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江世昌舍不下你,哭得几乎背过气去,他娘在窗下劝了许久,许是那句“恨你入骨”说动了他,他罢了手,开门出去,让他娘牵回了东厢房。
  转天,江世昌的娘就编了个由头,将你与老夫妇送往降山乡邑,她亲自陪送,就为断他相思门路,当真是霹雳手段。
  你要走了,此生未必能有再见的时候,他既得不到你,那送一程总可以吧,谁知竟连送都不让送。真不让送,那也该送到家门口,周全了礼数不是吗?江世昌的娘看自家儿子那副魔怔的样儿,深深叹气,见他不由自主地还想跟去,便拦下他,对他说:世昌,你还不明白么?甚美必有甚恶,咱们惹不起这样恶风波,你不必送了,回去生药铺子里看店!
  江世昌垂首不语,黯然目送,长恸不休。
  你还不知道昨夜里那次擦身而过的险情,只听说老夫妇俩住不惯县邑,想往更加清净些的乡邑走,为着看顾二老,干脆让你也跟过去。你有些懵懂的开心,若是比较起来,你其实更愿意往人烟少处走,少些与人交道,也少些与人龃龉。还有江世昌那时不时冒出来的疯话,也让你难以招架,略又略不过去,装聋作哑也行不通,你都想好要另赁屋舍居停了,谁想得了老天爷照拂,居然让你随了老夫妇俩去往乡邑,这就脱开了身了,谢天谢地!
  至于大年初一就出门往外走这件事有多么不同寻常,你从未想过。老夫妇多少知道一些内情,凭着多年混出来的人情世故,他们猜出了一个大概。对于自家嫂子这样仓促且不合礼数的安排,他们不发一言。老妯娌俩坐在牛车内,老翁与你坐在车辕上,因是年节间,又还未到走亲眷的时候,乡间道路上少有人迹,只你们这一架牛车缓缓而行,老的们都是心事,各自沉默不语,你本就不是多话的人,此时坐在车辕上,有些好奇地四处张望。除了逃战祸或是出外诊,你鲜少像这样全无心事挂心头的外游。那时战祸还未波及降山这头,乡野间虽则是冬末春初,一阳复始,积雪未化,草木未萌,你仍觉得这灰白相间的景色好看。许是心境不同了吧。
  你们颠簸了一天,傍晚时分,总算到了这个名叫栗园的小村落。这处村落仅只四十来户人家,都姓栗,老夫妇俩的亲嫂也姓栗,这是她本家。江家当年之所以会往降山走,就是因为她本家在此处,报与官府时,迁来的缘由说的也是投亲。江家初来之时,亏得有这处小村落脚,靠着亲朋接济,熬过了最难的一段时光,后来江家家长靠着自家识药看诊的本事,渐渐在这一带做出了名气,有了一些余钱,但要到县邑开生药铺子,这点余钱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他们自个儿才知道,家里是如何一夜发富——江家家长某次出外诊回来,月黑风高之时救了一位伤了腿的老丈,背回家中养了个把月,养好了伤,老丈家里来人把他接走,走前千恩万谢,还留下二十来个马蹄金作谢仪。江家家长惊坏了,万不敢收,老丈只说金子来路干净,让他放心收下,上县邑开个生药铺子,往后营生就不必愁了。之后江家果然在县邑开起了一个门脸儿挺大的生药铺子,也果然不再为生计发愁,只不过江家家长在铺子开起来之后不久就病故了,那时江世昌不过五岁,这铺子能够支撑下去且还有生发,全仗江栗氏勉力支撑。铺子生意有起色时,她又在降山周边几个县邑都置下田产,且雇了人专门打理,栗园这处不算大,但胜在“全”:有田庄,有屋舍,也有做杂事的人手,且乡党之间,说话方便,她那入了魔怔的痴儿子若是还未断念,想要跟到这处来,自会有人告知她。
  在江栗氏看来,将你们三人送到此处安置,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就当把麻烦提前裹起来养着吧。
  寄人篱下,面色总是会看的,老夫妇俩许是明白自家已经成了那个“麻烦”,这还不算,还要带一个更大的“麻烦”过来,给清净了许久的江栗氏惹麻烦。这么一想,他们面有愧色,便就小心翼翼地道谢,慌得江栗氏连连讨饶,口说都是一家人,何以如此见外?又说实在是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到初八日,世昌结亲,新人进门,还要请叔婶回去喝杯喜酒,让新人给叔婶磕头。初一送你们出门,初八就把一应礼节过完,迎新妇入门了,这还不叫快刀斩乱麻么。
  当时三个老的在说话,你觉得自家一个外人,不好在旁听着,就帮着安置车上行李。江栗氏见你进了场院,估摸着你听不见他们说话了,才流着泪朝老夫妇俩拜下,遮遮掩掩地道出那桩不成体统的事体,复又问他俩:都是做人爹娘的,换做二位,能放着不管么?老夫妇俩让她这大礼唬了一大跳,慌忙扶起她,心内百味交陈,不知该从何劝解。老妪陪她默默掉泪,犹豫半晌,口内勉强劝道:世昌是个好孩子,多得人意呢……嫂子勿要烦愁,想来他只是年岁大了,通了人事,待新妇进门,两厢绸缪,也就好了。江栗氏捉住她手,犹如捉住一段浮木,紧紧的,且说且哭:若真是这般就好了,只怕他这毛病是胎里带来的,看定一个,念念不忘,连天伦也不要了!老翁长叹一气,压低了嗓门说道:罢了,这事算是我们惹出来的,只要我们两个老不死的还活一日,便就看定他一日,决不许他上门往来!说到此处,他一蹙眉,又添了一句:这样事体,还是讲究有来有往的,依我看,柳桥这孩子并无那样心思,单板拍不响,独弦不成调,任世昌怎样,只要他不应,也就成不得事。此事嫂子不必过虑,免得伤身。江栗氏定神收泪,应道:叔婶说的是,那这边一应事体,便就有劳了。因初八日要迎新人进门,时日着紧,明日便要走回程,还望叔婶体恤包涵,待初六日再来迎二位回去喝世昌的喜酒。说到此处,他们见你出来,便都停嘴不谈,三人慢慢迎上去,和你一同走进场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