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但既然邬家女婿都没意见,这给地方财政增收的好机会,李霭学又怎会拒绝?
当天,李峭如留下的三十个轻羽卫就在镇抚使仇善的带领下,快马加鞭地去了潞州涉山。
留在洳州的邬家老少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轻羽卫把家里的金银财宝一扫而空。
“这是什么?”正是清点之时,秋泓从数箱珠宝中翻出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匣子。
小匣子不大,里面却满登登地塞了几百张地契。邬家人逐个问去,无一人知道这地契都是从哪里来的。
“去查。”秋泓把地契丢给了现任镇抚使仇善。
查地契转让前的来源是轻羽卫们的熟练活了,不到一天时间,仇善就带着清单回到了秋泓面前,并禀报道:“部堂,这些地契,其中有一半是从当地大户手中收买来的,还有一半,原属于涉山本地的一个书院。”
“书院?”秋泓瞬间想起了什么,他问道,“宣阳书院?”
“正是。”仇善回答。
“啪”的一声,秋泓合上了匣子,抬眼看向底下跪着的一溜邬家老少:“可有人认识裴烝?”
不一会,一个看上去不过二十八、九的男子举起了手,颤声答道:“草民认识。”
“起来说话。”秋泓走上前。
这人名叫邬茂生,是邬茂勤同父异母的二弟,人生得其貌不扬,和他仪表堂堂的大哥、丰腴秀丽的三妹一点都不像。
“秋部堂,”邬茂生小声叫道,“我在宣阳书院里上过学,见过裴掌事。”
说完,他见秋泓神色无异,便接着往下道:“兄长平日里繁忙,很多事都是我帮他处理的。比如,和裴掌事来往,逢年过节送礼,都是由我去裴掌事府上拜贺。”
“地契呢?那你可知这地契是如何得来的?”秋泓问道。
邬茂生支吾了一下,回答:“好像,好像是,六年前裴掌事帮兄长办成了一件事,兄长很高兴,在事成后,许诺给裴掌事一万亩良田。但在五年前,裴掌事的父亲裴相投敌叛国,裴掌事怕朝廷追究,逃去了北边。所以……这一万亩良田,就又回到了兄长的手里。”
“一万亩。”秋泓重复了一遍。
邬家在两怀一代如何富庶,秋泓也有耳闻,只是万没想到,居然能轻轻松松许诺出一万亩良田。
如此说来,裴家的田,岂不是要更多?
他们到底兼并了多少人的土地?
秋泓不敢想。
此时,他只能顺着邬茂生的话道:“那你清不清楚,你兄长托裴烝办的事是什么?”
邬茂生想了想,回答:“似乎是,我兄长要请裴掌事为他引荐了一个人。”
“谁?”秋泓问道。
邬茂生嘴唇一动,吐出了一个秋泓绝不想听到的名字,他说:“华忘尘。”
天崇道前任掌教,华忘尘。
这个已经沉寂了五年的名字,重新出现在了秋泓耳畔,他神色一震,僵立在了原地。
长靖三十三年,秋泓奉父母之命,南下成亲。
在路上,他遇到了天崇道北怀分坛坛主张继宗、宣阳书院的先生余泰之,以及一个现在看来明显是天崇道门徒的老方士。
那时,初出茅庐的秋泓刚被《天罡相术》指定为能挽救大昇国祚的“逆臣”,长缨处总领大臣还是胡世玉,长靖皇帝也没有御驾亲征,朝野虽乱,却乱中有序。
可也正是那个时候,天崇道的根系,已在不知不觉中探入了各个角落。
比如宣阳书院、涉安学派,再比如秋泓的老师裴松吟,这个在胡世玉被天崇道杀死后,轻轻松松坐上长缨处总领大臣之位的相国。
而在不知不觉中,天崇道的手,也伸到了秋泓的身边。
李霭学万万没想到,居然还能有这样的收获,他小心翼翼地看了秋泓一眼,又小心翼翼地看了那小匣子一眼,上前问道:“凤岐,还查吗?”
“查,”秋泓声音艰涩,“给我好好查,看看他们邬家,到底藏纳了多少污垢。”
“是。”仇善立刻抱拳道。
第51章 明熹四年(六)
有些事情,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经轻羽卫细细一点,竟从邬茂勤的文牍中,找到了不少与张继宗、华忘尘和碧罗等人的书信往来。
邬茂生自知这些事瞒不住秋泓,他一五一十地全都交代了。
果然,邬茂勤送给裴烝的一万亩良田里有一大半都是张继宗还在时,为他收敛的。
张继宗本向邬茂勤保证过,一定想办法带他认识自家掌教华忘尘。可谁知,还不等张继宗牵线搭桥,这人就被陆渐春一剑劈死了。邬茂勤只好觍着脸皮去找裴烝,还稍带地提了一嘴和秋泓的关系,这才搭上华忘尘这条线。
可惜的是,没过多久,华忘尘也死了,紧接着,北牧狼王南下,裴烝北逃,天崇道落入碧罗手中,这下,邬茂勤彻底失去了和这邪魔外道的联系。
只不过,他并不死心,一面将贪下的军需送去给碧罗掌教邀功,一面偷偷与逃去了北边的裴烝联络,希望能通过他,在来日大昇被北牧吞掉后,自己能有个一官半职。
但这位看似“高瞻远瞩”的潞州织造没有想到,他的妹夫秋泓,南廷上下的实际掌权人,竟带着昇军抗住了北牧人,甚至在北怀前线拉开了长达三年多的战略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