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胤祝在江苏的时候可没有看过这么精彩的杂技,瞬间化身土鳖,忍不住再次鼓掌,高声喝彩:“好!”
  其他人看了眼自家这个乡下来的土包弟弟,都有种没眼看的感觉。
  殊不知胤祝还觉得这不够,恨不得此时手里能有一个手机,能给他们把每一个精彩瞬间都拍摄下来。
  这些可都是民间艺术家啊。在现代,妥妥能红遍大江南北上春晚的节奏。
  不知道词条会不会奖励手机!
  杂技表演只有一刻钟左右,很快就散了,胤祝意犹未尽,决定比赛结束还有以后每届冰球比赛都邀请他们来热场。
  问李卫这一场给他们多少。
  李卫伸出五根手指头。
  胤祝:“五两?”
  有点少吧,这可是好几个组呢。
  李卫笑道:“怎么可能,五钱银子就够多了。”
  胤祝:“你个奸商。”
  李卫嘿嘿笑,道:“一会儿我给他们五两,多的就说是咱们十五爷赏的?”
  胤祝给了他一拳,想了想道:“这不是一家吧?”
  “三四家呢。”
  胤祝说道:“一家给他们五两。”
  李卫伸手摸摸他额头:“祝儿,你钱多烧的了?”
  胤祝摇摇头:“你不知道,这是我给民间艺术的钱。别说是赏的,就说我觉得他们的杂技表演堪称艺术,只要他们不觉得苦努力攀登艺术高峰,我每次请他们都会付给丰厚酬劳。”
  不仅是这种杂技,还有量儿从他爹那里继承来的半吊子口技,需要从现在开始加以保护啦。
  要不是此时亲眼见证过,胤祝都不知道在短短的二百多年以后,这些精彩的民间艺术都消失了,以至于外国人本国人提起中国人的印象都只有一个冷漠呆板。
  李卫虽然很不理解祝儿的想法,但还是被他身上一瞬间的空寂伤感感染了,怕是读书读出来的毛病,以前感伤的时候比现在还多呢。
  李卫忙道:“行行,一家给五两,也是让他们过个肥年吧。”
  开赛的号角声响起的时候,几个粗大汉子在冰场边缘拿到了李卫挨个派发的雪亮银元宝。
  “这,这太多了。”刚穿上衣服的跳火圈汉子手里捧着钱,有些手足无措。
  五两银子,是他们在东市演两个月都得不到的。
  李卫不在乎道:“拿着吧,十五爷看见了你们的表演,很满意。”
  几人听见十五爷,赶紧跪下来。
  “谢十五爷赏。”
  又高兴又感慨,没想到他们还能攀上贵人。
  对贵人来说,五两银子的赏赐的确不值得什么。
  李卫到现在也不习惯别人对他下跪,扶了两个:“都起来,起来吧。十五爷说了,这不是赏封儿,是你们的表演值这个价。对了,他还说你们这些是民间艺术,叫你们好好练,以后咱们要杂技热场还找你们。”
  李卫说完就走,没注意到几个汉子一瞬间泪湿的眼眶。
  什么艺术的他们也不懂,就是觉得这些话叫人心窝子里发暖,好像他们这些讨生活的江湖人也被人高看了一眼。
  而这个高看他们的,还是十五爷。
  那可是龙子凤孙啊。这样的人都说他们的杂技好,他们还真是,浑身都充满了劲儿。
  第65章 头铁哥
  冬日明亮的阳光偶尔在银白的冰面上反射出一点灿烂的荧光, 身着红蓝队服的球员们脚踏冰鞋,风一般在场内穿梭。
  忽而一个进球,计分处铜锣一声响, 红队翻过一个分牌, 两岸欢呼声嘘声夹杂一片。
  康熙看了这么会儿,倒是也看出来两个身手不错的年轻人,转头对胤祝说:“红队九号,蓝队六号,问问他们可报名了明年的武举。”
  武举跟科举举行的年份一样, 只是一般都晚于科举两三个月,而且在民间的知名度也不高。
  不是说武举不能出头, 而是普通人家能培养出一个武举状元的成本太大。其实,这成本跟科举也差不多, 武举就是要保证身强体壮这点多出很多消费, 且难免有跌打损伤,一不小心搭进去的就是一辈子。
  最后武举限制很多, 通常成就不如科举出仕的文官。
  这就有点后世文理之间的意思, 理转文容易文转理就很难。现在是一样的,文官能当将军, 将军想当文官基本没可能。
  不过在胤祝看来,武举考出来的前途那是非常光明,听说前几年武举前三甲直接是在兵部授官的。这两年才有所改变, 都是提拔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
  胤祝记下了这两个人,打算一会儿他们比赛下场就去鼓励一下他们去考武举。
  他皇阿玛还是挺求贤若渴的。
  康熙这一抬头,看见换上了红队队服的五贝勒。
  “胤祺, 你来。”康熙招招手。
  五贝勒有点忐忑地走过来:“皇阿玛,不是, 爹,您找我有什么事?”
  康熙打量他浑身上下,“你这是参赛了?”
  胤祝小声道:“我跟您说过的,五哥的红队很厉害。”
  康熙点头,不过早没印象了。
  “能打到现在,你这身手也算可以了。跟朕说说,你为什么要参加冰球比赛?”
  九阿哥激动代答:“爹,我知道。五哥他想赢十五的奖金一千两!”
  五贝勒:这糟心玩意,你能不能别说话?
  他笑道:“儿臣是想活动活动筋骨,另外也是给十五撑撑场子,十五费心巴拉地办出来这么一场比赛,那些八旗显贵参与者了了,儿臣担心十五伤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