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慕容羽“啧啧”道:“我真是替灵芸不值。当初你将神农谷弄得鸡飞狗跳,师父几次要将你逐出谷,可都是小师妹替你求的情。师父那脾气……你是知道的,小师妹挨了多少训。唉,可怜衷心错付,衷心错付啊!”
慕容羽这话真假参半,水分很足。墨玉笙就是个地痞无赖,嘴皮子功夫一流,能把方说成圆,圆说成方。偏生此人是个娇贵的病秧子。慕容羽打又打不了,说又说不过,常常只能忍气吞声,顶得肺疼。
因此,但凡能逮着他的笑话看,慕容羽绝计不会善罢甘休。
当着元晦的面,墨玉笙不肯服软,他面不改色道:“瞎说。我堂堂谷中一枝花,师父怎么舍得将我逐出师门。”
慕容羽翻着白眼提醒道:“你去騩山禁林偷祝余青果那次,师父可是铁了心的要与你一刀两断。”
墨玉笙:“师父那人嘴硬心软,私下疼我还来不及。”
慕容羽刁起酒杯压了压惊,“果然,一点没变。”
墨玉笙:“什么?”
慕容羽:“厚脸皮。”
......
六月的光落在三人身上,将唇枪舌战的两人镀上一层生动的金箔色。
元晦游离在夏光之外,孤独又灰败。
他胸口剧烈地起伏了几下,从干涩的喉咙里挤出几个字:“师父打算带我一同去吗?”
一句话,将片刻前还鸡争鹅斗的墨宅大院炸得鸦雀无声。
慕容羽识趣地闭了嘴,在心底给墨玉笙打气:“墨子游,你自谋多福。”
墨玉笙像是生吞了一捧黄莲,表情说不出得苦涩。
元晦绕到他跟前,半蹲下身子,与他面对面,不留任何回避的余地,“师父打算带我一同去吗?”
墨玉笙喉头动了动。
他想到半月前,就在身后堂屋,元晦对他说“不要扔下我一人”
他想到方才,慕容羽对他说“三成把握总还是有的。”
三成把握……换而言之,凶多吉少。
他瞳孔微微一缩,任内心惊涛骇浪,表面波澜不惊道:“神农谷祖训,外人不得踏足。”
元晦心想:“原来字字诛心是这个意思。”
他没有一哭二闹三打滚,一如既往的懂事,不愿让墨玉笙难堪,也想给自己一个体面。
他接着问:“去多久?何时回?”
墨玉笙将目光移开,盯着元晦脚下的一朵夏日黄花,道:“不知道。”
元晦沉默了片刻,问出最后一个问题:“何时动身?”
墨玉笙垂下眼皮,道:“明日。”
………………
元晦记不清自己是怎样迈出墨宅大门的。
他漫无目的游荡到春山。山脚有一条河,夕阳下,河面微波荡漾,像是无数的生灵在像他招手眨眼。
元晦心想:“要不我跳下去?”
可真跳下去,那个人,会惦记自己一辈子吗?
大概不会。
他珍藏密敛的师徒关系,到头来不过茶水之交。人走茶凉,谁还记得与之风炉煮茶之人?
然而他怨墨玉笙薄情,自己又是个什么君子,不也出尔反尔?
半月前,他信誓旦旦地对墨玉笙说:“你若遇良人,我愿常伴左右,侍奉二老。”
可他试着动了一下墨玉笙兴许会在神农谷与某人看对眼,芙蓉并蒂的念头,心如刀绞。
他在心底对自己道:“苏曦,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他苛责自己没有一日三省吾身,却轻而易举地原谅了他便宜师父的薄情寡义。
王伯从春山上下来,正好碰到元晦坐在河边愣神。
少年将头深深地埋进膝盖间,身子折成了一柄弯弓。
那可是白刃近身都不带眨眼,背脊挺拔如苍松的元晦?
王伯迟疑地唤了声“元晦”。
没有回应。
他伸手拍了拍少年肩头。
少年周身一震,转过身来,露出一张毫无生气,像根脱水丝瓜的脸。
“出了什么事吗?”王伯问道。
元晦摇摇头,又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王伯,你也有师父吗?他是个怎样的人?对你好吗?”
王伯搜肠刮肚半晌,那个他唤作师父领他上道的人已经在脑海里消失了八百年。
“他老人家功夫好,性子柔,待我很好,只可惜我胸无大志,吃不了苦,练了几手拳脚功夫便拜叩了他,去城里混了个镖师的差事。”
“他待你这般好,你舍得离开他?”元晦怔怔地问道。
王伯对墨玉笙托月娘为元晦拉红线一事有所耳闻,月娘嘴碎,连那日墨家师徒起的那点尴尬也漏了干净。
他大概能想明白,元晦如此消沉,是因为一时接受不了要与师父分开的事实。
王伯语重心长地宽慰道:“雏鸟离巢。翅膀硬了,就该自谋出路,岂有一辈子躲在长辈羽翼下的道理?鸟兽如此,人也一样。师徒缘分尽了,该断则断。没什么舍不舍得的。”
他见元晦面色惨白,自觉话说得太重,于是故作轻快地开了个玩笑,“除非你与师父结成夫妻,就像我与你王伯母这样,只有夫妻才能一辈子白首不离。”
元晦低声喃喃道:“结成夫妻……”
王伯眼皮狠狠一跳。他原是粗人,开起玩笑荤素不忌,此时也意识到自己嘴贱玩大了,仓惶找补道:“开玩笑。师徒如父子,此为伦常,不可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