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不过胤祝不会忘了最大的靠山是谁,告诉李卫:“回来的时候给我爹带点地方特产,越朴素越好,他一定喜欢。”
李卫抽了抽嘴角,行吧,听你的,就只给皇上老爷子捎一堆朴素特产。
刘若就是在这时候过来告辞的。
李卫都没问他的事,直接就让人走了,当然什么时候来京城聚一聚这类的客气话也没少说。
不过看着刘若的背影,胤祝还是觉得他身上有秘密。
李卫不在意道:“这种人我和量儿年前去广东那一路上见多了,八成是走私货的。听他的口音是云南的,不是私盐就是私矿。”
胤祝:“纳尔素他可真刑啊。”
李卫:“不过这都是我的猜测,要抓人还得有实证。所以才不管他。”
胤祝没打算管,“不是抓了这一个走私的就能杜绝私盐,这家伙我暂时也不好管。毕竟我现在也没管到相关的差事,随意插手容易触及别人利益,那事情牵连出来的就多了。”
李卫点点头:“你这么想是对的,朝廷多少不平事,一个人长出三头六臂来也管不过来。只要不是实在不得不管的,就不要管。”
正说着,两人面前多了一堆剥好的金黄花生仁。
谢无量从来就不管这些,自己吃的时候还不忘给两个只顾说话的哥,剥好花生送到眼跟前。
胤祝抬手揉了揉他的脑袋。
“年前我不是去过户部借钱吗?看见四哥在誊抄一份近几年的盐税收入,从康熙三十七年开始,盐税的收入就没有怎么增长过。我可不信这几年的盐产量没有增长,人口是越来越增加的,这方面不知道被地方官和盐商偷走了多少。”
“咱们在江苏的时候感受的还不清楚?就你住那吴县,街面上至少有三家铺子卖的是私盐。等坏到一定程度了,皇上老爷子他自然就治理了。”
听李卫这么说,胤祝点点头,“不说这个了,头疼。”
身处其中之后会发现,在很多方面都不是技术问题。
只是有了更先进的技术,能够更好地做到在人事方面的查漏补缺罢了。
“咱们来说说戴名世。”这个话题也很头疼,胤祝总算是明白为什么自古以来的皇帝都不长命了,他们要面临的事情实在太过庞大而繁杂。
因此更加佩服能当皇帝六十年的老头。
“戴名世,他不是江南地区有名的那什么桐城派文人———”
*
胤祝今天就很听话,没出去找会吓到他的人,从宅子离开就踩着夕阳的余晖回宫。
一刻钟之后,胤祝站在八阿哥府大门外,仰头看着他家的黑漆匾额。
是拐个弯呢还是拐个弯呢。
看门的有十几个个,门里门外的站着,发现有人在外面逗留,一蓄须的中年男子抬脚跨过高高的门槛,挥手赶道:“快走吧,这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停留的地方。”
胤祝低头看了看自己腰间,没带玉佩,说道:“我是十五,路过来看看八哥。”
十五?
十五爷?
中年男子一下子郑重了很多,急忙趋下台阶,但还有些犹疑,“十五爷,奴才眼拙。”
胤祝问道:“我能进去了吗?”
这人也没看见过十五爷,一面客气地笑着一面给几个小幺儿使了个眼色,让他们去喊见过十五爷的那几位。
不多时,从那深深的尽显皇子府威严的大门里又出来两个人,看见胤祝,“哎呦”一声便冲下来。
“十五爷,您来了,我们家爷今儿一大早还念叨您呢。”说着就站到后面请胤祝进去。
刚才还有些客气矜持的中年男子,这一时也笑得跟捡了个金元宝似的。
八阿哥府的人果然都非同凡响,既不惊动主子又确定了他的身份,要是庆泰有这点本事,也不至于要去宁古塔了。
“八爷,十五爷来了。”
消息传到书房,八阿哥放下笔,笑道:“这十五,终于舍得登我这个八哥的门了。”
起身出去。
胤祝不仅见到了八哥,还见到了八哥倚重的幕僚何焯,何焯四五十岁模样,身材中等,模样看起来比戴铎随和得多。
交谈中胤祝才得知,这位幕僚先生今年也要参考,最近一直在勤奋复习,要不是听说他来还关在书房苦读呢。
胤祝就摸出来刚才在路上顺手买的一个葵花荷包,“这个送给你,祝你能一举夺魁。”
何焯受宠若惊,站起身双手接了:“多谢十五爷记挂。”
胤祝咋舌,你跟八哥是一挂的,能利用一点小小的好感迅速跟别人拉近距离。
然后他又见了八嫂。
八福晋笑着对他的拜访表示欢迎,还准备了一桌子小菜点心留他吃饭。
总体都给胤祝一种八爷府上下非常欢迎他的感觉。
胤祝吃了会儿,就提出告辞。
八阿哥也不多留,跟他一起出门,路上就问:“十五,你这特地来找八哥,是不是有什么事?”
胤祝:八哥的情商太高了吧,一眼就看出来他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要不是八哥夫妻俩招待的他周到,他刚才就说了来意。
“我想要八哥家的好马。”多像打秋风的话啊,但是胤祝说出来觉得也没有多么不好意思了。
八阿哥一愣,笑道:“是我疏忽了,早就说给你和李卫一人一匹马。这一向事忙,也没有给你们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