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胤祝起身给额娘顺了顺后背:“额娘,您别气坏了身子,刚才十四哥没有瞪我,我能理解十四哥的。无缘无故的跟一个需要被审问的案子牵连上,心情不好是自然的,不是故意针对我。”
  十四好一会儿才理解这些话的精髓,然而却辩无可辩,这小十五是一句他的坏话没说,却把他给损了个从头到脚啊。
  “额娘,儿子真的没有怎么着小十五。您不能因为他才回家,就把什么不好的事都赖到儿子身上啊。”十四喊冤不已,偏偏那个巧舌如簧的家伙还说,“是啊额娘,因为一点小事就指责十四哥,很可能会让十四哥心里难受的。”
  十四:---
  四爷抬手挡了挡唇角的笑容,小十五的心眼比十四的多,按说他一向不喜欢这样的人,现在却觉得十五这样挺好一点都不让人反感。
  德妃拍了拍十五的手,对十四道:“好了好了,额娘也不想因为管的多让你们兄弟之间不好,你啊,有个当哥哥的样子吧。”
  说着也不待十四说什么,喊人再拿些饭菜过来:“胤禛,你跟十四都在这边吃点东西就去忙。”
  多余的德妃一句不说。
  四爷和十四正吃着饭的时候,梁九功捧着册封的旨意身后跟着一队人来了。
  永和宫这边对于接旨有一套熟悉的流程,很快就摆好了香案,德妃亲自教自己的儿子如何跪如何谢,接了圣旨下来。
  封了爵位,顶子礼服也都有一套的,还有一托盘银子,是给补了三年的郡王薪银,有一千多两。
  此外还有个没有雕刻的羊脂白玉。
  梁九功特地拿给胤祝看了看,笑得跟个秋天里熟透的大窝瓜一样:“宝贝勒,皇上特地选了这块上等羊脂玉给您刻玉佩用,您过过目,奴才一会儿还拿走,让人刻好了再送来。”
  胤祝:就这么走上了人生巅峰!
  到现在还有点不敢相信。
  第11章 老熟人
  胤祝摸了摸那块玉,细腻,触手生温,点点头道:“我很喜欢,梁总管,您替我谢谢皇阿玛。”
  梁九功顿时惶恐地后退一步:“奴才不敢。”
  但是脸上的笑就是更大了。
  四爷:十五弟,好像不是一般的厉害。
  十四:哼,小人。
  梁九功高兴地离开了,四爷也带着两个弟弟离开。
  大理寺在皇宫南边,他们走西华门出宫,早已有养马太监牵着马在这里伺候,胤祝无论前世还是今生的前二十年都没有机会学骑马。
  现下就跟面前的马儿大眼瞪小眼。
  四爷已挽着缰绳坐在马背上,看到十五弟的模样,一霎时想到接他路上看到的那些,在十五弟前面二十年生活的卷宗。
  一股莫名的心酸浮现在心头。
  十四也注意到十五的窘状,就要哈哈大笑,四哥那边人又重新下来,让人给换了个双鞍的马,叫十五坐在他后面。
  十四看得心头发酸,不过又一想觉得四哥还是奸险啊,以前对他可没有这么好,对十五这样,还不是因为这小子受到皇阿玛的喜欢?
  耽误了有小一刻钟终于上了马,折南而行,只见一路的地面都是铺得整整齐齐的青色石板路,路面条件很不错。
  一直到了衙门建筑最南边的大理寺,都是这种路。
  但胤祝不是养在深宫的小王子,在外面的时候他的住宅条件虽然也不差,但还是走过下雨天的泥泞路的。
  只能说这时期的上层人士过的是已经很接近现代的生活了。
  四爷和十四都觉得十五安静得有些过分,一路上经过太常寺都察院刑部衙门的时候就跟他讲一讲。
  十四的话少,但也可怜出门就露怯的弟弟。
  胤祝看到了十四的眼神,心里哼了哼下。
  决定了,以后十四就是他造句的“小明”了。
  不知道为什么,十四觉得小鹌鹑一样坐在四哥背后的十五,身上突然涌出一股令人可怕的气息。
  此时已经到了大理寺正门,四爷先下马,然后伸手递给小十五,照顾得真叫一个密不透风,早就到了的直郡王都维持不下去脸上的严肃。
  直郡王也被点名来审理张明德案。
  看了眼十三,低声说道:“到底是亲兄弟啊。”
  十三意外,没想到在他印象中一直都是勇猛无敌威严如山的大哥,竟然也有挑拨离间的时候。
  “唉,十五可人疼,以前在外面也没少受苦,我都想多照顾他一些。”十三双臂换在胸前,看着小十五一脸喜欢。
  直郡王:---
  他没有说十五不好啊,不说别的,只看十五脑袋上那个东西,他也想有这么个弟弟疼。
  可惜,他一个同胞的亲兄弟都没有。
  就,挺嫉妒。
  “大哥。”
  这兄弟仨过来说话。
  直郡王点点头。
  “十三弟。”四爷说道,“咱们先进去吧。”
  大理寺前面还是亮堂堂的,到后面关押犯人的地方立即变了风格,明亮的太阳光一点都无法穿透厚厚的墙壁照射进来。
  窗子更是只有高高的小小的一口,一点天光射入,更觉得这里面黑暗,小小的屋子里点着几个火盆。
  火光跳跃,一张简单的椅子靠墙而放,一个头戴道士纱帽的脸色黝黑的中年人无神地坐着,听到一串脚步声,道人垂着的脑袋才缓缓抬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