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归灿抬起头,问道:小臣斗胆,敢问王上是从哪里知晓先王言行的呢?
刘枢道:刚才那句话嘛,是闻喜告诉寡人的。
归灿瞟了一眼站在角落里的闻喜,感觉有些意外。闻喜一动不动,似乎没有听见他们在说什么。
至于其他的事。刘枢继续道:归卿应该知道,汉王宫中有石室殿,备份了历代先王的实录、政令、王命,还有三公九卿大夫们的奏、疏、启、表等等,随时可以去阅览。只不过,寡人以前从来没去过。最近,寡人想读一些关于律法的篇章,又找不到老师,才想起来去石室找找看,顺便又看了些别的学问。
王上竟然已经学会自己去石室殿找书籍学了,归灿感到很欣慰,道:王上博闻强识,敏而好学,汉室之幸。
不说这些了。刘枢突然道:上次寡人赐予令妹的食物,她觉得怎么样呢?
小臣正要向王上禀报此事。归灿道:舍妹敬谢王上厚礼,小臣替她拜谢王上,吾王万寿无疆。说着伏地叩了下去。
唔没了?刘枢死死盯着他,她她就没说点别的什么?
果然,归灿心里想着,不出妹妹的预料,王上果然追问了。
难道上次的赐食中真的存在什么考题吗?
归灿直起身,不敢确定的说道:舍妹舍妹还说,王上所赐的四道菜点,三道更有深意,因为按照一般的治膳方法,不该如此搭配食材。
刘枢的眼中涌出一抹雀跃的欢喜,嗯!所以她怎么说?快快道来。
归灿更意外了,这两个孩子是在搞什么暗语吗?
他于是继续说:舍妹说,这三道菜点中,炙羊牢髀就是羊髀骨,代表肱骨之力,黑鲤和酱汤代表黑鱼游于水中,之所以选黑鲤,是因为我大汉尚黑色,黑色即王室。因此综合理解下来,猜测王上是想说
说到这,归灿有点卡住了,不知道该怎么用敬语去转述妹妹的原话。
刘枢听的眼睛发光,等不及了,自己脱口而出:她是想说寡人若得她为肱骨之臣,犹如鱼之得水也,对不对?
是。归灿垂首道:舍妹正是这么说的,如有错漏之处,请王上责罚!
哈哈哈哈哈殿上传来刘枢爽朗的大笑,归卿啊归卿,你确实错了。
归灿慌的汗毛倒立,叩头道:王上息怒,一切责罚,归灿愿替舍妹承担。
什么责罚不责罚的。刘枢笑嘻嘻的摇头道:
你错就错在比令妹生的早!
归灿茫然抬头,见王上兴高采烈的样子,根本不是生气,细细琢磨她刚才话里的意思,才反应过来。
在汉国,爵位世袭都按照最古老的礼制来进行,即传爵于嫡长子/女,其他子女,无论嫡庶,都没有资格,若想要爵位,只能靠自己去努力获得。太师归婴贵为内侯,食邑千户,待百年之后,长宁侯的帽子自然会落在归灿头上。
归灿揣摩着,王上这是在为妹妹感到可惜吧?
归灿实话实说道:舍妹才思敏捷,异于常人,从小到大,她的课业确实更在小臣之上。
刘枢笑道:令妹才识既不弱于归卿,待寡人亲政,便第一个封她做鸿学博士,而后,再做九卿!
归灿赶紧再拜,虽说小孩子的承诺当不得真,但为了给王上些面子,身为臣子的归灿还是要尽力摆出一副恭谨又推拒的态度来。
他道:王上错爱,归氏诚惶诚恐。舍妹年纪还小,恐担不得王上厚遇。
刘枢正色道:那寡人就等她成年。
归灿大为惊讶,因为他从这位少年君王的眼睛里,看出了无比确信的认真。
寡人会等她成年的。刘枢又重复一遍。
对了,寡人还有一件事要归卿帮忙。刘枢不理会归灿惊讶的表情,自顾自拿起笔来,叫道:闻喜,拿新的简牍来。
闻喜依言呈上了新的未写字也未穿绳的竹简,刘枢略作思考,提笔写了两列字,作为初稿,又命道:拿去杀青。
闻喜疑惑道:王上,是现在吗?
是的,就在此处。刘枢要确保这些字不会被多余的人看到。
闻喜只得安排侍从将杀青用的火炉搬到昭阳殿来,亲手将那两根竹简烤出汗青,再用小刀刮去上面的竹青,直到露出牙白色的竹白,重新呈给刘枢。
杀青过的字迹已经被刮的有点模糊,刘枢将定稿重新描在竹白上,然后拿出一方锦帕,将竹简一层一层裹起来,打个结,对归灿道:这个,归卿带回给令妹去看,如果她再有什么话,下次再报寡人。
闻喜从她手中接过那两根竹简,高举过头,趋步走到归灿面前,跪下来,传给他。
归灿心中惊疑不定,难道王上这是要私相授受简牍给妹妹吗?
他心想王上此番举动恐怕不妥,犹豫了许久,但迫于无奈,也只得把东西接了下来。
刘枢见他接了,露出一个愉快的微笑,又补道:这个东西,绝不可以给别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