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说完胤祝就趁康熙还闭着眼睛,迅速把书从裤子里掏出来,拿出来才感觉到,书都被他暖得热乎乎的了。
  胤祝的表情有点僵硬。
  康熙睁眼就看见十五那点残留的动作,脸上的表情变幻多彩起来,严肃道:“你这是什么藏书地?”
  胤祝:---
  我说不是我藏的您能信吗?
  不会被皇阿玛老头当成变态吧?
  好在康熙的脾气比他预想的还要好,只是黑了一会儿脸就伸手拿过来,翻开看了两页,更加严肃了。
  康熙吩咐柱子一样坐在马车门边的梁九功:“让老七到乾清宫见朕。”
  胤祝刚摸一块点心送到嘴边,康熙就转过了头,本想问问这儿子介不介意把这个暖水瓶让老七去办理,看见这什么都不说了。
  儿子的东西给老子,天经地义。
  胤祝也没想着给自己的亲哥去做暖水瓶什么的,四哥走的是政治路线,让他中途走道技术路线只会彻底隐于人后。
  这些年的古代人不是白做的,现在亲自参与了一些事情,胤祝对现在的朝廷看得更明白。
  康熙更加不舍得把这个随时会掉宝贝的儿子放到外面,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翻看这本滑溜溜印图鲜艳的手册。
  看了第一页的前言,康熙就知道这不是什么仙家之物,而是人用更高的手段做出来的类似于现在的油纸皮。
  康熙看了眼儿子,说实话很后悔把十五当到外面养了,如果代价只是不利人口,相比较这些奖励来说,那也不算什么。
  康熙现在有个猜测,十五这个造句得奖励的福运是回到皇宫才有的,证据一是在乾清宫的时候出现的题目才是第一题,证据二则是十五在江南的时候这个儿子并没有什么异常。
  因此,康熙继续推测,十五的造句福运其实也是和皇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胤祝啃完了一块糕点,又想去拿的时候注意到皇阿玛看了他一眼,爪子立刻收了回去。
  康熙:---
  “吃吧。”转头问梁九功,“在乾清宫东侧殿给十五收拾出来一间屋子。”
  梁九功的惊诧都掩饰不住,还悄悄瞄了胤祝一眼,这位爷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啊,而且都二十的大人了,万岁爷还准许其住乾清宫。
  这份信任与疼爱,恐怕只有太子小时候能比一比了。
  梁九功飞速过了自己的想法,道:“嗻。”
  胤祝有些忐忑:“皇阿玛,这样不好吧。”
  康熙宽慰这个儿子:“你自小不在皇阿玛身边,难道是觉得不应该在皇阿玛身边孝敬?”
  胤祝:这哪敢啊。
  好吧您最大,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儿臣不敢。”
  康熙笑了笑,说道:“你长在民间,以前也不知道是皇家子嗣,因此虽然来了宫里,也不必学你那些哥哥们的虚礼。”
  胤祝不知道皇阿玛这么跟自己掏心窝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亦或者这并不是真的掏心窝之言。
  不过,康熙如今不仅是爹,还是皇帝,双重加持,想拿捏他一个臣、子还用费什么心思吗?
  “好吧。”胤祝只得大大方方点头。
  可能是自己这样没规矩的儿子很新鲜吧。
  接下来父子二人再没有话,不过马车回到皇宫,小桌子上的一盘子糕点只剩下可怜兮兮的一个和点点碎渣。
  说实话,康熙是心疼的。
  一个皇子连点像样的点心都没有吃过。
  进入乾清宫下车时就让李玉去御膳茶坊给胤祝拿点心和茶。
  胤祝想到路上皇阿玛让他不要客气,直说道:“皇阿玛,我已经吃饱了,喝点茶水就可以。”
  奴才侍卫们都是一愣,这位爷也太直接了吧。
  康熙也愣了下,然后就笑了:“李玉,没听见吗?去给朕家小十五点一些茶水来,十五啊,要不要消食茶?”
  胤祝实在没想到这位皇阿玛是这个反映,跟着笑道:“消食茶要一杯,我还想喝奶茶。”
  他之前虽然生活在江南,却听说过被满族影响的北方奶茶,当年努力学习考科举,想喝到正宗的奶茶就是一个能在寒冬中激励他的动力。
  康熙哈哈大笑,不说李玉没有反映,梁九功都愣了。
  笑声总算是冲破了乾清宫连日来的阴霾,众人心头都是一松,却也有了个更加清晰的认识:这位十五爷,不简单啊。
  从这天起,胤祝就在乾清宫住下,成为了所有皇子们中间唯一一个能时刻近距离接触到皇父的儿子,真成了名副其实的宝贝勒。
  第16章 一棒槌
  康熙是真的没有架子,胤祝很快就习惯在乾清宫的生活,每天早晚还能跑去永和宫看看额娘。
  德妃担心儿子。但是每当看到来给她请安的儿子,就想到他比所有的阿哥们都缺少的二十多年皇子富贵,因此也不张不开嘴提醒儿子皇帝虽是阿玛却更是皇帝那些话。
  在这个宫里,什么中规中矩不出头都是虚的,只有皇帝的宠爱才是真的,即使身为皇子,也离不开帝王的偏宠。
  像十四,从小混不吝便尤其得皇上的偏宠些,德妃只有担心十四太混了挨打的,别的都没有特别教导过。
  孩子会争宠才能过得好。
  比起老四,十四出宫后的日子就好过很多,都大婚一年多了,皇上还准许他从内务府领一年到头的吃穿用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