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相爷……”
  “去岁我为高故相伸冤,问潮在廷议上站在了我这一边,还想方设法挤走了燕宁副总兵秦惟。秦惟是沈淮实留下的人,‘代党’早已把他收买了,他留在问潮手下的那些眼睛,一定在这次的战事中出了力。”秋泓执意说道,“许珏明和谢谦他们几个人,就算是不在京中,也支着耳朵打探着京里的消息,一定是他们……”
  “相爷,‘代党’虽然与您不对付,可许珏明、谢谦等人到底是朝中重臣,他们怎么可能做出与天崇道串通合谋的事来?”王吉不肯相信。
  秋泓睁开了双眼:“怎么不可能?那年天崇道余部进犯阿耶合罕,天应王夫人在大朝会上口口声声称,杀进部落的贼子身披明光铠。代州就在出关的要塞上,若是许珏明和他手下有心为之,自然可以做得天衣无缝。”
  “相爷……”
  “一定是他们,他们恨我,所以要用问潮的死,来报复我。”秋泓坚信不疑。
  王吉不再说话了,他站起身,轻轻地叹了口气,回答:“相爷,我今日来见你,其实是圣上让我给你带句话。”
  秋泓茫然地抬起头:“陛下?”
  王吉沉默了半晌,方才开口道:“陛下与徐少宗伯商定,因相爷您抱病的这些日子,长缨处中无人主事,所以他打算把谢谦召回京师,任副总领大臣,也就是……做您的次相。”
  秋泓一凝:“你说什么?”
  沈惇被夺爵后,“沈党”上下的大小官员,一半投靠了秋泓,剩下的一半,则在沈惇大哥沈恪的带领下,转投到了许珏明的门下。
  许珏明出身代州皇商世家,与谢谦等人有着牵扯不清的姻亲关系。他在朝中根基深厚,在家乡富甲一方,秋泓为了把此人连根拔去,可谓是废了不少功夫。
  为此,天极四年时,他不得不与汉宜第一族申州刘氏联姻,以此巩固自己在州府的势力。
  如果这些年来,秋泓不再执着于“功绩簿”和修整《昇法》等得罪人的事,或许,他也能像吴重山一样,做个乐享太平的甘草宰相,得满朝称赞,最终在百官的恭维中,愉快致仕。
  可秋泓偏不,他偏要做些惹众怒的事。
  “真是何必如此,”长缨处中,徐锦南幽幽叹道,“师兄那样聪明的人,一路从胡世玉和裴松吟的两党之争走过来,斗倒了多少企图踩着他往上爬的前辈,最终坐在了那个人人艳羡的位置上,你说,他何必再去做那些得罪人的事?”
  “少宗伯这话说得不对,秋相做的,都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就算是得罪人,那也只是得罪了官宦士族,您去看看外面的那些平民百姓,哪个不说秋相的好?”站在一旁反驳的,正是汉宜布政使刘真姚的长子刘邻,他天极四年及第,被祝微亲自点为状元,去岁又被秋泓一手提拔成了御前讲官,如今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
  徐锦南也不跟他打辩,只淡淡一笑:“刘学士说得也在理。”
  “不必和这小子客气,这里哪有他说话的份儿。”章从梧瞪了一眼刘邻,“闭嘴,退出去!”
  刘邻丝毫不惧自己的亲老师,他上前一步,扬起头道:“秋相主持‘功绩簿’,为的是考较百官,清明政策,若是只用‘功绩簿’来党同伐异,朝中岂会有一日安宁?”
  徐锦南笑而不语。
  刘邻接着道:“还有《昇法》,《昇法》乃是太祖皇帝主持订立的,可是这么多年来,不论是县衙断案、臬台审理还是刑部掌断,没有一环是依照法条来判的,要么是人情、要么是天理,再要么,就是金银珠宝说了算。如今秋相要修订《昇法》,为的就是将来有一日,不论是官宦大臣,还是王公士族,犯了案,都能和平民百姓一样,得到一样的惩处。少宗伯,依我看,这才是秋相的抱负。”
  徐锦南的脸渐渐沉了下来,他冷声说道:“师兄的抱负,一向是让大昇的天下河清海晏,我等,确实是自愧不如。只是不知,师兄如今病倒,长缨处中无人主持大局,他所坚持的这些,又该……”
  “你不是已经给陛下上疏,请求调谢青浦回京了吗?”徐锦南的话还没说完,就听直庐外传来了一道所有人都无比熟悉的声音。
  徐锦南一震,脸上血色瞬间褪去。
  “师,师兄?”他怔怔地叫道。
  前日两人刚在秋府中见过面,那时秋泓还病得下不了床,可眼下,他的周身却平白多了一股精气神,叫方才还在斋书房中放言的徐锦南一个字都不敢说了。
  众人向旁侧低头一退,把他们的相国让了进来。
  “为什么是谢谦?”等走到徐锦南面前,秋泓平静地问道。
  这个方才在刘邻面前还游刃有余的人如今只剩下惊惶不定,他张了张嘴,回答:“谢青浦是陛下属意的人,我不敢忤逆。”
  秋泓的视线在他身上短暂地停了一停,随后点头道:“谢青浦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当初沈公还在长缨处时,曾与我提起过他,说希望他来日也能入处,协理政务。可惜后来此事因沈公致仕而耽搁了,既然现在你又提起,那就着人安排廷推吧。”
  “师兄?”徐锦南愣住了。
  “谢青浦在翰林院时就擅长修书,如今《昇法》整改刚到关键之处,把他叫来,正合我意。”秋泓越过噤了声的众人,自然而然地走到了最上首,“这几日,溯渊你替我值守长缨处,辛苦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