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蛇呢?蛇在哪里?”秋泓往下探头。
  不过可惜,三人等了很久,也没有等来那条巨蟒从洞口游出。
  “我就说,是你杯弓蛇影了。”秋泓不咸不淡道。
  沈惇正坐在沟渠上倒鞋子里的水,他听到这话,顿时大怒:“姓秋的,你压根不在乎我的死活!”
  秋泓一抬眉,向秋绪伸出了手:“把你拍的墓志铭给我看。”
  沈惇忿然骂道:“没良心的东西,又上香又拆庙,吃了饭就掀桌,这种事只有你干得出来。”
  秋泓置若罔闻,他平静地接过手机,拿着凝视了半天,随后望向秋绪。
  秋绪仿佛猜到了什么,他立刻赔笑上前,为手机解锁,并调出了照片。
  “就是这个,双指张开,可以放大。”秋绪贴心地指导道。
  秋泓冲他淡淡一笑。
  沈惇忍不住讥讽:“真该让你下去趟趟那浑水,闻闻墓道里的死气味,看你还有没有心情坐在这里指点江山……”
  “不对,”秋泓打断了沈惇愤懑不平的骂声,他怔怔地抬起头,诧然道,“这根本不是上玄真人的墓志铭。”
  “那是谁的?”沈惇收起怒火,正色问道。
  秋泓茫然地转过头,回答:“太祖高皇帝的。”
  第40章 长生不老
  不,不止是祝璟,还有生在皇始三年的定宁大将军褚飞、生在圣安二年的走马商人钱百万、生在宣宁三年的乡绅顾添、生在长靖十五年的高隆、生在天极十九年的万忱以及修道方士云阳子。
  这面石墙上足足篆刻了七个人的墓志铭,身份从王侯将相到士农工商、玄门道人不等,其中高隆和万忱没有任何生平记载,只有生卒年月,最后一个云阳子则恰好死在光裕十五年,也就是大昇彻底覆灭之时。
  明明是方士上玄真人的坟头,里面为何会阴刻这么多似乎毫无关联的墓志铭?
  回了旅馆,秋泓伏在桌前,逐字逐句辨认并誊抄石墙上的字迹。
  昇太祖高皇帝祝璟的生平他很了解,定宁大将军褚飞的生平他也算了解,但小商人钱百万和乡绅顾添就不同了,秋泓上辈子完全没听说过这两人,更别提不知名小卒高隆和万忱了。
  他支着灯,沈惇在床上呼呼大睡,秋绪则在一旁认真地趴着。
  “真奇怪。”秋绪忽然说道。
  秋泓停下笔:“哪里奇怪?”
  秋绪凑近,指着有关云阳子的记录道:“这个方士也没活多少年,为何墓志铭中形容他貌若期颐,身态龙钟呢?”
  秋泓微微蹙眉。
  “而且,云阳子入道的时间明明不长,却被人形容为得道高仙,在吴家园这个地方备受推崇,也很奇怪。”秋绪继续道。
  秋泓没说话,他重新拉过一张纸,根据墓志铭中所记载的生卒年月,将这七个人的寿命计算了出来。
  其中,祝璟活了四十九岁,定宁将军褚飞活了六十一岁,小商人钱百万活了七十九岁,乡绅顾添活了八十二岁,高隆和万忱分别活了八十八岁和九十三岁,云阳子则活了三十二岁。
  祝璟和褚飞的生卒年与史书所载完全相符,祝璟生在大宣元贞二十四年,卒于太丰十九年,而褚飞则生于皇始三年,卒于大乘十一年。
  两人的生卒年有一定的重合,余下七人也是一样。
  而正是这互相交叠的七载人生,共同构成了大昇国朝二百六十五年的完整历史。
  就好像……
  那座墓里掩埋的,是千千万万个大昇子民一般。
  秋泓心下浮起了无数个念头,他本能地认为这七人之间一定有关联,可却又无法精准地把握出具体关联到底是什么。
  “先休息吧,”秋绪也觉得有些头疼,他看了一眼时间,替秋泓合上笔帽,“你脸色看着好差。”
  秋泓被那墓志铭上阳刻的衔尾龙花纹晃得眼晕,他按了按太阳穴,却坐着没动。
  “或许这石墙是后人建的呢?”秋绪只得接着说道,“是吴家园的后人为了这七个曾与长水河有关的人建的?”
  “七个和长水河有关的人?”秋泓怔了怔,“高皇帝陛下和定宁将军跟长水河有什么关系?”
  太祖高皇帝祝璟,木匠出身,长到十三岁时父母双亡,被一云游道人收养,后在怀安县城跟着当地入不敷出的养蚕人起义,在天下大乱后,祝璟几经流转,于皇始元年在两怀两江一代割据一方。
  而后天下群雄逐鹿,祝璟脱颖而出,最终登临大宝,一统天下。
  至于定宁大将军褚飞,则是塞北民兵出身,据说生在翟州一代。
  史料记载,褚飞三十五岁时曾投当时驻守在翟州的藩王祝权,并在祝权死后,率领他手下的三万余大军抗击南下的鞑克一族,一战成名。
  此后,褚飞便一直留在塞北,收拢南逃的北牧、鞑克流民充军,并在大乘十年时,打下了他那一生中最赫赫有名的一战,“锡关大捷”。
  锡关大捷后,褚飞得了重病,大乘皇帝祝霖想要接他进京疗养。
  这本是殊荣,褚飞却一口拒绝了,并在次年三月,死在了边塞孤城将军镇。
  “将军镇……”秋泓喃喃道,他记得,自己刚刚在哪里见过这个地名。
  “将军镇,钱百万娶妻生子的地方!”秋绪叫道。
  秋泓精神一振,果真,他循着秋绪所指看去,墓志铭上确凿记载了钱百万是在将军镇娶妻生子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