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周元瑢不知道这算是因祸得福,还是冥冥中自有定数,开平帝赐予魏玄极的封地,距离京城三百里的东阳,恰好在一条横贯大陆的河流旁边,虽然经济远远不如京城发达,但东阳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广袤的平原,未加砍伐的森林,也能够给建设城市提供更加富足的物资。
  “好吧,我会去认真考察的。”周元瑢道,“不过,建城非一朝一夕之事,具体怎样决定,还是需要多方面的考虑……”
  “元瑢哥哥,我相信你。”魏玄极伸过手,握住周元瑢的手,目光诚挚地望着他。
  周元瑢沉默片刻,道:“好吧,我会尽力的。”
  两人商量定之后的分工,约定好见面的时间,便准备着就藩队伍出发的杂事了。
  虽然理智上知道,分头行动才是最好的选择,周元瑢留下来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想到要和魏玄极分开,留下魏玄极一个人在京城里,面对开平帝、杨太师还要朝堂上上下下那么多官员,周元瑢就感到心里非常不安。
  魏玄极没有向他提及他的策略,只是向他展示了自己的信心,让他放心去,等着他的好消息就是了。
  周元瑢并不怀疑魏玄极的能力,即便是be线,魏玄极也以一人之力扭转局面,从开平帝和大皇子手中夺取皇位,那时候,魏玄极的威望和势力还没有这一次这么高,他都能成功,这一次更不会有差错。
  只是,周元瑢害怕自己对他的道德要求,给这件艰巨任务又增加了许多牵绊。
  周元瑢不容许他再做出有悖人伦的事情,不容许他毁坏自己的名声,留下后世唾骂的把柄,在这前提下,夺取皇位的难度骤然间提升了许多。
  在准备出发的这些日子里,周元瑢也一直在内心斗争,但是他最终也没有松口,没有放弃这个底线。
  马车驶出郊外,驶入茫茫大雪覆盖的树林,树林遮蔽了前后的视线,正是魏玄极秘密离开的时机。
  没有时间给两人道别,魏玄极掀开马车的帘子,回头看了一眼周元瑢,伸手拉住自己头上遮挡面容的风帽,便下了马车。
  马车稍作停顿,继续向前行驶。周元瑢孤身坐在车上,感受到车轮带着他,渐渐远离了京城,和魏玄极背向而驰,他忽然后悔,如果分别时对他说,放手去做,不必管什么人伦什么把柄,就好了。
  只要魏玄极能活着回来,得到他想要的一切,其他都不重要。
  周元瑢闭上眼睛,他的心剧烈地跳动着。
  原来,有一个人,比所有原则都重要,是这样的感觉……
  *
  一个月后,就藩队伍抵达东阳。
  与此同时,京城变天。
  第148章 二更
  武王离开京城之后,开平帝大大地松了口气,他立刻召来杨太师和礼部尚书,要求他们开始筹备立太子的典礼。
  虽然准太子才刚满月,但这不耽误什么,开平帝需要立刻把这件事定下来,才好稳定朝廷上下的心,包括军队,让他们知道要向谁效忠。
  “还有一件事,现在璋儿还住在宫外,朕甚是忧心,将他接进宫里来吧,”开平帝道,“就住在端阳宫。”
  皇长孙出生之后不久,开平帝便亲自为他赐名为“璋”,足见重视。
  杨太师早已知道皇上的安排,实际上,这也是他一手促成的,比起刚愎自用的武王,懦弱无能的魏玄通,还是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容易教导,即便登基,也在杨太师的照料之下,更方便杨太师控制朝政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礼部尚书却并不知道有这回事,他先是被大皇子有个儿子刚刚出生惊了一下,又被开平帝要立这么小一个孩子做太子震惊,更荒唐的是,太子还没立下,就要让皇长孙住进端阳宫。
  “这……这恐怕于礼不合啊。”礼部尚书迟疑道。
  “皇上心意已决,礼仪上的事情,自然是需要乔大人您来处理,怎么样让它合礼。”杨太师慢慢地说道。
  礼部尚书闭上了嘴巴。
  这件事就这样定了下来,在武王走后第三天,就定下了皇长孙封为太子的事,典礼在一个月后举行,皇长孙和大皇子妃择日便迁入端阳宫。
  安排好这些事后,就不得不面对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魏玄通怎么办。
  一个刺杀皇帝、勾结反贼的人,就算他曾经是大皇子,也是罪不可恕,可是,现在他的身份变得非常尴尬,他既是罪无可赦之人,又是太子的亲生父亲,为了太子,也不能轻易杀了他,但是留着他,又名不正言不顺……
  不过,以杨太师之精明,早已猜到了开平帝打算怎么做。
  放着这么大的刺杀案,开平帝都没有在明面上给大皇子定罪,说明他已经打算为皇长孙铺路,大皇子的性命是保下了。
  但是作为大皇子的政治生命也算是结束了。
  以后大皇子会过上什么样的日子,全看大皇子的表现。
  只是……从短期来看是这样的。
  从长期来看,又是另一幅局面。
  开平帝迟早会归天,未来将会是皇长孙的,作为皇长孙的父亲,就算犯下了天大的罪过,也是可以被赦免的,何况皇长孙现在年纪还这么小,什么都不知道,自然不会把他生父犯下的过错当一回事。
  大晟王朝,说到底还是魏家一家的王朝,有魏家人说了算,魏玄通的政治生命是否结束,由皇长孙说了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