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第一,羊毛制品生意已经渐上轨道。
  首先,羊毛收购来源相对稳定,除了贺兰部落自家养的羊,还和段家、斛律部落几家签订了羊毛收购协议。
  其次,今年已经开发出了不少新货品。再者,销售渠道也扩开了,除了刘记的订单,散户商人也吃下不少货品。
  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研发,再到货物销售,一整条生产量已经相对成熟。
  第二,豆制品生意。受地理环境、运输条件限制,怀朔的豆制品生意注定做不大。只能依托贺兰食肆,面向怀朔镇民和来往客商销售豆制品。除非......
  贺兰定咬着笔头想:除非自己能搞出酱油来。酱油不怕天气炎热,适合长途运输。
  关键问题是,自己完全不会酿酱油啊!
  贺兰定翻开随身的小本本,记上“酱油”二字,准备等自己得闲了想想酱油的事情。
  羊毛生意和豆制品生意如今都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眼下贺兰部落的众中之重就是“贺兰食肆”的开张了。
  第六十二章
  三月三, 上巳节。
  此时的南国正当暮春,花生草长,天气晴朗, 正是游目聘怀的好时节。士族名士纵情山水, 出江渚池沼之间, 为流杯曲水之饮。
  而此时的阴山之北依旧是一片荒凉寂寥, 没有妖童媛女嬉游河曲, 只有饿得皮包骨头的牛羊马儿们在空茫茫的天地间寻找一口吃食。
  在这个冬日的尾巴,贺兰食肆开张了,和食肆一同开张的还有贺兰百货, 两家店铺只有一墙之隔。
  这一日, 怀朔镇热闹极了。
  “听说了不, 贺兰食肆的掌柜是个女娃娃。”
  “真的啊?!”
  “能有假?你去看看就知道了,女娃娃算盘打得可好啦。”
  “贺兰部落这是没男人了?”
  “嘿嘿,你别说,他们部落还真男人不多, 好多女人当家。”
  看客们怀揣着一颗八卦的心思,手往衣袖里一插, 往怀朔镇南街看热闹去了。
  “新店开张, 承蒙大家多多捧场!”女掌柜库姆叉腰站在贺兰食肆的匾额下,在她的身后是食肆的厨子和店小二们。
  所有人都穿着统一的服装,粗布葛衣,看着没什么特别,但每个人的左胸口的印着红色的“贺兰”二字——他们是贺兰的员工, 同时, 贺兰也是他们的靠山。
  “开张第一天, 所有菜品酒水一律七折!”
  “开张第二天, 八折!”
  “以此类推,第三天九折。到了第四天就没有折扣啦!”库姆看着底下乌泱泱的人头,心如鼓点,满脸潮红。
  “优惠折扣,百年一遇,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库姆大声吆喝着,声音再度拔高,“同时!只要在咱店花钱消费了,就有礼品拿!”
  “还有东西送?”
  “我天,要是送我一件毛毡背心就好了。”看客们窃窃私语。
  “想得美!人家是做生意,又不是开善堂。”
  库姆看着交头接耳的看客们,转身冲身后的员工们道,“都打起精神来!各归各位!”
  “是!”众人齐声回答。
  食肆的厨子和帮工都是贺兰族人,店小二们则是通过保人作保在镇上招聘来的。
  如今,贺兰部落在怀朔镇的名声和大青山一样可靠,许多镇民削尖了脑袋都想为贺兰部落做工——工资高,福利好,工作环境和谐,谁不喜欢?
  看客们看了个热闹,但真进门消费的并不多——家里是没吃没喝了?要花钱在外头买着吃?败家玩意!
  高欢领着几个好友进店,边走边介绍道,“拉汉家的饭菜口味不错,价格还合适,今日我做东,请大家尝个鲜。”
  一行人刚跨过门槛,便有店小二上前热情迎接,高声唱喝着,“贵客五位,二楼翠竹间看座!”
  贺兰食肆一共两层,一楼是大厅,摆着八张方桌配长条凳。二楼是以“梅兰松竹”命名的四个雅间包厢。
  雅间里却不是方桌,而是大圆桌,可以适应各种用餐人数。
  “这是菜单,您请过目。”店小二将崭新的菜单册子递给做东的高欢,自己则一手拿着一个小本子,一手拿着一根羽毛。
  “你这是.....”客人中的司马子如目光落在店小二的手上,惊奇道,“你会写字不成?!”
  “不会不会!”店小二忙道,“小人哪儿会识字写字呢,就会写几个数字罢了。”
  说着,店小二向众人展示,“一号菜品是咱们家的招牌菜:糖醋油泡。如果您点了这道菜,我就在本子上划个一。”
  “用这个羽毛划?”司马子如追问。
  “是的。”店小二将羽毛笔展示给众人,介绍道,“小人哪里会用贵人们的毛笔,这个是大鹅羽毛做成的羽毛笔,沾着墨水就能划几笔,用来记账正合适。”
  “给我瞧瞧。”司马子如拿过店小二手里的小本子和羽毛笔,划拉了几笔后就没墨了,又觉得用指头捏着羽毛的样子太过局促,一点没有挥毫泼墨的风流美感,便很快失去了兴趣,将本子和笔还给了店小二。
  高欢将菜单还给店小二,道,“你就好酒好菜得看着上吧。”
  店小二高兴应下,笑呵呵道,“客官您就放心吧,咱们家的菜道道好吃。”
  不多时,饭菜上桌。
  “糖醋油泡,酸甜爽口。”
  “红葱羊肉,肉香,葱更香!还可以用馍馍沾汤汁儿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