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不过听了这话,秋泓原本紧绷的神色倒是有些松动,他清了清嗓子,嘴角微抬。
但沈惇紧接着说出口的东西却又让他瞬间面无表情。
只听这位据说在昇史研究中造诣颇深的教授啧啧叹道:“这样一个漂亮的人物,最后怎能死得那样淫秽不堪呢?”
--------------------
想一口气更到九十章。。
第37章 深山古宅
晚饭饭桌上,气氛有些诡异。
沈惇把那盘糯米丸子往秋泓面前推了推,略带讨好地说道:“我记得你爱吃这个。”
秋泓拿起筷子夹了一个,尝了一口,然后又把筷子放了下来。
“还有这个。”沈惇又把藕带往他面前推了推。
这回,秋泓直接开始欣赏窗外的风景了。
埋头苦吃的秋绪鼓着腮帮,看了看沈惇,又看了看秋泓,不由放慢了自己的进食速度。
“不用理他,吃你的。”沈惇笑着说。
秋绪战战兢兢地夹了一筷子炒茼蒿。
“为什么会有人相信李敬臻写的东西?”秋泓冷不丁的一句话把秋绪这一筷子茼蒿吓掉了一半。
“说得是,为什么会有人相信李敬臻写的东西?”刚撩完闲就又得负责安慰人的沈惇当即提声附和,“那小子还说我,咳,说沈淮实讲起话来会喷火龙,哪里可信了?吃饭吃饭。”
秋泓被他哄着尝了尝新季的冬笋。
秋绪这时说话了:“也对,昇代人自己都说,一看作者是李语实,就会立刻觉得书里写的东西都是假的。”
“谁说不是嘛!”沈惇赔笑。
想来秋泓当年是说过“不求百世流芳,但求问心无愧”这等话,可那时的他自认死后如灯灭,哪里管得了后人如何议论,无外乎是评价王侯将相的那套,再不济,就把秋家神庙扑倒,棺材掘出,当街戮尸。秋泓相信历史自能证明功过,是贤明还是昏庸,是良臣还是权奸,百代之后,总有一天人们会看清。
不过……
说自己是被男人玩死的算什么?
“唉,”沈惇煞有介事道,“反正李敬臻都死几百年了,还在乎那些做什么?更何况,知道李敬臻的人不多,但知道秋泓的人可不少,凡是读过书上过学的,谁没听说过‘明熹还朝’和‘天极中兴’呢?”
秋绪也立刻接道:“是啊,沈叔叔说得对。”
“他说什么都是对的,你就这样听他的话?沈万清是你爹吗?”秋泓冷冷道。
秋绪一噎。
这语气实在是太离奇,以至于沈惇都不知该如何应对。
他只听秋泓这封建大家长继续道:“你这两日有空闲吗?若有,随我一起去关阳一趟。”
秋绪有些害怕秋泓,正想回绝,但沈惇已替他一口应下了;“我记得小秋这两天没事,那正好,今晚明晚你就在这里住下吧。”
说完,这人立马起身,要赶紧把客房收拾出来。
不过还好,秋泓大多时候话很少,也很安静,不过是独自一人坐在桌后,戴着眼镜,对着一张地图去研究那部天书。
秋绪小时候偷偷看过天书中的内容,自然,什么都看不懂,而此时遇到了一个似乎能看懂的人,叫秋绪情不自禁对这人产生了极大的好奇。
进而,一个念头冲进了他的脑袋:这个人,到底是谁?
秋泓当然知道秋绪在时不时打量自己。
这小孩还相当年轻,心思一看就破,尤其是那副想问却不敢问的神态,简直和当年的秋云秉一模一样。
等到了要去关阳那日,秋泓终于受不了秋绪那做贼似的目光了,他直接问道:“你一直盯着我瞧,盯出了什么?”
秋绪如临大敌,他在车后座上端正坐好,一板一眼地回答:“我听沈叔叔说,您是老师,所以好奇,您在哪里教书。”
秋泓眉梢一挑。
秋绪见他不说话,忍不住再次问道:“您真的是老师吗?”
“算是吧。”秋泓回答。
“那您在……”
“国子监,翰林院,日讲和经筵。”不等秋绪的话问完,秋泓便飞快回答。
秋绪眨了眨眼睛,探头看向沈惇,沈惇目视前方,正认真地转动方向盘,驾车驶入国道,似乎没听见两人的对话。
秋绪有些僵硬地缩回了后座,忽然间,他不知想起了什么,猛地扑到副驾驶的椅背上,凑近了打量起秋泓来。
秋泓被这小孩吓了一跳:“你做什么?”
秋绪把他从头到脚看了一个遍,最后喃喃道:“难道是真的?”
秋泓退了退身子,侧目看向这神神叨叨的小孩:“什么是真的?”
秋绪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我觉得,你长得好像《昇史》里描绘的秋相。”
沈惇握着方向盘的手一紧,他用余光去瞥秋泓,甚至连呼吸都变得轻了起来,生怕错过这人的下一句话。
秋泓却松了口气,他淡淡一笑,答道:“是吗?那还真是巧了,可惜他早已死了五百年。”
沈惇诧异地看了秋泓一眼。
秋绪悻悻地闭上了嘴,似乎真的有些遗憾这个古怪的男人为什么不是那个传说中的秋相。
“秋相死了五百年,可他的子孙后代还在。”沈惇在这时开口说道,“其实当年秋泓的孙子秋传芳死时,膝下是有两个儿子的,一个叫秋世安,一个叫秋世元,但这两人在光裕皇帝死后,都被新廷捉进了北都。秋云净留下的文稿里,还记录着当年自己在北都和孙儿相会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