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百合>权经> 第99章

第99章

  刘枢在窗前踱起步来,她要好好想一想,站在这个抉择的十字路口处,要如何做才是良解?
  隐隐的,她敏锐的政治嗅觉让她意识到,这也许是一个千载难逢之机,一个或许能令一切都天翻地覆的节点。
  她等待了数年,忍耐了数年,也积攒了数年,虽然还是不够强大,但也并非一无所有。
  她还是需要一些关键的力量,例如
  一股恰如其时的东风?
  一个不可或缺的良臣?
  一场突然而至的惊变?
  转机会发生在今年吗?
  刘枢在踱步思索的时候,殿中始终鸦雀无声,没人敢在她想事情的时候弄出一丁点儿声响。
  她负手在后,缓步徘徊,哪怕是专注想事情的时刻,她的腰背也会无意识的挺的笔直,多年的王宫礼仪训练让她的肢体习惯了在任何时候都保持高雅的仪态。
  她身材颀长,肌理匀称,紧实有力,头脑灵敏,散发着年轻女子最美好的健康与活力。
  在先王精心布置的策略下,刘枢终究是长大了。
  以后她和她的国家将会如何,就要靠她自己了。
  半晌,她足下一停,已经想好了,转回身,道:传下去,寡人将赴雍城,于温泉行宫静养。
  唯。闻喜和侍女们一同应下,他听得出来,每当王上用这样笃定的语气说话的时候,便是有了十足的决断。
  再者,刘枢继续道:既然相国如此上赶着来请寡人做一选择,那么寡人自当要与他谈谈条件才是。该说个什么条件才好呢
  闻喜小声道:王上,可要召相国大夫入殿议事?
  不必。刘枢摆摆手,叫王庭舍人来,记下寡人的意思,传与相国。
  很快有宫人去通知了舍人。舍人急忙赶来,笔墨都不曾晕开,刘枢就已经说了起来。
  刘枢才不会专门等他呢,她似乎颇有兴味的扶栏瞭望,自顾自的说下去:寡人* 前几日批阅奏疏,典曹大夫曾上表言道,有郧国公子私自潜来汉国,欲求我邦庇佑,有这事吧?
  她压根也没指望有人会附和她,毕竟旁的人哪里看过奏疏呢?就算闻喜偶尔替她念过一两卷,也早就忘记内容了,谁会对那些每日成堆的琐碎政事有印象呢?
  刘枢却能。
  也许是天赋卓绝,也许是头脑年轻的优势,刘枢总能将每日发生的政事理出头绪来,桩桩件件,条分缕析,并且和之前发生过的政事相互连缀,勾勒出一个个大政策、大事件进程的全貌。
  并且在心里记下个七七八八,毫不觉得枯燥。
  有时候连相国都不小心记混的事情,刘枢却可以在朝会上条理分明的替他数点出来,然后吩咐有司办结。
  少年人的精力和敏捷,远非老态龙钟的老人可以比拟。
  刘枢接着道:这桩事,寡人记得那时相国没有应允郧国公子的请求。
  这符合高傒的行事风格,郧国地处偏僻,向来与别国关系生疏,突然偷偷跑出来一个公子,任何国家都不敢贸然提供庇护的。加上高傒近年来年老昏花,心思都在汉宫庭之内,没功夫去过多调查那位异国公子出逃的来龙去脉,就干脆一拒了之。
  可寡人欲应允郧国公子,将其留在沣都别馆照应。刘枢一字一句的宣布,告诉相国,若能如此,寡人便于三日后动身前往雍城行宫。
  并且相国也需陪伴寡人同行。
  否则的话,动身之期,就来年再说吧。
  这是刘枢提出的全部条件。
  舍人战战兢兢的记下来。
  窗外的远处,大雪铺满了层层叠叠的汉家宫阙,一眼望出去,都望不见楼宇的尽头。
  刘枢眼落远方,嘴角浮出一丝笑意,一切全看相国的决定了。
  三日后,声势浩大的王驾车队由沣都开赴雍城。
  第49章 归途
  归途
  越靠近西北方位, 风雪愈盛,鹅毛般的大雪遮迷了人眼,郦壬臣和田姬抵达了郑国北部最后一个城邑邲城, 离开这里,兑换传验,便是汉国。
  邲城郊外有一处酒肆, 用草泥灰筑成,屋顶的烟筒冒起炊烟,里面烧着炭火, 看起来很暖和,二人决定在此吃上一顿热饭,休整一番。
  郑国食货享乐之风盛行, 没有禁酒令,因此每个城邑都有许多饭馆和酒肆, 一到夜间,围着好多醉汉,官吏也不做限制。
  她们将马匹拴在酒肆外的一处粗木桩上,掀开粗毛毡做的帷帐, 走进去, 一股热气扑面而来,缓和了面颊的冰冷。
  这位夫子,您这边歇! 酒肆的堂佣马上热情的围上来,瞧着她们的打扮,一口一个夫子叫着,设座端茶。
  郦壬臣环顾一圈, 现在还是白天,酒肆里人不多, 三两个为一伙,一堆堆的围坐着谈天。
  屋里面阴暗的角落处,独自坐着一个人,背对门口,身形竹竿子一样瘦,呷着手中的一碗浊酒,身上裹着薄薄的旧棉袄,后背一堆补丁,帽檐压得很低,辨不出男女。
  郦壬臣轻叹一口气,喃喃道:这样天寒地冻的季节,竟有人会独自在边陲酒肆里饮酒,一定是很孤苦之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