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以前也是如此说的。
林知皇展颜一笑,回道:“世间之事,瞬变如云,谁又说的准呢?”
“本王有耐心。”说到耐心二字,林知皇侧首看向了临坊先生。
临坊先生听得此言,心满意足的哈哈大笑。
杨熙筒与柳夯见齐冠首此时已是被拿住,并未在怒极之下说出任何冒犯林知皇的言语,也未做出其他过激地举动,一直紧绷的神经这才松懈下来。
接下来的行路,全身酸软无力的齐冠首,与林知皇、临坊先生同乘一驾马车,就算其态度一直冷漠的拒绝与人交谈,但也被迫听了不少政事。
行路途中,林知皇一直在与临坊先生相谈她此番回去后,欲改制的想法。
大济如今实行的三公九卿制,林知皇将她欲改革的三省六部制,仔细与临坊先生详讲了个透,齐冠首倚窗而靠,从最先开始的被迫听,逐渐转变成了主动细听。
临坊先生了解完林知皇欲改革的三省六部制后,抚须沉吟道:“大济施行的三公九卿制,将治下的行政、军事、监察融为一体,也将掌权者的家政与国政混为一谈,确实弊病极大。”
“如今的朝廷,在三公九卿制下,丞相只有一个,协助天子处理全国政事,相对独立的掌有决策、审议和行政大权。”
“而治下各地州牧以及其下辖的郡守,在当地也会有独立的决策、审议和行政大权。”
“在这种制度下,中央集权将十分的困难,对皇权的巩固也有着极大的威胁。”
话说到此,临坊先生长叹了一口气,摇首道:“大济如今大乱,各地州牧各自专权,归根结底与此官制不无关系啊。”
林知皇颔首,极认同此点,这也是她现在欲改制的原因。
她要的是中央集权,她绝不允许治下会出现威胁到她政权的臣子。
大济如今的乱象,就是前车之鉴。
前人所犯之错,她绝不会再犯!
在百姓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的当下,中央集权,才是维持治下长久稳定的唯一方法。
治下稳定了,再从上至下实行仁政,注重农事,构建强经济,安泰亦不远矣。
安泰有了,勤劳简朴的百姓们,生活如何会不富足?
自那日知晓自己被临坊先生下毒后,齐冠首便一直未再正眼看过同一车厢内的临坊先生与林知皇任一人。
齐冠首这些时日除了闭目休息,就只是沉默地倚窗而靠,淡然地观赏车窗外倒退的风景。
此时齐冠首听到这里,却是收回了投注到车窗外的视线,将浅淡的目光落到了正与临坊先生对面而坐,含笑相谈的林知皇身上。
临坊先生继续道:“而您欲改革的新制三省六部制,将集治下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职权也会比之三公九卿制更为明确,且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确实乃好制。”
“三公九卿是由最高掌权人任免,而三省六部官员的升迁任免,则由吏部掌管。”
“三公九卿制之下的官职官位可被当值官员以荐官的形式变相世袭,而三省六部制则无法如此。”
“三公九卿是官员人事制度,而三省六部则是国家行政行权。”
“如此,既极大的遏制了世家的发展,也实现了最高的中央集权......善。”
临坊先生抚掌,赞道:“您能看到官制弊端,并革除旧制,准备行新制改善旧制,能者也。”
“此番回返后,您便欲推行这新制?”临坊先生向林知皇确认。
林知皇颔首:“是,一切都已准备妥当。只打算此次请到先生出山,一同回返州城后,便推行此制的。”
临坊先生点头,手肘撑腿托腮思忖道:“主公倒不必如此急。”
林知皇挑眉:“哦?”
临坊先生托腮看着对坐的林知皇,笑容可掬的谏言道:“此新制,在您回访州城后,再次广发招贤令,同时开放观书阁后再推行吧.....”
“观书阁内上万册藏书,不分男女贵贱,凡您治下之民皆可入内免费观阅这事一出,必定引得天下震动!”
“您的名望,也必定高涨!”
话说到此,临坊先生神色越发严肃:“若说开放观书阁是动了世家的利益,您此番推行的新制,才是真正动了世家百世袭权的根基。”
“您在开放观书阁,施恩于民的时机下,大刀阔斧的摒除旧制推行新制,众人在这件事上的关注度会小许多,您将遇到的阻力,亦会小不少。”
“等那些人反应过来时,您的新制也已推行完毕了。”
“如此,在您治下,无人再能蓄积力量阻您行事!”
话落,临坊先生伸手慈爱的抚了抚林知皇的发顶。
“您治下九郡之民得您此主,乃蓄积多世之福也!”
第890章 林知皇:齐郎君,本王的依就方式,你不会喜欢的
林知皇朗笑出声,扬声道:“善!便依临坊先生所言。”
临坊先生与林知皇相视而笑了片刻,而后转首看向倚窗而坐的齐冠首,笑呵呵道:“初澜,听了如此久,你有何看法?”
齐冠首如今的冰脸与梁峰原有得一拼,再也不是淡雅地如仙郎君,活人勿近之气萦绕于周身。
临坊先生突然相问,齐冠首未发一言的从林知皇身上收回视线,冷然转头,又将视线投注到车窗外倒退的风景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海棠书屋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tags_nan/quanmouwen.html" title="权谋文"target="_blank">权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