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朱起给大皇子出完主意,便先行告退了,大皇子把裘玉阳的履历调出来一看,不由得乐了。
这裘玉阳曾经在大绍时期当过县令,但因为手段过于狠辣,引起百姓抗议,冲击县衙大门,裘玉阳连夜逃跑。没想到这个污点,竟然成了他投靠大晟的敲门砖,他声称自己是一心想投靠大晟,所以才坚决辞去大绍的官职的。
就这样,裘玉阳在他父亲的帮忙下,搞了一个京城巡逻卫队的小队长职位,手下掌管着一帮小兵,整天干些抓捕乞丐、追击小贩的杂活,老百姓对他风评很差,所以一直没有得到升迁。
这种人放到哪儿去重用呢,只会给人捅娄子吧,大皇子虽然做事不择手段了一点,不代表他就要接受风评很差的垃圾……
但是,等等,似乎有个位置,很适合这个人去。
尚方署不是刚没了一个大监事么,眼下署里正乱着,分配给灵渠工程的管理人员,只是一个长史,叫孙时维,是周元瑢一手带上来的亲兵,对他可忠心耿耿了。
大皇子千方百计从开平帝那里撬来了灵渠工程的总监督一职,并不是他真的对修建一个破水渠有什么兴趣,只是,他发现,周元瑢选择的工程都特别好,很容易招揽人心,而且不需要挂名的管理者做什么具体的事务,周元瑢都一手包揽了,他只要等着好名声落在自己头上就行,就像以前挂名排水系统的杨太师一样。
大皇子虽然讨厌周元瑢,但也不得不承认他的能力,而且,经过朱起的启发,大皇子发现,自己并不是讨厌周元瑢这个人,而是讨厌周元瑢站在二皇子那一边,现在二皇子倒台了,如果周元瑢识时务的话,就该在这个时候投向他,他也不会不给周元瑢机会。
就这样,大皇子怀着一箭双雕的心思,接下了修建灵渠的工作,一开始,他为了表现积极的态度,还跑到少府寺去巡了一次场,把所有相关人员召集起来,像模像样地开了一次动员大会。
可是,与他预想的不同,周元瑢不仅没有向他表现出投诚的意向,而且还冷冰冰的、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说灵渠修建的事情时,也是公事公办的语气。
甚至有那么几次,大皇子不耻下问,向周元瑢请教灵渠修建中某些专业名词的时候,周元瑢还表现出一副嘲笑的样子,好像他不知道那些水道怎么形成、那些线条代表着什么意思,就是罪大恶极的事一样。
大皇子碰了一鼻子灰回来,更加确信了,他就是讨厌周元瑢这个人,而不是因为周元瑢跟二皇子站一边。
既然你这么能行,那你就把所有事情包揽了吧。大皇子这样想着,从修建灵渠的具体工作中撤了出来,等着看周元瑢的热闹。
谁知,周元瑢把这工程安排的井井有条,一点都不需要倚仗大皇子的力量。
大皇子更加不喜,故意找了些事情,去折腾周元瑢,时不时就叫他进宫商量水道的走向,今天要这么改,明天要那么改,每一次都让他画出详细的方案,隔天又全部推翻。
这样折腾了几回,周元瑢似乎看穿了大皇子的计策,画图时便十分敷衍,反正大皇子也看不懂,大皇子想要什么,他都能交上来,让大皇子挑不出个错。
两相对垒了一阵,大皇子发现周元瑢这个人表面上挺耿直,做事认真,其实性子十分油滑,特别会偷懒,还能让人抓不住把柄,尤其是在这种专业的事情上,大皇子怎么刁难他,他都有办法对付。
一来二去,大皇子没讨了好,憋了一肚子气,只想着有个机会好好整治一番周元瑢。
谁知,这裘玉阳的履历,就递到了他的手中。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大皇子笑道,“就让这裘玉阳去负责营造灵渠的具体工事,整日被这地痞无赖缠着,周大夫的日子就难过喽。”
隔日,裘玉阳的调令便发了下去,此人听说升官,欢欢喜喜接下调令,带着一干兄弟,前往城南修建灵渠的地点。
第101章 一更
三日后,一场爽利的大雨将京城洗了个通透。
一匹快马自城西门进入,以难以辨识的速度飞快踏过街面,向着皇宫中而去,街道两边的人只觉一道裹挟着热雨的风从身侧呼啸而过,根本看不清楚马上的人是什么样子。
通往宫中的道路,由宫中侍卫把守,不管来人身份如何,都必须在此下马,接受检查。
然而那乘着快马飞奔而来的人,来到巡检口只是稍微停顿了一下,将压在头上的斗笠微微扬起,露出隐藏在宽大帽檐下的面孔,侍卫慌忙下拜,挪开了巡检口的路障,让骑马人通过。
进入皇宫之后,骑马人将斗笠掀在背后,稍稍驻足观望,黑沉沉的目光停留在承天殿高高扬起的屋檐上。
此时雨势渐收,薄云中透出一丝日光,斜照在承天殿前广场的汉白玉栏杆上,显出一种辉煌壮丽的金红色,这一抹颜色亦笼罩着马上青年的身形,更衬得他英姿勃发,器宇不凡。
青年不过十七八岁年纪,身上却带着刚从沙场回来的锐气与杀气,他的眼眸深沉而专注,凝视着一个方向时,有一种鹰聿守望猎物的势在必得,因此也显得锋芒毕露。
“我回来了。”他翘起唇角,左侧脸颊的酒窝显现出来,“父皇,大皇兄,让你们久等了。”
这青年正是从荒寒之野疾驰数千里地,赶在云麾将军的大部队之前回到京城的二皇子,魏玄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