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秋绪历史文化知识不精,但壁画上的这个故事着实出名,叫他一下子就认出了那一男一女都是谁。
他们分别是晚宣镇国公喻辞,和宣英宗的皇后,文卿元。
“难道喻辞也是‘天命之人’?”秋绪自言自语道。
他摇了摇头,继续往下看去。
但接下来的一切,就与秋绪所知的史实不大相符了,壁画所绘之景似乎又变成了神话故事。
因为,在喻辞死后,天上地下忽然变得混沌起来,随后,天成了地,地又成了天,上下颠覆。只是在这片颠覆之中,百姓们无知无觉,他们奔走于四分五裂的家国土地上,忍受着年复一年的战争与杀戮。
壁画上绘,那把因喻辞自杀而遗失的长剑被一个小男孩捡到了,这小男孩拖着剑,在山林中踽踽独行,但很快又消失不见。紧接着,苍生黎民之中有一人站起,高举“胥”字大旗,率领着数万大军,统一了中州大地,自此,终于迎来了一个本该在喻辞死时就出现的太平盛世。
“奇怪,”秋绪喃喃自语道,“宣灭亡后,不是祝璟一统了天下吗?为何会是一个举着‘胥’字大旗的人?”
壁画没有解答,因为,这就是井壁上载的全部内容了。
秋绪懊恼地按了按额头,有些后悔方才没有和秋泓一起下来。
他有些烦躁地绕着井底转了一圈,跟在外面招猫逗狗似的,去抠那壁画上偶有浮起的雕刻。如此摸了一遍,秋绪突然发现,这些壁画有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规律。
那就是,“天命之人”手中那把似乎在代代相传的长剑都被人精心打磨成了浮雕。
秋绪灵光一现,他放下手电,走到壁画起始前,依次按下每一把长剑,从神子到历代“天命之人”,再到喻辞,最后,则是那个不知名的小男孩。
就在秋绪的手尚未从最后一把剑上离开时,“咣当”一声闷响传来,旋即,那四个通风小孔竟缓缓移动了起来。
——这井壁后果真有机关!
秋绪一颤,不由后退数步,瞪圆了眼睛。
他就见那排风口后的壁画伴随陈旧的“吱呀”轻动声一分为二,在他的面前徐徐张开了一扇小门。
这小门上一左一右,挂着两个灯槽,灯槽上立长明灯,而现在,左边的那盏长明灯已消失不见,想必,是被刚刚下井探入密道的秋泓拿走了。
秋绪长舒一口气,他仰头看了一眼井口传来的微光,大着胆子,上前摘下了另一盏灯。
“我好歹姓秋。”他非常勇敢地说道。
已经在密道里走来不知多久的秋泓自然不清楚他家小孩突然多了许些没用的勇气,因为,他在这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走了太久,以致那双原本就不怎么明亮的眼睛此时更加难以看清路。
因此,秋泓不得不摸着甬壁,小心翼翼地试探前方,以免撞到什么不必要的东西。
而就在这时,他忽然听到了另一侧传来的脚步声。
那脚步声不重,甚至轻得有些离谱,好似一只猫似的,溜着墙壁而来。
“绪儿……唔!”秋泓刚要开口,就被一人捂住了嘴巴。
紧接着,“咔哒”一声,他手上提着的长明灯也跟着灭了。
是李岫如,秋泓察觉到。
但就在他想要开口的时候,身后的人忽然手一松,随后,便又像那来无影去无踪的猫儿似的,擦着甬壁,消失了。
“天峦?”秋泓惊魂未定,忍不住叫道。
然而,没有人回答这句话。
正在这沉寂无声的时候,这条幽邃狭长的甬道那头忽地响起了一声尖叫。没多久,一道瘦弱、惊恐的人影从远处扑了过来。
借着重新亮起的长明灯,秋泓一眼认出,扑来的男人正是之前自己在碧玉江边遇到的“神经病青年”,祝时元。
第71章 一座空坟
祝时元醒来时正躺在一座二层台上。
他起初以为这又是个梦,毕竟在他的印象里,自己上一秒还在酒店的床上睡着。但紧接着,身下冷冰冰的触觉和一股阴森森的风便告诉祝时元,这不是梦,而是现实。
作为一个考古学出身的学生,祝时元还没摸出手机点亮电筒,就先一步嗅出了一股熟悉的味道。
——墓穴的味道。
对于他来说,这种伴随着浅浅阴湿和陶土砖瓦泥腥的气息再熟悉不过了。但是……他是如何一夜之间,忽然置身于一座墓穴的?
祝时元浑身如坠冰窖,后脑勺发紧发麻,一时被这突如其来的冲击吓得魂飞魄散,他从嗓子眼憋出了一声撕心裂肺的尖叫,随后跌跌撞撞地摔下二层台,慌不择路地向外奔去。
甬道幽邃暗长,其中还弥漫着一股难闻的烟尘气,祝时元刚站起身时,四肢还不协调,他先是脚下一软,下一刻便仰面摔在了墓前石像生下。
那是一个武将石人,手里还拄着一把石剑,这石剑足足有两个祝时元那么宽。他吓得抽噎了一声,手脚并用,从地上滚了起来。
也正是这时,惊慌失措的人一头栽进了一个陌生的怀抱里。
“啊!”他惊声大叫起来。
秋泓本就没站稳,被祝时元这么一撞,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后仰去,右后肋恰恰好磕在了石阶上。
他痛得眼前一黑,半晌没说出话来。
“鬼,有鬼!”祝时元呜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