,不似东边诸城,已被天崇道烧杀抢掠,搅和得不得安宁。
  秋泓仗着有官身,和驿丞攀谈,得知北怀巡抚唐彻如今还在平湖,一时半刻根本无法赶来潞州。
  “那现在怎么办?两怀总督难不成要看着百姓受难?”秋泓皱眉。
  “百姓受难?”驿丞摇摇头,苦笑道,“百姓不跟着作乱就谢天谢地了,天崇道的那帮教众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一面用邪说蛊惑百姓,一面又摆出劫富济贫的样子来。若不如此,怎会连唐抚台都左支右绌?”
  秋泓不说话了。
  他老家少衡在汉宜,比不上文山、平湖等地富庶,却因那里与关南平原隔着两座大山而还算安定。自小以读书为业的秋泓虽也为了贴补家用,在少衡当地的大户宁城伯家里做过小工,但说到底,他并没吃过动乱的苦。如今看到潞州饿殍满地,流民四起的情形,他又怎能不心惊?
  北都不过是烧了几把火,京堂们就雷厉风行地砍了十几个脑袋,连秋后都不必等,人头便咚咚落地。
  可是,除了北都之外的地方呢?
  当地官员们为了保全自己的家财不被天崇道夺去,哪一个背地里不与什么左都护法、右都护法狼狈为奸?就算是真的碍于朝廷追责,捉了几个天崇道门徒教众进衙门,过不了几日,也会寻个由头,偷偷放掉。
  如此一来,哪有宁日?
  驿丞见秋泓忧心忡忡,只当他是怕明日进不了城,于是说道:“不过我听闻,威山卫的陆参将要来了,没准儿啊,明天这帮作乱的天崇道就退回去了。”
  “陆参将?哪个陆参将?”秋泓问道。
  “威山卫参将陆净成,原本只是个指挥使,今年年初西南剿匪时立了大功,荣升参将,如今督守长亭镇。”驿丞笑呵呵道。
  秋泓听他这么一说,便想起来了。
  今年年初,陆净成剿匪立功后,皇上还赐了他一子荫官。秋泓隐约记得,陆家那个被荫封的儿子叫陆渐春,今年刚过十七,年初就是他将天崇道掌教华忘尘缉捕入京的。可惜后来“莲花案”发,叫人忘却了这小将军的汗马功劳。
  “所以啊,你们若是不急着赶路,就在此地多待几天吧,好歹安全些,等陆参将来了,天崇道自然就跑光了。”驿丞说道。
  但这驿丞的嘴大概开过光,他说什么要来什么就不来,什么不来什么就会来。
  这日晚间刚掌灯,秋泓正倚在床边看书,就听外面响起一阵刀枪剑戟的碰撞声,紧接着,楼下传来惨叫,是客栈的大门被人一脚跺开了。
  秋泓一惊,放下书准备出门查看,却被何皓首拦下了:“你莫要伸头,我瞧着像是天崇道的人来了!”
  “那怎么办?”秋泓急道,“这是二楼,难道要跳窗不成?”
  这话未说完,一旁的李果儿转头纵身一跃,竟真的跳了下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