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秋泓所言沈惇不是没想过,可长缨处大臣的位子就放在那里,他若不坐上去,有的是人会挤掉他坐上去。
  “沈公……”
  “你不必说了,我会好好考虑的。”沈惇烦闷道,“现在这朝堂上不止这一件糟心事,公拂你刚回来,还有所不知,陛下这才继位不到七天,就已嚷嚷着要选秀,要修宫,还要给太后和太皇太后开坛设醮祈福。不仅如此,他还三天两头往宫外面跑……之前做太子时也没这般跳脱,为了劝住陛下,我已是焦头烂额了。当初还笑郑兴义被先帝折腾得要命,如今倒换成我自己了。”
  曾经一心要做太子讲官的沈惇自然不会想到,极有主见的祝颐不是软弱无能的祝颛,不会唯他命是从,更不会乖乖听老师的劝导。
  秋泓见沈惇这样说,也不言语了,他心知自己无法在此处得到支持,因而也不强求。
  只不过,秋泓没想到的是,在他回京前,尚能据有一席之地的“主战派”在长靖帝入殓后迅速土崩瓦解。而他偏偏在这个时候,向上递了一道请战的折子。
  没过三天,兵部尚书潘肃以“错估战情,延误军机”之罪被下了诏狱,“主和派”竟把长靖帝御驾亲征战死边塞的过失栽在了这个忠臣的头上。
  也正是这一日,依旧虚挂着鸿胪寺少卿之职的秋泓接到了调令——任辰王府正五品长史,即刻随辰王出京就蕃。
  王府长史是什么官职?一个屁用没有的幕僚!而且还是祝颛这种蠢货的幕僚。
  对于翰林院诸人来说,若是被指去做了藩王长史,这辈子仕途就算是走到尽头了。他们将再无升迁之路,再无出头之日。毕竟,国朝一百多年,就没有一个能造反成功的藩王成功入主太宁城,他们不是在藩地上惹是生非,就是混吃等死。做祝子祝孙的幕僚,无异于当个行尸走肉。
  而三年过去,当初那个在青楼喝花酒的软蛋祝颛依旧没有丝毫长进。
  王府上下匆匆忙忙收拾东西之际,他忸怩在秋泓身边,追问沈惇近况:“沈先生他为什么不能陪我去藩地?”
  秋泓精神不振,坐在廊下呆怔出神。
  他明白,祝旼死了,那个许给他的光明前途也跟着一起死了,可他却没想过,到头来,自己的结局竟会是如此窝囊。
  “秋先生,秋先生?”祝颛别的不行,脾气却是真的好,他叫一遍秋泓不应,便叫两遍三遍,“秋先生,你说沈先生会来送送我吗?”
  秋泓这才回过神,他木然回答:“我也不知道。”
  得知被指去做辰王长史后,他先是找了自己的老师裴松吟,可拜帖还没送入门房,就被管家以“相国政事繁忙”为由请了出来。随后,秋泓又去找了吴重山。吴重山是老好人,无非说些宽慰的话,但却不顶任何用。秋泓走投无路,把昔年好友、同窗访了一个遍,可到头来,事已成定局,这个长史,他已非做不可了。
  而就在秋泓心灰意冷时,沈惇兼掌翰林院的旨意发下,他入长缨处,也已成定局了。
  这时,秋泓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沈惇到底选了一条与自己背道而驰的路。
  辰王出京的日子定在了九月初一,在那之前,他要先入宫拜见太皇太后以及太后,还要拜别自己的兄长,新帝祝颐。
  等一切礼成,一切东西收拾妥当,辰王就可以去藩地上快活逍遥一辈子了。
  再也没人能管得了他,想要多少美女姬妾,就能有多少。想玩什么坤道,就能玩什么坤道。
  整个王府都为此洋溢着愉悦的气氛,辰王更是欢天喜地,恨不能赶紧插上翅膀,转眼就飞去千里之外。
  正在牙牙学语的小世子祝微也很快乐,因为那个把他从小抱到大的秋泓回来了,而且还能陪着他一起,出京就蕃。
  祝微举着布老虎,赖在秋泓的怀里不愿下地,奶妈婆子追在旁边,要给他换上入宫朝拜的新衣。
  “世子还小,怎么非得跟着王爷一起进宫?”秋泓心不在焉地问道。
  一旁为祝微梳洗打扮的侍女低声回答:“奴婢也不知,但王爷说,是太后娘娘想要见见孙儿。”
  “太后?”秋泓忽地心中一紧。
  这又不是太后的亲孙儿,她见干嘛?
  “是呢,”那侍女一面为祝微正衣冠,一面答道,“王爷还说,太后娘娘兴许想把小世子留在身边养几年,等长大些了,再送去藩地上。”
  秋泓一愣,他猛然意识到,这不正是自己当初为沈惇出的主意吗?
  “我才不要!”正这时,趴在秋泓怀里流口水的小世子叫道,“我要和秋先生一起!”
  秋泓抱着祝微的手一顿,他不顾祝微脸上的口水还没擦干净,转身疾步走向王府前厅。
  祝颛正在那里兴致勃勃地选衣裳,他一见秋泓来了,急忙迎上去:“秋先生,昨日沈先生给我回话了,说等出京那日,一定会来相送……”
  “殿下,”秋泓凛声打断了兴奋的祝颛,他质问道,“您怎么能允许太后把小世子留在宫里养着呢?”
  祝颛一愣,茫然道:“为何不能?”
  秋泓严声厉色地回答:“殿下,您觉得,如今把世子留在京里,以后他还能回到您身边吗?”
  祝颛仍是一脸茫然。
  秋泓耐着性子,开口道:“如今皇上已年逾三十,可膝下无一子女,来日若是议起国本,该当如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