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康熙点头:“成家立业的,总不能没有一点东西。”
  胤祝头皮一麻:“皇阿玛儿臣还是跟着您住畅春园吧,畅春园多好啊,儿臣一点都不想要自己的园子。”
  康熙:“这还真不想娶个福晋?你自己不还常说弘明可爱啊伶俐啊。”
  胤祝头摇得拨浪鼓一样:“儿子没出息,只想给人家当儿子不想给人家当爹,您看看您是皇帝,当爹都这么累,儿子这样的得累死。再说弘明哪里可爱了,前几天儿臣的师父给儿臣送了一面哈哈镜,那小子趁着人不注意溜进去,差点没给儿子的镜子打了。”
  说真的,弘明若是给他的镜子打了,自己这个慈祥的十五叔绝对不能慈祥了。
  康熙点了点他,“你那些兄长们谁敢跟朕说这样的话,你啊,惯的了。”
  胤祝:“儿子真不要媳妇。”
  康熙当下没说什么,心里却道由不得你,今冬选秀嫡福晋侧福晋都给选了,十五心软,不能让已经进门的媳妇独守空房。
  他这个词条了没有要求他不能娶媳妇。
  胤祝没想到老头是这个打算,见自己说服了老头,微微放心,又扯闲篇:“皇阿玛,不是说今年还去木兰围场行围吗?这都快八月了,还不动身吗?”
  胡天八月即飞雪啊。
  这要去打猎,不是得六月份就动身?越往北越凉快的。
  康熙说道:“今年不去了,蒸汽机便是这两个月能做好。你若是想打猎,哪天找个好日子,去西山围场猎一猎便罢了。”
  胤祝摸了摸拍立得,还等着拍一下沿路风光呢,不用对任何人负责的老头这说不去就不去了。
  咱这么大了,也不能躺地上撒泼打滚儿啊。
  不过蒸汽机快成了?他是不是得找蒙养斋的研究人员,提醒着他们研究一下火车头。
  车厢好做,也需要北京的钢铁厂现在动手做了。
  这么一想,他又要忙一段时间了。
  秋意略上,早晚的凉意十分明显。
  康熙下朝之后,召了几位翰林学士大学士等到小菜园收割玉米。
  胤祝带着拍立得,已经在田间掰了一趟棒子,这玉米能吃那会儿他想吃,老头不舍得,也只是偷偷给他煮了两个。
  两根粘糯玉米吃得胤祝做梦都是啃玉米。
  但是园子里住着很多弟弟和侄子,老头说不能开吃嫩玉米的这个头,要是吃起来,这两亩地的都要吃完了的。
  因此这两亩玉米,除了胤祝吃的那两个,剩下的都得以在玉米竿上长到老。
  现在已经老到不能再老了,掰下来光秃秃的玉米之后能直接磨面那种。
  不过老头应该是想留种来年继续种的,应该不会让多吃。
  这种玉米种还不能直接种,要么是根本不结要么是大大减产,胤祝还得想办法弄药给拌一批种子出来呢。
  听到外面的说话声,胤祝从玉米趟子里出来,嘿呦,外面的空地上站得都是穿着海青色官袍的红顶子。
  有好些多日不见的熟面孔。
  “李大人,最近可还好?”
  李光地:好好。您这一办差,都没有怎么见过面了,还挺想你呢。
  “齐都统,听说您最近在京城交了很多好朋友啊。”
  齐世武:调回京城之后听到您的各种事迹,听您说话就有点害怕。
  翰林学士中,李祓低头,虽然知道这个李大人是在跟李相说的,但他绝不能再引起十五爷的注意了。
  要知道当初那个“高粱河车神”连皇上都紧跟着过问了。
  李祓直觉被十五爷喜欢,是一件风头和风险并存的事,他还是老老实实地做官比较好。
  不过他的希望破灭了,十五爷跟前面的老大人们打完了招呼就冲他们来了,“巨来,你有力气,待会儿你可要多干点,否则今天的玉米面贴饼子你得少吃两个。”
  李祓:因为年幼时徒步寻兄,十五爷还真把他当成是大力士了。
  胤祝又跟张柯说话,问他在翰林院做得怎么样。
  再然后是榜眼赵熊诏,问的是:“你们在翰林院都不吵架的吧?”
  赵熊诏:---
  果然是不能碰见十五爷,问的这些话都让人忐忐忑忑的。
  “下官唯知尽心办差而已。”
  胤祝点点头,前面还有赵熊诏他爹赵申乔在呢,也不知道赵申乔办了什么事让老头满意的,收个玉米把他们父子俩都叫了过来。
  “戴大人,听说你们文学界有个桐城派,今天我皇阿玛收玉米,你可要好好得写一篇小品文以作纪念。说不得还能流传千古,几百年后都被大家称赞你们的君臣之情呢。”
  其实就是散文,但散文是到民国才出现的一种文体,小品文却是在明朝就有的,是文人用来表达自己远离尘嚣追寻心灵宁静的常用载体。
  艺术价值颇高。
  胤祝希望戴名世能在今天写出来一篇佳作,不说能不能流传千古,至少让老头看了高兴的。
  别让赵申乔有机会给他的《南山集》安上居心不良的罪名。
  虽然胤祝早就打了预防针,让老头看过了《南山集》,但赵申乔可是个很能说的人,不得不防。
  垂着头手垂在两边的戴名世:!
  微微抬起头:“十五爷谬赞,微臣遵旨。”
  感觉他是这一届进士中最不起眼的了,没想到十五爷对他也有所关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