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秋泓讽道:“钱公公倒是明事理。”
沈惇“啧”了一声:“不然呢?太后最忌惮这种神神鬼鬼的事,若追究起来,岂不是要弄得阖宫不宁?”
“就这么放任不管,难道阖宫能安宁吗?”秋泓回敬道。
“秋凤岐!”沈惇不悦,“再怎么说,那都是内廷的事,内廷的事有内廷的人管,你在这里张罗,是准备把手伸到哪里去?”
秋泓从袖中掏出了一封奏疏:“沛州知府两日前为陛下呈上了两张密报,其中就有姜府在两江一代装神弄鬼,大兴巫蛊厌镇之术的证据。沈公,既然太后最忌惮这种神鬼鬼的事,那姜府背地里行压胜之事,难道不该彻查吗?”
“次相!”赶在沈惇发火前,老好人庄士嘉急忙说道,“不论如何,咱们还是得从长计议。”
秋泓放下奏疏,没再说话。
可是,偏偏这个时候,沈惇近来新交的密友许珏明上前道:“次相,沛州知府就是个不中用的老家伙,他如何能得知这般隐秘的事?”
“知府乃是一方父母官,当然对所辖之处了如指掌,你讲这话是什么意思?”秋泓的门生梅长宜提声质问。
许珏明一笑:“我只是好奇,毕竟,之前总有传闻,说秋次相在出关的各大岔道口上,养了不少探子,这些探子自称‘信天翁’,都是为次相办事的好手,不过,探来的消息大多来路不明。而且,这些探子身份各异,其中有江湖人士,有致仕官员,还有……畏罪潜逃的嫌犯。”
“放肆!你竟敢污蔑我师相……”
“都住嘴!”沈惇猛地一拍桌子。
可恰在这时,很少上廷议的小皇帝祝微刚刚走至珠帘后,他被吓得脚步一打抖,竟直接坐在了地上。
“皇爷!”王吉叫出了声。
堂前一众人这才看到祝微的身影,急忙下跪去拜。
祝微鼓了鼓腮帮,耳根倏地烫了起来。
“我不要沈惇做长缨处总领大臣了!”他忽然叫道。
沈惇浑身一抖,瞪大了眼睛向上看去:“圣上,臣……”
祝微紧抿着嘴,面色赤红:“都退下去!”
不等沈惇申辩,周侧一众大臣已飞快叩头行礼,准备告退。
“陛下!”这时,秋泓不合时宜地叫道,“方才沈相一时激动,出言不逊,惊到了陛下,并非有意为之。臣求陛下念在沈相劳苦功高的份上,收回成命吧。”
祝微略有不悦地看向他。
秋泓继续道:“沈相刚刚只是因得知姜府暗中行巫蛊厌镇之术而愤怒,陛下切莫为此责怪沈相。”
祝微听此,不由怔道:“姜府暗中行巫蛊厌镇之术?”
秋泓稍稍直起身,向上一拱手:“沛州知府前日送来密报,称姜王手下在两江一代装神弄鬼,于民间大兴压胜法事,还处处指向圣上和太后。沈相担心内廷之人办事不力,又忧虑宫中流言与姜府所为有关,这才训斥臣等,尸位素餐。”
这话说完,跪在底下的人顿时神色各异。
本想把这宫中流言和姜府传闻两件事一起压下去的“沈党”不得已,在秋泓为沈惇贴金的谦辞中,附和起来。
许珏明立刻道:“陛下明鉴,沈相绝无犯上之意,只是姜府事发突然,臣等还没来得及反应,加之宫中又频频传出流言,因此……因此沈相才大发雷霆。”
祝微扳着小脸,盯着秋泓不言语。
秋泓继续道:“沈相忠心耿耿,对陛下一向恭敬,此番呵斥臣等,也只是为了督促臣,抓紧时间,查办姜府大兴厌镇之术的事。”
祝微抿了抿嘴,颇有些不情愿地问道:“姜府行厌镇之术的事,可有证据?”
秋泓立刻呈上了方才拿出的那封密信。
“姜王乃是宪庙旁支所出,宗室之中,若论起,他和承王应当是朕的叔公。”祝微放缓了语气。
跪在地上的沈惇听到这话,终于长舒一口气,他明白,自己方才一巴掌把小皇帝吓得跌坐在地一事,算是过去了。
第108章 天极三年(三)
等祝微看着不生气了,沈惇方才抬起头:“陛下,祖训有云,宗室子弟无论辈分高低,都要以皇上为尊。姜王身为宗亲,行巫蛊厌镇之术,已是有谋反之意,臣请陛下下旨,着令派兵清剿。”
这话一出,“沈党”诸位纷纷把头一低,不说话了。
秋泓急忙接着道:“倘若姜王真有谋反之意,清剿当然不在话下。可现在最紧要的,是查明那姜王到底在打着什么样的旗号,来扰动民心。”
祝微没说话,不知到底有没有听出秋泓的弦外之音。
章从梧、梅长宜等人倒是机灵得很,见自己师相开了口,立即上前应和:“陛下,如今民间传得沸沸扬扬,有说太祖高皇帝显灵的,还有说高皇帝压根没死的,不少百姓信以为真,居然竞相追捧造谣之人。而正巧此时,宫中发生了诡事,姜府闹出了乱子,此番接二连三,其间一定有什么联系。”
祝微捏着秋泓呈上的密报,憋出一句话来:“诸卿请起吧。”
说完,他在王吉的帮助下,“爬”上了那把有些高大的龙椅。
秋泓面不改色地恭维道:“圣上天纵英才,此事该如何解决,还需您亲自判断,臣等所言,也不过是妄加揣测,最后,须得陛下来定夺。”
祝微认真地问向秋泓:“先生认为应当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