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这半余月,元晦想明白了一件事。
所谓缘分,理应一拆为二。“缘”将二人聚首,“份”让二人相守。
世间姻缘恒河沙数,修成正果的却寥寥,多是有缘无分之人。大概要情定三生,纠缠三世,才能修得有缘有分。
元晦不贪心,也不性急。他可以慢慢地等,等到地老天荒等到海枯石烂,即便修不来“份”,能守着这“缘”,也足矣。
他爱他,从来都与他无关。
元晦递给墨玉笙一杯热茶,道:“汴州盛产菊花,民间好以菊花入料制作菊花茶饮与糕点。师父尝尝这菊花茶,与普通花茶确有不同,入口微苦后味甘甜,很是清爽。”
墨玉笙接过茶杯,低头喝了几口茶水。他品不出个所以然,实在无话可说,只得将目光长久地投射到对面墙上的挂画上。
元晦顺着他的视线看去,开口道:“这副画仿的应当是韩青石老先生的春竹图。”
墨玉笙颇感意外,“你知道韩青石?”
“自然”,元晦笑道:“韩老先生被誉为当代画仙,是书画界的泰斗,世间谁人不知?当年苏令挖空心思也才求来他两幅真迹,一副松风水月图挂在书房,一副万马图挂在苏园正厅。”
“他倒挺会附庸风雅。”
墨玉笙吹开杯中浮花,饮了一口茶水,接着道:“那你可知韩老画仙的名头由何而来?”
元晦道:“因为韩青石老先生仙风古道,超凡脱俗;也因为他画艺超群,运笔松秀,寓巧于拙,意境悠远。”
墨玉笙道:“答对了一半。”
元晦道:“另一半呢?”
墨玉笙道:“他一生只画山水虫鸟,从不画人。世间凡人沾不了他的笔墨。”
元晦顿了顿,道:“细细想来好像是这么回事。韩老的画作有山有水有花鸟虫兽好像确实从未有人入画。师父对他似乎颇有研究呢?”
墨玉笙低着头淡淡道:“嗯。韩青石是我的老师。”
元晦盯着墨玉笙的双眼陡然一亮。
墨玉笙于他是一切想象中的美好,世间所有的月章星句用在他身上都不为过。
然而元晦却还是高估了自己,墨玉笙总能在他的认知之外,熠熠发光。
“怎么从未听你说起?”元晦怪嗔道:“你究竟藏着掖着多少了不得的本领?”
墨玉笙难得自谦一回,摇头道:“算不得什么本领。我天资平平,在画业上毫无建树,说出来怕污了老师的名声。”
元晦道:“师父说笑了。韩青石老先生出了名的吝惜羽毛,寻常人哪里入得了他的门下。”
墨玉笙道:“我之所以能成他的学生,并非我天资有多聪慧。相反,我画技平庸,是他学生中最不出彩的那个。”
元晦笑道:“画技平庸还能入韩老门下,难不成韩老先生是开积善堂的?”
墨玉笙瞥了一眼元晦,这小子说话越来越不见外了。
墨玉笙道:“此事说来话长。我祖父是老师的酒友,当年用两坛三十年的自酿敲开后门,将我硬塞了进去。”
元晦觉得有些好笑。名满天下的画仙竟然也是一枚酒鬼,为区区两坛子老酒而折腰。但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古往今来哪个文豪诗圣不是泡得一身酒气?
刚沏的花茶有点烫手。元晦一双眼睛都黏在墨玉笙身上,也就没有留意到自己被捂得有些微微发红的手心。
元晦道:“拜画仙膝下学画定是种别样的体验吧?”
墨玉笙不慎在意道:“嗯。的确。无聊至极。”
元晦失笑道:“这算不算是吃了葡萄还嫌酸?我可是巴不得让他老人家指点一二。”
墨玉笙抬手在元晦脑门上敲了一下,“说话没大没小,我还治不了你了?”
元晦唇角飞快地扬起,看样子是挨打挨出了好心情。
墨玉笙颇为无语。这小子,好像是快要治不了他了……
墨玉笙收了手,道:“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怎么,你也爱好舞弄笔墨?”
元晦笑道,“谈不上爱好,幼时跟着家中先生学了点皮毛。当时临摹的就是韩老先生的春竹图。可惜我天生不是那块料,临摹上百次也描不来其中的气韵。”
墨玉笙接口道:“所以你知难而退,就此弃笔了?难怪未曾见你提过笔。”
元晦顿了顿,双手捧起茶杯安静地喝了几口茶水,而后缓缓道:“倒也……未弃笔。我在无相寺的那几年,曾提笔画过几回人像。”
墨玉笙揶揄道:“一堆秃头有什么可画的?难不成画他们木鱼一样的后脑勺?”
元晦没吭声,只怔怔地看着墨玉笙。不必言语,双眸中噙着的那个“你”字已经昭然若揭了。
墨玉笙干咳了几声,抓紧时间转移话题道:“我说无聊至极并非不知好歹。头年入门,老师教了些基本功便晾我一人没完没了地描摹院中的破竹子,他在一旁凉亭与我家老爷子围炉煮酒对饮成双好不快活。”
元晦顺着他的话道:“我记得先生曾说过,学习书画方法有二。其一师古人,临摹古人画作;其二师造化,写生自然。我想韩老先生大概是想你以自然之气润笔墨。”
墨玉笙道:“话是不假,但我那时年幼哪里明白得了这些。与绿玉君大眼瞪小眼大半年都快瞪出心病了,做梦都是我爹拿着竹条追着抽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