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嗯?”贺兰定眼睛半睁开,和小孩儿簇亮的眼睛撞了个正着。
  “阿兄!”阿昭凑到贺兰定的耳边,压低的声音掩不住兴奋,“纸做出来啦!”
  “!”贺兰定一下子清醒了,翻身做起,询问,“你们怎么做的?!”自己捣鼓了好几天,做了好几种实验都没有成功。
  “就是按照阿兄的交代做的啊。”阿昭比划了个搅动的动作,“把所有的东西都混在一起泡水。”
  “然后一直搅啊搅,搅得像厚厚的粟米粥......”
  有时候小孩子的耐心远超于成人。小孩子不追求万事都要有个结果,他们好奇欢喜的都是当下,往往能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贺兰定细细追问了阿昭的实验制作流程,和自己的实验步骤几乎一样。只不过......
  “草叶子泡不烂,我就多泡了一会儿,切碎了,用石头压着泡。”
  “泡了还是不烂,我就蒸的时候多蒸煮一会儿。”
  “煮完了,捣碎了,继续泡。”
  阿昭造纸术的成功秘诀就在那“多泡一会儿”、“多煮一会儿”、“多搅拌一会儿”的每个都“多一点点”之中。
  “阿昭真厉害!”贺兰定赞叹道。
  贺兰昭羞赧,小脸红扑扑,笑容如阳光般灿烂,“都是阿兄教我的啊。”
  “不过,这个纸和阿兄在铺子里买到的纸不一样。”阿昭歪着脑袋,“感觉更像是毛钻。”
  “快拿给阿兄看看。”贺兰定迫不及待。
  阿昭一溜烟跑出去,又一溜烟跑回来。回来时手里小心翼翼端着个碗口大的竹篾,那是代替丝袜网兜用来捞取纸浆的工具。
  草原风大干燥,一夜冷风吹过,晾晒在竹篾上的纸浆已然半干了。阿昭小小揭下竹篾上的“纸饼”,嘟囔道,“有点太厚了,颜色也不好看。”
  阿兄从店铺里买回的纸张都是薄如蝉翼,亮如丝绢的,而自己做出来的纸,像是压扁了的羊粪球。
  “已经很厉害了啦!”贺兰定接过“纸饼”,细细打量。
  的确算不上一张成品纸,有点像上辈子超市装鸡蛋的硬纸壳子,表面粗糙还带着一股子的烂草臭味。
  可是,硬纸壳子也是纸啊!
  “可能是因为竹篾过滤不行。”贺兰定抓耳想着,复又鼓励小孩儿道,“反正,咱们这算是造纸成功啦!再细细改进便是。”
  “嗯!”小孩儿重重点头,认真接下了这份任务。
  “以后这纸就叫阿昭纸!”
  阿昭心想,那我可得把这纸做得好看些。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纸张可不能像臭烘烘的羊粪蛋蛋。
  造纸术的初步成功让贺兰定阴郁的心情稍微好转了一些,待看到那些神情或是凄惶,或是麻木的流民之时,情绪也就没那么低落了。
  “姓名、年龄、家住何方、家里还有什么人口、有什么手艺、日后有什么打算......”贺兰定准备给这些难民来一次摸底排查。
  “小人....田文汉....年二十.....”一个男子颤颤巍巍地回答着贺兰定的问题。
  贺兰定手中记录的笔一顿,诧异地看向眼前的男子:黝黑干瘦的脸颊、凹陷浑浊的眼睛、佝偻卑微的腰杆......怎么看也该是个中老年人了。竟然才是本该风华正茂的二十岁吗?!
  “小人...小.....”男子声音打颤,因着贺兰定不明所以的一瞥,浑身都抖动起来。
  “小人说谎了!”男子尖叫,“将军饶命!”
  这男子便是昨日说自己会木工的那位,实际上他只是在工坊里做苦力,约莫会点木工手艺,远远谈不上“善工匠”。昨日为了活命,大胆撒了谎,此时被贺兰定突如其来的一眼打量,立马吓破了胆,什么话都老实交代了。
  贺兰定没有追究,继续问,“家住何方?家中人口.....”
  “家....家....在小石子村.....”名为田文汉的苍老男子眼泪决堤,泪水在他的脸上冲刷出了两道深深的沟壑,“家中原有四口人,如今....如今就剩下小人一个了!”
  小石子村是地震的中心地带,据说地面塌陷,一整个村子都被吞没得干干净净,好似从未在世界上存在过一般。
  “小人外出做工,侥幸活命!”男子匍匐倒地,掩面痛苦。他还活着,可也只是一具被求生欲支配着的行尸走肉了。
  “以后什么打算呢?”贺兰定又问。
  “以后.....以后.....”男子眼中俱是茫然。今日该怎么度过尚且未知,更论以后呢?这让他如何回答啊!
  第二十二章
  三十五名流民,男子二十名,女子十五名。其中,十二岁及以下六人,十三岁至三十岁二十九人。
  三十岁以上的竟然一个都没有!
  “啊....很少有人能活过三十吧,四十岁都是长寿的了。”其他人对这种情况倒是习以为常。
  贺兰定大惊,连忙询问自己的族人都是什么年纪。
  当得知看起来有三十来岁的居麻媳妇才不过十九,可是已经嫁来贺兰部落六年,还生过两个孩子后。贺兰定翻江倒海般的复杂情绪都汇成了一句话:这操蛋的世界!
  明明不该是这样的啊!
  贺兰定想起上学时学过的《孟子见梁惠王》中有写:“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见在孟子那个时候普通百姓活到五六十岁都是常见,怎么到了如今竟是四十算是高寿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