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秃顶,四、五十岁,”陆渐春低声自语道,“这难道是凌晨两点,那个来偷镯子的人?”
想到这,陆警官心底一紧,他一面飞快给张琛和赵小立拨去电话,一面借来了手套,随后蹲下身,扒开了死者微张的双唇。
待等看清这人口中的情形后,陆渐春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彻底凉了。果不其然,这死者的嘴里不仅放着一枚莲花金印,而且,他还失去了自己的舌头。
这和长靖朝的“莲花案”简直一模一样!
陆渐春盯着金印上的“长靖三十三年”刻字,忽然后背一阵发凉。
在当今,有一种相当出名的社会效应,曾被学者界定为“模仿犯罪”,指的是嫌疑人模仿过去知名罪犯的作案手段进行的一系列犯罪活动。但因受到信息资料的限制、案情关键的保密等要素影响,模仿犯罪之间相隔的年份一般不会差太远。
起码,陆渐春从没听说过有谁会模仿几百年前的作案手段,在现代社会实施犯罪活动。
但无论是吴瑕的死状还是这位疑似抢劫犯的死状,都和长靖朝“莲花案”中那些个大臣的死状异常相像,尤其是他们塞在嘴里的莲花金印,简直是凶手在昭示,他就是在模仿华忘尘作案。
“这是那个潜入病房偷镯子的人!”这时,从楼下一路跑来的秋绪大声说道。
陆渐春站起身,一脸严肃地问他:“你确定?”
“我确定。”秋泓接过秋绪的话,点了点头,“就是他,你们来之前,他一直在此地徘徊,寻找我和我带在身上的金镯子。”
“在你躲避他的过程中,有听到什么奇怪的声音吗?”陆渐春问道。
秋泓摇了摇头:“脚步声。”
只有脚步声,没有呼救声、叫喊声,以及挣扎与撞击声,就好像……这人死得悄无声息一般。
“当年那些暴亡的长靖朝大臣也是这样。”沈惇低声道,“晚上还好好地睡在床上,家丁们都在帐子外面守着,可谁知过了一夜,人就没了。”
所以,到底是什么凶手,才能做到杀人于无声无形之间?
恐怕,当年的武林第一高手都无法做到。
等疏散了群众,陆渐春的同事,一大队队长张琛也从平陵大街30号赶到了现场。他皱着一张苦脸,蹲在死者身边看了半天,最后摆了摆手,说道:“并案调查吧。”
这时,陆渐春手下的小警员来报告,称已经查到了死者的身份。原来,这个发顶稀疏,又被人拔掉了舌头的中年男人名叫王盛,是一家古玩小店的老板,并且,和吴瑕一样,也是金玉文化交流协会的会员。
“根据之前被捕的嫌疑人交代,王盛曾帮助协会开展过走私犯罪,并组织了走私后的钱款洗白以及销赃活动。虽然王盛不属于金玉文化的核心成员,之前你也没有把他列为嫌疑人,但他不止一次地参与了这个协会的犯罪活动。”张琛摸了摸下巴,思索道,“这该不会是场黑吃黑吧?”
“哪有黑吃黑会又剜人眼睛又拔人舌头的?”陆渐春按了按额头,“看起来跟什么邪典秘术似的。”
他这话还没说完,被派去检查王盛住处的赵小立回来了,这小警察皱着脸,把拎着的一袋证物交到了陆渐春的手里。
“队长,你做好心理准备,那些图片实在是太恶心了。”赵小立说道。
陆渐春只当是赵小立夸大其词,但谁知他刚一抽出袋中最上面的那张照片,就被其中景象冲得头皮一紧。
那似乎是个尸堆。
不,准确的说,应当是堆摞成山的白骨,其中,有的骨头上还挂着血肉,有的筋膜未断,那头仍旧连着血肉模糊的脏器。
此类照片足足有十几张,内容大相径庭,都是这般血腥但又无法判断出具体地点的场景,叫看者胆战心惊。
哪怕是上辈子在战场上见惯了残肢断躯,陆渐春也忍不住一阵恶寒。
这个王盛,到底有什么样的癖好,竟会在家中欣赏这么多如此重口味的照片?还是说,这些照片都是他亲手拍摄并冲洗出来的?
如果真的是他亲手拍摄,那么照片中的场景难不成都是真实的人尸人骨?
“收好。”陆渐春把照片交还给了赵小立,然后说道,“立刻排查金玉文化交流协会的所有会员,不管是已经被批捕的参与走私的嫌疑人,还是仅仅参与学术交流的外围会员,我要了解情况。”
“什么情况?”赵小立不解。
陆渐春深吸了一口气,抬手将那枚从王盛口中取出的莲花金印拿到了赵小立的眼前:“我要知道,他们当中还有谁收到过这个东西。”
作为一个登记在案的行业协会,金玉文化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上至理事长,下至普普通通的团体和个人,参与者多达上千人。其中不光有祝复华、吴瑕等专门处理协会内部事务的理事会成员,还有像“沈万清”这样的大学教授。
协会庞大至极,能参与到核心,也就是文物走私业务的会员屈指可数。在陆警官“假扮”陆渐春后人,秘密接触协会的过程中,一共明确了三十一个主要嫌疑人和五条文物走私链。
赵小立连夜提审了已经收押在看守所中的十二名嫌疑人,同时,又找来了沈惇,在他的帮助下,挨个询问现有会员,谁接触过莲花金印、谁在身上或家里发现过莲花金印的踪迹。
可惜,一番追踪结束,结果却很遗憾,没有人接触过莲花金印,这些或迷茫或不解的金玉文化会员甚至都没有见过真正的莲花金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