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格外酥脆。”墨玉笙点评道。
盐炸花生看似简单,精髓全在“酥脆”二字上。算不上技术活,却是个细致活。何时入锅、何时翻炒、何时出锅、何时撒盐都有讲究,否则极容易返潮,吃上去蔫蔫的,跟嚼蜡似的。
墨玉笙砸吧掉嘴角的盐粒,问道:“你这身掌勺的本领从哪里学的?”
元晦道:“摸着石头过河,自己一点点琢磨出来的。”
他心情极好,话也不自觉地多了起来:“很小的时候,大概七八岁吧,第一次下厨做的是清炒鸡蛋。那时小,掌握不好火候,炒糊了不说,还把醋当成了酱油,最后煎成了一块醋酸锅巴。”
墨玉笙试着想了想平日里老成持重做什么都有条不紊的小元晦在灶台旁手忙脚乱熏得一脸黑的样子,觉得怪可爱的。
他于是打趣道:“苏家家大业大,还养不起一个厨子?你何必跟个厨子抢饭碗。”
元晦笑笑,竖起两根手指,比划了个二。
“自然养得起,还养了两个呢。一个专做西域菜,一个做苏州本邦菜。不过北陌是西域人,平日里依着她的口味做的都是些胡饼烤肉之类的,我吃不来那味。”
墨玉笙道:“不是有两个厨子吗?另一个呢?是不长眼,还是没手没脚,吃白食的。”
元晦笑道:“眼没瞎,手脚也没残疾,不过确实懒,一年到头也就苏令回来的那几日下厨做几道苏州菜。”
元晦没细说,墨玉笙大抵也能猜明白,厨子不是瞎,只是目中无人。一个火夫而已,谁借的胆子?
墨玉笙收了笑,忽然觉得嘴里的花生米不香了。
元晦见他神情有恙,将挑干净葱姜的鸡汤递了过去,问道:“是不是齁着了?喝点汤,清清喉。”
墨玉笙接过汤碗放在一边,提不起半点胃口。
他沉默了半晌,忽地问道:“她……可曾伤过你?”
元晦微微一愣:“谁?”
墨玉笙:“那个女人。”
元晦花了好些功夫才反应过来,墨玉笙口中的“女人”指的是北陌。
那个名字久远到仿佛是上辈子的事了。
他答非所问道:“我一个人住在偏院,除了苏令在家的那几日,基本也不打照面。”
墨玉笙的眉毛不自觉拧作一线,“你那么小就一个人住在偏院?”
元晦想了想,道:“其实也不算一个人,还有徐妈。她偶尔得空也会过来。”
他顿了顿,一语双关道:“那几年,倒是累她吃了不少苦头。”
墨玉笙眉间的沟壑又深了几许。
“那他呢?将你留在家中不管不问?任你自生自灭?”
元晦知道墨玉笙口中的“他”指的是苏令。
“他常年在外。偶尔回趟苏州也基本在家待不了几日。家中事他不做主,也做不了主。”
元晦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以如此轻松的语气说出这番话。
那些压在心底的陈年伤痛,好像早就在某个瞬间以一种难以名状的方式愈合了。
他,果然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墨玉笙道:“你恨她吗?”
元晦分不清墨玉笙说的是她,还是他。
他认真地点点头,“恨过。”
墨玉笙又问道:“那现在呢,还恨吗?”
元晦摇摇头:“不恨了。”
墨玉笙便又追问道:“为何?”
这次元晦没有开口回答,只是安静地看着墨玉笙。
两人隔着有些距离,墨半瞎看不清,却也知道,那双瞳剪水,满满当当盛着的都是自己。
他默然垂眸。
元晦收回视线,从一侧抽了两个茶杯,动作极其缓慢地倒了两杯茶。
他将心事开了一道小口子,任由他们如流口处的茶水般细水长流地往外泄。
“我五岁没了母亲,苏令又常年不着家,留下一个北陌对我百般刁难。我从小便觉得天公待我薄情,想不明白为什么,也不知如何是好。后来读山海经,读到精卫填海时感慨颇多。小小精卫鸟尚有填平东海之志,我虽不能同巨人比肩,比之鸟兽总是有过之无不及的。我于是便决心要给自己每天攒上点气运。活多久,便攒多久,兴许哪天能攒足分量撼动天公,也给我抛下块馅饼尝尝滋味。”
“那日徐妈抱着我躲在废井下,我忽然就想明白了:天上掉馅饼这种事,于别人是少有的,于我是没有的。”
“然后……你就出现了……”
“第一个牵我手带我走出死人堆的人是你;第一个抱我入眠让我在黑暗中有所依仗的人是你;第一个亲手为我熬药,骗我是糖水,被我拆穿后又以蜜饯与我讨价还价,蹲在床头一口一口喂我喝干净药汤的人是你;第一个在除夕夜带我放鞭炮把赵婶家的鸡圈炸飞天领着我满镇追鸡毛的人是你;第一个在元宵节带着我游灯会看舞龙舞狮,还为我牵了一盏走马灯的人是你……”
第45章 闲聊
元晦说得缓慢,语气也极其轻柔,与其说是向墨玉笙倾诉衷肠,倒不如说是喃喃自语,因此墨半聋大概也就听清了个六七分。
然而深情流露从来也不依仗只言片语。
元晦已将心意剖白于此,墨玉笙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只得战术性地干笑了几声,干巴巴道:“小伙子记性可真好!”
元晦一时哭笑不得,眼底倒未见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