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若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豫州百姓,难道不能直接朝陛下陈情吗?”江寒之道。
更何况,那知州自己也说了,库中有粮。
既然有粮,为何想要逃避赋税?
两人说话间,一枚烟花腾空而起,将夜空照得明亮如昼。
“好漂亮,我怎么觉得比京城的烟花还好看?”江寒之道。
“嗯,确实挺漂亮的。”祁燃目光落在江寒之侧脸上,开口唤道:“洄儿弟弟。”
“嗯?”江寒之转头迎上他的目光,问道:“怎么了?”
“没什么……突然想起来,你很久没叫过我了。”
“我不是天天叫你么?”
“不是叫名字,叫哥哥。”
“我不叫!”江寒之果断拒绝。
“叫一声。”祁燃揽着他的手臂稍一用力,威胁道:“不然我不松手。”
江寒之这些年力气就没撵上过祁燃,被对方箍在怀里,压根挣不脱。于是他妥协道:“好,我叫,你耳朵凑近一些。”
祁燃不疑有他,稍稍放松了手臂,将耳朵凑到了江寒之唇边。然而他并没有听到预想中的那句“祁燃哥哥”,而是感觉耳朵一热,继而一疼。
“哈哈哈,你上当了!”江寒之咬完了人扭头就跑。
祁燃却怔怔立在原地,从耳尖到脖颈都红成了一片。
第四十一章
大年初一早晨, 江寒之照例在枕头边收到了一个红封,不用问肯定是祁燃放的。
“我都十六了,你还给我包这个?”江寒之十分无奈。
“今年过年不在家, 否则伯父伯母还有江溯哥肯定会给你包的。”
“你又在我面前装大人。”
“我本来也比你大, 不用装。”祁燃说着递给了他一条干净的布巾。
两人洗漱完,被王大人叫过去一起吃了早饭,三皇子和成圆也一起来了。王大人还挺有心,给四个少年都准备了红封,搞得几人还挺不好意思。
就在这时,外头传来了通报,说是豫州知州来了, 要见王大人。
“我们要回避吗?”江寒之问他。
“还是回避一下,不然知州大人见着你们, 只怕没法知无不言。”王大人道。
四人闻言正要起身离开, 王大人却一指屏风,那意思让他们去屏风后回避。几个少年面面相觑, 但也很好奇两人会说什么, 便一起躲到了屏风后。
片刻后,王大人收起桌上多余的茶盏,起身将豫州知州迎进了门。
原以为这位知州大人又要像先前一般做做样子,谁知他一进门便朝王大人一拜,开口道:“钦差大人, 张某来请罪了。”
“知州大人何出此言?”
“王大人想必早已知晓,何苦再问下官?”
王大人引着人坐下,却没主动开口, 而是等着对方主动。
“大人,下官想知道, 您回京后会如何朝陛下回禀?”
“自然是如实相告,我等都是替陛下办差,不敢有丝毫隐瞒。”
“哎。”知州叹了口气,道:“此事是下官糊涂,尚未理清粮库的存粮,便贸然朝陛下上报了寒灾一事。事后才想起来粮库尚有存粮,哪怕不够,我等也可以自行筹措粮食,结果害得诸位白跑了这一趟。”
屏风后的三皇子听了这话直翻白眼,他还以为这人真是来请罪的呢,没想到竟然还是那套说辞,不承认自己谎报寒灾,只说自己是小题大做了。
江寒之却在他肩上一按,示意他耐心一点。
“知州大人,我这些日子也派人查探过,得知豫州百姓对你十分爱戴。我有一事不明,还请知州大人明示。”
“王大人但问无妨。”
“既然不缺粮,你为何要上报寒灾一事?若其中有苦衷,我回京后或许能在陛下面前替你言语几句。”王大人道。
知州等的就是他这句话,当即坦然道:“大人应该也猜到了,是为了下个季度的赋税。豫州确实有粮,但只够吃,不够税。”
“为何?”
“这确实是下官的失职。”
知州取出一份文书递给王大人,对方接过看了看,忍不住拧起了眉头。
“豫州去岁的收支……你给我看这个是何意?”王大人问。
“三年前,我朝陛下上过折子,说想在豫州试着推行部分农户改种桑麻,当时折子被驳回了。后来我私下选了一个县,让他们挪出了一半的土地种桑麻……”
“结果呢?”
“结果很成功,去岁下官又推行了两个县,这些改种桑麻的百姓,收入平均增加了四成。”知州叹了口气,“我原想着,豫州山高皇帝远,百姓日子过好了,赋税照样不少,应该没什么大碍。”
他们改种桑麻以后,保留了一部分耕地可以覆盖豫州百姓自己的温饱。至于赋税的部分,用增加的收入,去临近的州府购置存粮便可填补。
“可是没想到,今年出了问题?”王大人道。
“是,今年临近县城的存粮都出了问题,我们买不到多余的粮食了。”
买不到多余的粮食,交给朝廷的赋税便会出现漏洞,届时无法交代。无奈之下,豫州只能采取了下策,谎报灾情,想着能免去一季的赋税,这样就不会露馅了。
谁能想到,皇帝竟然会派钦差过来赈灾?
“此事说起来也怪你运气不好。边关这两年不大太平,自去年末岁陛下便开始着人筹措军粮了,各州府的存粮都要报备存档,不得私自挪用,你自然买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